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章哥,房地產從業20年,通曉業內門道,我不做所謂的“專家”,只用二十年實戰經驗幫大家答疑解惑。
一
Q:
我簡化一下邏輯。
1、手頭所有資源一共2000左右。
2、未來收入穩定,比較高,但也不太想貸款太多。
3、主要問題:老公、我上班,孩子上學的三個地點遠。分別是蘇州橋、金臺夕照和西二旗。孩子還有9年的上學需求(已上學不考慮學區)。
4、需求分析:想兼顧通勤便利、未來孩子脫手后生活舒適、出租收益和投資收益。有幾個選項:
(1)西二旗北外附校附近三居室(昌平海淀不限制,孩子已上學),這個是硬剛需,需要住9年。后續打算出租或變現。
(2)老公在金臺夕照附近上班,年收入還可以,但通勤太辛苦,想在國貿附近給他買個小房子,兩居就行,平時累了住,不住就出租。(我和孩子每年都有寒暑假,想假期全家住過去,讓老公輕松)
(3)我在西北三環角上班,比較穩定,想在世紀城買一套舒服的三居,9年后過去住,之前出租或者中午休息。
(4)回龍觀龍城花園有個小聯排,大概1000萬,持有成本低,比較心動。但只能作為周末和假期房。據說小別墅稀缺,還有19號北延通車,是否有升值空間?
5、提問:按北京現在政策,我們能買三套(北五環外一套)。可能的話,想用滿這個政策。想問問您,資金量的分配和時間上的配置,怎么樣才能最優?
A:
1、未來孩子脫手,什么意思?是說將來賣房套現是嗎?那要是注重投資收益就排除別墅唄,這是典型的消費為主。北京不是上海,沒有升值好的別墅。反正到目前為止,無論哪種類別的別墅,絕大部分都落后大盤,能跟上北京大盤的屈指可數。基本都在產業區,而且也只是跟上北京走勢而已,多數還落后板塊大盤。
別墅談不上稀缺,有的是。小別墅可以參考溫榆橋的麗京花園,全北京第一個外銷別墅,編號001的,典型的獨棟小別墅,更稀缺。但價格走勢也普通吧,跟普宅大盤不好相比。鞏俐在那兒有房,據說劉曉慶就是不想和鞏俐當鄰居才買在龍城花園的,升值到目前為止同樣普通,很難逆轉。
2、國貿附近如果是休息用的“小房子”,那就買老破小,居住的性價比高,價格走勢占不到便宜也不吃虧。
別買70年公寓,無論哪種的都談不上投資房,只是租金收益還行而已,跟老房差不多。也就是公寓的優勢是設施好+服務好,但價格走勢普通,不如老破小,而老破小裝修好的話也住著舒服,反正就是個休息。
3、如果是9年后才住,那常規建議是沒必要買世紀城的。因為到目前為止的學區溢價不算低,即便是1000多萬的,溢價率也肯定在15%以上或左右。
五環外京新東邊的溢價低些,算算吧,如果能買到溢價低的就合適。這么高的預算別買昌平的了,租金不劃算,流動性也弱,常規建議是6/700萬之下的在昌平合適,還得是昌平南回龍觀一帶。
4、總之別墅就是自住合適,投資性弱,全北京的都差不多。真要喜歡就買,龍城花園算還行的,此外黃土店“吉晟別墅(寬House)”的聯排也還行,價格走勢在別墅中還可以。如果不自住就甭買世紀城的了,雖然人大附學區的溢價不太高,那也沒必要。就看西二旗東邊的吧,看房的時候讓中介算租售比,選溢價低的就行。當然本來這里的溢價也不算高,算各項兼顧的。
僅供參考。
二
Q:
請問,我在酒仙橋工作,媳婦在海淀皂君廟,我們工作都比較穩定。孩子27年上學,結合學區、房屋保值增值考慮,我們初步看了三塊區域,1是望京,如上京新航線,2是中關村,如太陽園,3是永豐新房如頤海云頌。總價考慮1100萬,至少居住10年,考慮三居,想請您從保值增值、居住及學區角度給些意見建議,非常感謝。
A:
1、學區角度只能家長定奪。朝陽是低配版的海淀,打個比方就是孩子畢業找工作,請問目標是央企,還是北京國企?或者說是參加國考,還是北京公考?
這種選擇談不上哪邊更好,都是各有利弊的,只看自家適合哪種模式了。所以還是先想好在海淀或朝陽上學吧,然后再說房子。
2、簡單說就是天牛娃更適合在海淀,雖然點招減少,但這種氛圍也是越牛叉的越牛叉。普通牛娃更適合朝陽,因為單校+九年+點招,家長省心的多。確定是普娃那看家長了,期望值高的去海淀,競爭更激烈,圖學校的穩妥在朝陽,同樣是省心點兒。
這外人不好建議,只能是家長看自己孩子的天分和家庭情況了。或者說干脆考慮溢價比例吧,自己考量多出的這200來萬+承擔的風險值不值?一分錢一分貨,都是各有利弊,能利用上+用的好就是值,否則就是不值。
3、單從房子角度來說,肯定是上京新航線的性價比更高的,因為學區溢價低,這千萬總價的溢價相對更低。而海淀無論新房二手房都有溢價,千萬的也不算太特殊,至少15-20%吧。這算算租售比就知道了,或者直接比較預估租金也行,低下的部分就是溢價比例。
保值的話理論上兩邊的地段差不多,都是很好的成熟板塊也都算產住區,也就是價格中基礎部分都會很強。只是相對來說新航線穩妥些,第一就是溢價低,過了明年的拐點也風險低。二是板樓,相對塔樓更受追捧。三是住建部推動“按套內面積計價”,如果執行就是板樓的優勢大。
4、新房我不熟,不知道具體折扣,問中介或渠道商吧。或者說如果折扣大那就怎么都值,折扣小就看自己的喜好了。從居住角度是新房肯定占優,怎么都比二手的強。保值角度是二手房相對穩妥,都是經過市場檢驗的市場價。
僅供參考。
三
Q:
請問,最近北京房價有所下降,加上孩子今年上小學,想買一個剛需上車房。本人和媳婦名下只有一套小產權,孩子戶口在海淀姥姥家,今年上小學,要在學校附近租房住,每月租金大概一萬塊,小產權大概一個月租四千多。買房不考慮自住,不考慮學區,能上車,租金高些就行。這樣兩個房子都租出去就差不多夠在學校附近租一個房子了,壓力會小一些,只有一個要求,就是離地鐵近一些,感覺這樣比較好租。
想問下,是不是這種房最好還是買靠近市中心一些的好一些?最近看了廣渠路那邊的房,離地鐵二百米,租金還不錯,不想貸款,能湊出大概300萬來。像我這種情況買什么樣的房子,您有什么好的建議嗎?
A:
1、不考慮自住和學區,只要租金高。那租金最高的是50年公寓,然后是70年的商辦公寓,再之后是回遷房老破小(或安置房),之后是公房老破小+70年的小公寓。基本就是這排序。
2、離地鐵近,如果不買公寓,那就看看東五環外傳媒大學附近吧。北花園小區,保障房和安置房為主的,離地鐵很近。前些日子像150萬左右的開間能租到4000左右,租售比不到400,基本是北京最高。
然后還有大山子的老破小,798旁邊,這在之前一直是北京租金收益率最高的,200多萬的老房能租5000左右,租售比400出頭兒吧。離地鐵也很近,好幾條呢。
另外多說一句,只要租金高的肯定是離地鐵近,肯定好租,否則也不可能高,商品價格是由供需關系決定的。
3、這種房無所謂在哪兒,圖的不就是租金高嗎?但肯定在市區范圍內,郊區怎么都高不到哪兒去。廣渠路哪個小區啊?是不是優士閣啊?70年的商辦公寓,租金肯定高,估計租售比能到300多。
但考慮好了,這種產品跟普宅是兩碼事兒,也就是價格走勢和50年商業地產的基本一致,也就是升值很慢,遠遠落后于普宅,最好成績也就是在某階段內不落后。
4、總之考慮好吧,在同等總價之下,公寓有可能比普宅多出點兒租金,但升值有可能差很多。所以算算賬吧,看自己是否能接受。
另外多說一句,租金屬于消費,升值屬于投資。在預算不太高的情況下,這兩項是相悖的,不可兼得。租金高通常都是由升值慢造成的,老不漲價自然租金高。
我沒什么太好的建議,這就是魚和熊掌的問題,看自己更重視哪方面吧,怎么都得適當取舍。僅供參考。
5、另外再多說一句,用租金來減輕消費壓力,這種想法倒不是不行,但見效慢,很少有人采用。因為消費是短期行為,而當下的租金一般最多跟銀行利率差不太多,加上流動性的減弱就未必真的劃算了。要想得到更高的租金那就得等著,至少好幾年呢。
比如我家前些年買套房,當時的租金年化收益率3%不到。而同時期的存款利息是5%以上,那我要想用這租金來補貼消費就不合適了。之后租金逐年上漲,越來越劃算,現在用租金對比原始投入,租金回報率10%以上了,這才能說很劃算。
總之考慮好吧,算算賬看是否覺得真劃算,算清楚再出手。也考慮好各方利弊,甘蔗不能兩頭甜。
僅供參考。
四
Q:
我就是丁克,我來用自己的案例現身說法吧,破解很多人對丁克養老的恐懼。我今年56歲,妻子54歲,她50歲退休的時候我也退休了,雖然還拿不到退休金,但我炒股一直略有盈余,足夠日常生活。
很早我們就都商量好了,既然是丁克,那就早晚肯定住養老院,那與其拖到最后不得不去,不如提早做準備就去適應環境,這樣才能掌控自己的晚年生活。所以我們前年就住養老院了,積蓄正好繳納押金,一居室的房間也足夠住,每月包伙食費不過是6000多元,想點餐也和外邊飯館一樣。而且養老院最方便的是提供棋牌室、游泳池、健身房、圖書館等各項服務,都是免費的。
我們的房子在去年也賣掉了,雖然只有區區300多萬,但存銀行也有每年大幾萬的利息,本來我們是想升級成兩居室的,但覺得沒必要就這樣住著了。
所以現在我們兩人雖然丁克,但手里有錢就沒什么可焦慮的,而且養老院里的環境根本就不像網上描述的那么恐懼,根本沒人限制自由,護工打罵更是絕不可能,其實這就可以看作是一個老人們抱團集資包了個酒店,或者是共享酒店而已,但收費可比酒店低多了。
當然,我知道您勸老人別買房也是為他們好,避免老了沒地方住。但是這就是他們死腦筋,被網上的信息給嚇唬了,其實提前住養老院就一切解決,既有好房子住還有人照顧,手里有錢就心里有底,有什么可焦慮的?
反正我們現在生活的很好,如果住煩了我們還可以去外地呢,比如去年我們就去考察過四川的,不少城市都非常適合養老,基礎醫療也沒問題,所以當地的各種檔次的養老院才多,選擇空間非常大。
A:
1、您的心態很好,看來是自身能力強+身體好,所以有蔑視困難的勇氣。不過50多歲住養老院確實就跟住酒店似的,在我看來這都不太算養老,說是養生可能更合適。
我也沒覺得自己太老,還天天接送孩子上下學呢。而且我如果現在住養老院的話也會覺得各項都好,周邊其他住養老院的老人如果也是年富力強的,那就更好了,跟中年養生俱樂部似的。
2、不過這都是看發展吧,可能隨著年紀增大,身體+能力和心態會有些變化。我不太敢對自己20年30年后狀況有太高的預期,只能說到時候再看吧。
3、總之您的心態很好,生活也很好,能長期保持就更好了。謝謝您的觀點分享。
借著話題聊兩句,怎么說呢?我覺得這網友對“養老”的定義好像有些不一樣,他的養老在我看來就是養生,其實在哪兒都一樣。而真正的養老指的是身體機能下降之后的事兒,尤其是部分失能之后的情況,否則跟中年人沒什么區別。
那他現在住養老院其實就是住酒店,兩口子身體都很好,用不著護工服務,周邊其他6/70歲的肯定沒他倆身體好,那就沒什么矛盾或別扭的唄,就算沒孩子也沒人敢欺負。
但這就看再過些年的吧,一切都是看發展。我感覺這網友可能是故意忽視了其他老人的狀態,或者說是對那些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狀況視而不見。有可能是認為自己不會到這地步,也有可能根本不愿看+不敢多想,所以才選擇性的避而不談。但其實那才是自己10年20年后的狀況,到時候未必能怎樣。
或者說這網友還有年輕人的心態,對老年生活沒真正想的太多。這就跟我小時候不愛穿秋褲似的,根本不信到老了能膝蓋出毛病,等體會到的時候也只能是無奈了。很多老年時的境遇,其實都是在為年輕時的不在乎而買單。走著看吧……
五
Q:
網友說他家曾經有個四合院,是民國19年(1930年)他祖爺爺花八根金條買的。雖然這院子后來沒了,他都沒見過。但他一直想弄明白這院子有多牛叉?能趕上魯迅先生那800塊大洋買的故居嗎?
A:
1、理論上從價值角度是差不多的,因為1930年的8根金條就約等于800大洋。但實際上當時大洋的購買力已經下降了一半,所以您家的這8根金條買來的房子,只相當于魯迅先生房子的一半價值,那就大概率只有一半規模唄。
2、之所以說一樣,是因為魯迅先生故居是1923年買的,當時白銀和黃金的兌換比例是30:1,800大洋能換16根金條(一兩的小黃魚)。
而您家的房是1930年買的,是白銀價格貶值到最低的時候,幾乎貶值了一半。您家雖然只出了8根金條,但也能換回800大洋。所以從銀元角度來說,您家院子的價值和魯迅先生的一樣,都是800塊。
但如果細究起來呢,既然從黃金角度來說少了一半,價值自然也下降一半了。因為雖然北京房價自1928年失去首都地位之后下跌了,但由于銀元貶值的原因,北京的房價卻仍然是整體上漲的。再疊加北伐前后經濟發展的原因,北京的房價在1930年依然比魯迅先生買房時翻了番,800銀元的院子價值1600了。這可以參考當時郁達夫他哥哥的炒房日記,
3、之所以您祖上1930年用黃金付賬,估計就是因為白銀跌的太狠了,賣家不愿意收大洋。所以估計您家院子也就是魯迅先生故居的一半價值,他的院子是標準的“五八丈”,接近400平。而您家的這院子大概率也就200平不到,應該是最多7間房的小院子。
4、總之,因為房子是不動產,所以是跟隨貨幣價值進行漲跌的。而黃金也是保值品,在當時的國際上更是“金本位”,只有中國是銀本位。那在白銀貶值的同時,自然和房子一同相對升值了。
所以您家在1930年8根金條,雖然仍然價值800大洋,但實際上換來的是貶值之后的銀元,真實價值只相當于1923年的400塊,是買不到魯迅先生的院子的。
僅供參考。
關注“章哥說買房”公共號,有房產相關問題可以向我提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