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晚間7點半,渝派大劇、以舞蹈演繹大足石刻文化的舞劇《天下大足》,在重慶大劇院開演,這標志著該劇全國今年100場巡演正式從山城啟航。
舞劇《天下大足》由中國東方演藝集團有限公司、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中共重慶市大足區委、重慶市大足區人民政府、人民網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品,由中共重慶市大足區委宣傳部、大足石刻研究院、重慶市大足區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重慶市大足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重慶大足石刻國際文化旅游集團有限公司聯合出品,是由北京希肯琵雅國際文化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全國獨家演出推廣的2024年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歷時兩年打造,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一次潛心探索。
該劇以重慶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為創作題材,聚焦雕鑿大足石刻的石雕匠人,用100分鐘時長的舞劇濃縮演繹大足石刻400余年的開鑿歷史。
該劇充滿人間煙火氣,洋溢著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南宋時期,流民小福因躲避戰亂逃至大足境內,被生活在山崖下的工匠們所救,小福因此與石刻結下不解之緣。
這片土地上的百姓們向往著“人間小滿”的日子,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淳樸生活。小福逐漸收獲了重如泰山的恩情、肝膽相照的義氣、堅定不渝的信仰:他要與這群沒有血緣聯系的家人們一起,用經歷了“人間小滿”的雙手,創造出更多守護“天下大足”的摩崖造像。
然而,人間總有無常相伴。當突如其來的暴雨劃破家園的寧靜,迎接他們的卻是一場災難。為了逝去的家人、也為了無數個未曾被署名的百姓,小福決定以山為冊、化刃為筆,用余生刻石留名,令其萬世不朽。
舞劇《天下大足》中的人物、服飾、造型、動作和道具,都是對大足石刻的高度還原,古色古香,富有宋代韻味,是對宋代美學的生動鮮活呈現。
大足石刻崖壁上的媚態觀音、水月觀音、志公和尚、吹笛女、養雞女、牧牛圖、沽酒女等形象,都在劇中得以藝術還原。熟悉大足石刻的觀眾仔細觀察,都會不經意間發現“老熟人”。
該劇于去年12月在北京成功首演,重慶觀眾早已翹首以盼、期待許久。當晚,山城觀眾興致勃勃地走進重慶大劇院,觀看了這部講述重慶歷史文化故事、詮釋“堅韌、忠勇、開放、爭先”重慶城市精神的文藝大作。
眾多觀眾沉浸其中,被出色的表演所打動,對熟悉的渝味會心一笑,他們看到了另一個視角的大足石刻,也加深了對大足石刻文化的理解。
演出結束時,全場觀眾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興奮、喜悅之情溢于言表。眾多觀眾直言“震撼、激動,值得二刷?!边€有人稱贊“達到了舞臺美學的極致?!?/p>
劇場內的舞劇演出精彩紛呈,給觀眾帶來新體驗;劇場外的文化氛圍濃厚、文創作品琳瑯滿目,同樣給觀眾帶來驚喜。
當天下午4點,“名家品石刻”藝術訪談在重慶大劇院劇場外側大廳舉行。舞劇《天下大足》編導等主創團隊和大足石刻研究院郭相穎、黎方銀等專家學者與觀眾見面,分享舞劇創作理念和幕后故事,解答大足石刻文化內涵,詮釋“人間小滿,天下大足”的精神內核。
同場舉行的“集美大足”展覽和大足文創快閃活動則滿足觀眾對大足文化的探索欲望,方便他們把濃縮在崖壁上的“唐宋風華”帶回家。
“集美大足”展覽現場展出大足石刻主題繪畫、攝影、雕刻作品近兩百件,其中包括任繼愈、汪曾祺、劉心武等文化大家為大足題詞的書法作品。
中國東方演藝集團、大足區共同設置大足文創快閃店,現場銷售40余款由大足石刻文化衍生設計的文創產品,以及舞劇《天下大足》周邊文創產品,這些精美的文創產品頗受觀眾歡迎。該劇主演現場進行文創產品簽售,受到觀眾熱捧。
來源:大足區融媒體中心
編輯:夏秦余凈
審核:張青蘭
終審:冉隆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