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完14集《難哄》,恍惚間以為點開了某音樂平臺“傷痛青春歌單”的MV合集,之前我還納悶怎么邀來李宇春,毛不易,五月天等大牌助陣ost。開播時被夸“美學天花板”的《難哄》,如今陷入“邊罵邊看”的怪圈,這部號稱“現偶天花板”的劇,正在用行動詮釋何為“無效內卷”——卷OST陣容、卷氛圍美學、卷熱搜詞條,唯獨不肯卷一卷劇本的含金量。
必須承認,《難哄》仍是當下最懂“視覺造夢”的劇組:白敬亭的襯衫褶皺要卡著黃昏角度拍,章若楠的淚珠得懸在霓虹夜市里墜,就連男女主擦肩而過的地鐵閘機,都要鍍層柔光濾鏡。導演對“名場面”的執念,讓每集至少產出三個可截屏當壁紙的瞬間。 可惜的是,這些精美碎片拼出的卻是稀碎敘事——14集過去,溫以凡與桑延的情感進展仍在“試探-退縮-偶遇”的莫比烏斯環里打轉。合租日常拍成vlog式流水賬,職場線淪為“甲方找茬-女主開掛”的過場動畫,難怪有人吐槽:“看《難哄》像參加PPT路演,每頁都寫滿‘快磕’,翻到底才發現沒標頁碼?!?/p>
更讓人難繃的是《難哄》“拿音樂當創可貼”的操作,暴露出劇作對文本的極度不自信。當音樂不再服務敘事,反而淪為掩蓋劇情空白的工具,再頂級的制作也只能是喧賓奪主的背景噪音。
不可否認,《難哄》仍是現偶賽道的“流量優等生”:白敬亭的禁欲系西裝秀屠榜抖音,章若楠的“淚失禁體質”養活小紅書情感博主,連劇中重慶取景地都成網紅打卡點。但熱度≠口碑,當觀眾開始用二倍速追劇、用彈幕玩“找bug”游戲時,劇集的“人味匱乏癥”已無處遁形。 這劇就像AI用大數據寫的‘爆款模板’,所有‘甜虐’都是算法,所有‘深情’都是流量密碼?!?/p>
《難哄》的困境,恰是當下現偶劇的集體癥結——把“氛圍感”當免死金牌,拿OST作遮羞布,用熱搜詞條偽造觀眾心跳。當行業沉迷于“安全牌”內卷時,《想見你》的雙向穿越、《蒼蘭訣》的情感震顫反而成了難以復制的神話。 或許主創該重溫《惡作劇之吻》的啟示錄:真正的好劇從不需要用OST轟炸觀眾,因為那些笨拙卻真誠的細節,自會替角色說話。若《難哄》后半程還在“氛圍泡面”里溫水煮青蛙,恐怕連最后的“人工糖精”都哄不動觀眾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