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受?明明自己沒干什么體力活,卻總覺得渾身疲憊。
上班累,下班也累,白天累,黑夜也累,過往的經歷,當下的瑣事,不確定的未來,都成了一種無休止的負累。
其實,這不是身體的疲憊,而是心累。
上個月有個讀者私信我:“每天光是應付同事的閑言碎語就耗盡力氣,到底該怎么撐下去?”
我給她回了一句話:“別和情緒較勁,試著和心態和解,心態對了,你就不累了。”
01
笑容才是最好的止痛藥
去年我在醫院遇到一個特別的大叔,他總在化療室里給病友表演單口相聲,護士都叫他“抗癌郭德綱”。
后來才知道,這位穿著病號服都能逗笑全場的老人,十幾年前就確診了晚期胃癌。
他告訴我:“當年醫生說我活不過三年,你看現在,我還能在病房開個人脫口秀專場。”
這讓我想起了企業家王石患癌后在自傳里寫的一句話:
“癌細胞最怕兩樣東西——靶向藥和好心情,前者能殺死它們,后者能讓它們死得憋屈。”
后來復查時,王石的腫瘤指標竟然奇跡般下降。主治醫生都感慨:“您這哪是來治病的,分明是來給醫院輸送正能量的。”
其實我們每個人兜里都揣著兩副藥方。有人總想用抱怨止痛,結果越吃越苦;聰明人卻懂得用笑容療傷,把每個難關都變成段子。
就像那位大叔說的:“生活給我開刀,我就給它講笑話,看誰先繃不住。”
02
敏感是老天賞的放大鏡
三年前我帶過一個實習生小林,典型的“職場含羞草”。
有次她紅著眼眶來找我:“主管,我是不是特別差勁?剛才在茶水間有人說我方案寫得太爛……”
我看著她熬夜修改十七遍的策劃案,突然想起自己剛入行時的樣子。
那時候我也像只驚弓之鳥,同事咳嗽一聲都懷疑是不是自己PPT做錯了。直到有次在書店翻到本舊雜志,里面有段話擊中了我:
“高敏感人群就像自帶顯微鏡,有人用它找瑕疵,智者卻用它雕琢美玉。”
從那天起,我開始把過度敏感的觸角,轉化成洞察細節的超能力。
現在的小林也已經是部門王牌策劃了。
上周她給我發來消息:“終于明白您當年說的——敏感不是缺陷,是能透視人心的X光機。”
如今的她,不但能精準捕捉客戶沒說出口的需求,還把別人眼里的“玻璃心”煉成了“水晶心”。
03
放下執念,才能輕裝前行
前陣子刷到一個特別有意思的熱搜:#周潤發裸捐56億后騎自行車買菜#。
評論區有人酸溜溜地說:“過氣明星只能靠作秀博眼球。”
結果發哥后來在采訪里笑著回應:“我二十年前就過時啦,現在就是個愛爬山的退休老頭。”
這讓我想起作家余華在某次簽售會的場景。有讀者尖銳地提問:“現在年輕人都看網文,您的小說會不會被時代淘汰?”
余華慢悠悠喝了口茶:“要是我的書能活過三十年,那是賺到了;要是活不過,說明該給新人騰地方了。”
你看,真正的聰明人從不在得失里打轉。就像我外婆常說的:“過日子就像放風箏,抓太緊線會斷,放手反而飛得高。”
上周同學聚會,當年總愛攀比的班花坦然和大家承認:“現在覺得,老公按時回家比開豪車重要,孩子健康比考滿分珍貴。”
這話引得滿桌舉杯——原來放下“比較心”,才是成年人最奢侈的保養品。
04
上周我去公園晨跑,看見一個滿頭銀發的大媽在學滑板。她連摔了三次還樂呵呵的說:“年輕時怕摔跤不敢學,現在才發現,摔跟頭的姿勢也能這么帥。”
這話突然點醒了我——生活從來不會因為你的戰戰兢兢就手下留情,倒不如調整呼吸,換個姿勢和它過招。
那些總說“活得累”的朋友,其實不是生活太沉重,而是我們總愛把別人的眼光裝進背包。
所以,從今天起,不妨試著把“我完了”換成“有意思”,把“憑什么”改成“還能怎樣”。
當你學會用玩闖關游戲的心態去對待難關,就會發現:原來通關秘籍,早就藏在你的笑容里。
正如白落梅那句:
若用平和的心態,看凡間一切,簡單明了,若用復雜的心態,看萬丈紅塵,則為世相所迷。
所以,日子太累的時候,先給心態“減負”吧。
不必看什么都較真,靜下來,慢下來,開心點,生活也就順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