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蘇母親去給高三兒子送飯,兒子不僅巴拉的精光,甚至還提了個要求:以后要么送一鍋,要么就別送了!
高三是學生時代最緊張的階段,即便前兩年走讀的學生,到了這一年基本上也都得按照要求住校。
因為學校考慮的問題,是確保學生們不分散精力、不浪費時間,能在老師的監督下全力備戰沖刺高考。
但有趣的是,努力學習本來是學生的本職,但孩子到了這個階段,對大人的考驗也不小,總會想盡辦法給孩子提供更多的照顧。
以至于很多人都說,高考考的不僅是學生,更是對家長的考驗。
放眼現代社會,這也是個不爭的事實,每到高考季的時候,總能看到很多比孩子還要忙碌的家長。
江蘇宿遷的葉女士,自從兒子上了高三之后,就開始忙碌了起來,不僅要忙工作,還要操心兒子生活和學習。
她總是擔心住校的兒子吃不好、睡不好,沒有好身體就沒有好精神,沒有好精神自然也就能以全力備戰沖刺。
休息上的事情管不了,因為孩子不在身邊,她就想督促兒子早睡早起也做不到。
既然這件事望塵莫及,身為母親總得為了兒子做點其他事情,比如做點好吃的讓兒子補充營養。
畢竟學校里面是“大鍋飯”,就算廚師再用心,也不一定有家里做得油水大,更別說單獨照顧每個學生的口味了。
于是,每到周六的時候,葉女士都會起個大早,做幾個兒子最喜歡吃的菜,送到學校讓兒子大飽口福,順便補充營養。
只要兒子能吃得好,當母親的肯定不嫌辛苦,恨不得每天都給兒子送飯。
可是學校里面也考慮到了這一點,之所以把孩子們留在學校,就是害怕父母會影響孩子的學習節奏。
所以,從周一到周五,如果沒有什么特殊情況,學校一般不允許家長跟孩子見面。
甚至家長有事需要聯系孩子,或者學生有事要聯系父母,都要通過班主任或專門管生活的老師。
但學校也理解家長的心情,好多天見不到孩子肯定會很煎熬。
所以在周六、周日這兩天,學校會特意留出一個“窗口”,讓家長跟孩子們見個面,哪怕只是說說話對雙方都是莫大的安慰。
而到了這一天,大部分家長都會趁著中午吃飯這個時間段,隔著校園的鐵柵欄跟孩子簡單碰個面,交換一下換洗的衣服和準備的吃食。
剛開始,葉女士把做好的飯菜交給兒子之后,還得在外面等一會兒,等兒子回去吃完之后把飯盒拿出來才能回家。
每次看到兒子把帶去的飯吃得精光,她都很欣慰,同時內心也泛起了一陣酸楚,感覺兒子在學校太不容易了,應該是吃了不少苦,把飯盒巴拉的比舔過的還干凈。
有一次,兒子突然跟她說:“你在來的時候多做點飯菜,不行就把鍋端過來,要不然以后就別送了!”
葉女士一頭霧水,不知道怎么回事,細問之下才知道原因。
原來,她兒子有四個要好的朋友,他們的父母不是離學校遠就是在外地打工,根本沒時間來學校給孩子們送吃的。
雖然葉女士的廚藝一般,但是這種家庭的味道,對孩子們來說實在是太誘人。
她每次把飯菜送到學校,幾個孩子擠在一起,風卷殘云一會兒就見底了,但是誰都吃得不盡興,也沒吃飽,整得一下午都是饑腸轆轆的很難受。
了解了情況之后,葉女士心想一只羊是養,一群羊也是趕,不過就是多做三四個孩子的飯,只要孩子們不嫌難吃就行。
時間一晃又到了周六,她帶著做好的飯菜還沒到學校,遠遠就看到五個孩子拿著碗筷,扒著院墻的鐵柵欄探著腦袋往外看。
葉女士的家本來離學校就不遠,這次還真的把鍋都給端來了,因為量大,盛到飯盒里裝不下。
這可把幾個孩子樂瘋了,或許是迫不及待要品嘗美食,也或許是害怕端回去之后會被同學搶。
于是,他們就把飯菜往花墻上一放,蹲在地上就埋頭干飯,還一個勁兒地“謝謝阿姨”、“真好吃”等不停地夸,臉上露出了幸福和滿足的笑容。
有的人不理解,跟葉女士說:“你管好自己的孩子就行了,那幾個孩子一畢業誰還能記得你?”
葉女士聽后頗為得意地說:“幾個孩子都叫我媽媽,這還不夠嗎?我現在有五個兒子了!”
幾個孩子的家長聞訊后很感慨,紛紛要給葉女士生活費表示感謝,都被葉女士婉拒了,這或許就是無私包容的母愛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