當(dāng)北方新年的氣息在手機屏幕里紅包雨的沖刷下逐漸淡去,潮汕平原上,那震耳欲聾的爆竹聲響、絢爛奪目的煙花綻放,卻依舊固守著那份源自血脈深處的傳承。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年味從未消散,它以“勞熱”為名,在祠堂繚繞的香火和“營老爺”鏗鏘的鼓點中,年復(fù)一年地沸騰翻涌著,將春節(jié)烹成了潮人世代相傳的醇香佳茗。
記憶中,這方水土的年味,總與“營老爺”緊密相連。這一潮人的年度盛典,春節(jié)期間,讓整個潮汕煥發(fā)出了獨特魅力。宮廟祠堂前,主事的長者們精心籌劃著“營老爺”的每一個細節(jié);各家各戶的灶臺旁,心靈手巧的婦人們則把糯米團揉得發(fā)亮,一個個紅桃粿的新鮮出爐,彰顯對神明的無比虔誠;巷弄之間,后生們小心翼翼地將彩綢繡金的標(biāo)旗細細抻平,每一道褶皺都流露出儀式的莊重。
終于到了“營老爺”之日,村里各寨各圍都舉行了隆重的儀式。供桌上糕餅鮮粿、雞鴨魚肉等祭品琳瑯滿目、一應(yīng)俱全。村民們集資請來潮劇戲班搭臺獻藝,演員們在臺上的一招一式,一顰一笑,恍若古人,流轉(zhuǎn)著海濱鄒魯?shù)那觑L(fēng)華。“營老爺”隊伍中,舞獅隊、鑼鼓樂班隨行助陣,增添無限聲勢。一些富庶的村子,更是請來英歌隊助興添彩,只見“梁山好漢”英姿勃發(fā),在排山倒海的吶喊聲、鑼鼓聲中,開路前行,整個場面氣勢恢宏,蔚為壯觀。
“營老爺”隊伍好似彩龍蜿蜒,所經(jīng)之處,無不是一片虔誠的海洋。村中的長者們身著唐裝步履穩(wěn)健,行于游神隊伍前列,那一道道皺紋都是活的年輪,歲月的洗禮讓他們更具威嚴、更顯風(fēng)采;青年們穿戴整齊,或肩扛標(biāo)旗,或手執(zhí)焚香,標(biāo)旗綢緞在風(fēng)中獵獵作響,“闔境平安”四字是潮人對國泰民安的最好祈愿;小朋友們或扮金童玉女,或肩挑花籃,他們?nèi)杠S前行,用稚嫩的腳步丈量著傳承的深遠。
“營老爺”隊伍浩浩蕩蕩,前有舞獅隊、英歌隊各顯絕技,精彩紛呈;后有樂班鼓樂齊奏,樂聲悠揚,回蕩在村寨上空。抬神轎的壯小伙疾步而走,在“興啊!旺啊!老爺保賀”聲浪中奮勇向前。只見白發(fā)蒼蒼的阿嫲顫巍巍領(lǐng)著孫輩向“老爺”行禮,忽得香灰輕落,恰似為這份文化基因烙下傳承的印記。
這場跨越時空的狂歡,是潮人寫給歲月一封滋味悠長的家書。那翻飛的標(biāo)旗、震天的鑼鼓,不是為游客而演的表演,而是深入骨髓的記憶。潮人的“勞熱”是節(jié)慶的狂歡,更是族群記憶的覺醒。在這個機械復(fù)制的時代里,當(dāng)別處的年俗逐漸成為博物館的陳列,潮人仍在用滾燙的汗水和震耳的爆竹,在鋼筋水泥的森林里續(xù)寫活的傳統(tǒng)。“營老爺”是潮人對未來的美好期盼,是精神的傳承,這份傳承需要一代代人的守護、發(fā)揚,也正是這份傳承,才使得潮人的年味歷久彌新,永遠洋溢生機、活力。
者簡介
林旭鑫,95后,中學(xué)歷史教師,愛好文學(xué)、曲藝,喜歡地方民俗。現(xiàn)為中國民俗學(xué)會會員、北京民藝非遺研究院研究員、廣州市青年作家協(xié)會會員。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