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少華剪刀下的“剪紙版”哪吒 受訪者供圖
梁少華在剪制國漫剪紙 受訪者供圖
“剪紙版的‘哪吒’,別有一番濃郁中國風!”當國漫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一次次刷新票房新高時,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會員、00后的梁少華,在網絡平臺上展示了自己剪制的“哪吒”,收獲眾多點贊。以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中主人公們的形象為藍本,梁少華結合傳統剪紙技藝,將銀幕上勇敢無畏的哪吒、風度翩翩的敖丙等人物“定格”在了紙面之上,讓傳統與潮流融合一處。
“看完電影,我就坐不住了”
2月23日,梁少華在工作間中,他左手扶紙,右手執剪,翻折、穿行、游刃,隨著紙屑片片掉落,一張單純的紅紙,漸漸在各種鏤空中有了人物的輪廓,似乎也有了生命。
“其實從2019年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火爆開始,我就開始嘗試剪剪紙版的‘哪吒’了。”梁少華說著,向記者展示自己剪的“哪吒”作品,“《哪吒》系列電影,與傳統非遺一樣,都有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核。作為一名關注傳統文化,長期從事剪紙藝術的年輕人,看完電影,我就坐不住了,萌生了將非遺剪紙與熱門的哪吒形象相結合的想法。”
黑眼圈、丸子頭、有點“壞壞的”標志性表情……梁少華剪刀下的“哪吒”,在技法層面保留傳統剪紙的韻味,同時借鑒繪畫、雕塑等藝術形式的技巧,增添了更多立體感,生動卻也不簡單——比如人物的根根發絲,都細致分明。
梁少華告訴記者,動漫題材與傳統剪紙題材不同,要抓住人物神態是關鍵。“比如哪吒那不羈的眼神、倔強的嘴角,都展現出獨特的個性。為了準確捕捉這些神態,我反復觀看電影,研究哪吒的表情和動作。同時,細節的刻畫也至關重要。哪吒的頭發是我的重點關注‘對象’,如何剪出頭發的走向和層次感,成為了一大難點。起初的一稿就失敗了,在嘗試了多種剪法,不斷調整和改進后,最終完成了從最初的生硬到后來的自然流暢。”
除了頭發,在剪紙藝術中,如何處理好動漫人物的整體形象也有講究。因為剪紙是一種二維的藝術形式,要在平面上展現出人物的立體感和動態感,就需要巧妙地運用線條和形狀。梁少華告訴記者,自己因此在構圖上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思考如何通過剪紙語言表現哪吒的靈動、敖丙的朗逸。
讓傳統剪紙變得更潮流一些
當剪紙遇上動漫,青年一代“守藝人”的敏銳,讓傳統非遺有了更加生動的面貌。梁少華將自己的“哪吒”系列剪紙作品在網絡平臺發布后,收獲了很多人的喜愛,給他留言點贊。“這讓我深刻認識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和潛力”,梁少華認為,每一個時代的剪紙作品,記錄的都是當下人們的生活、喜好,“近年來的傳統文化熱,正反映了國人對民族文化根源的追尋。在全球化的今天,我們更加意識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價值。”
事實上,“哪吒”之外,這些年梁少華還剪制了許多“動漫”剪紙。如“冰墩墩”剪紙等,這些作品不僅展現了當下生活,賦予剪紙藝術以新的活力,也陪著梁少華在非遺宣講活動中,帶給更多人傳統剪紙的潮流一面。
梁少華認為,在快速發展的時代中,傳統文化離不開創新和轉化,“《哪吒》系列電影的成功,正是因為它在傳統故事的基礎上進行了創新,融入了現代的價值觀和審美觀念。我也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傳統文化以一種新的形式走進人們的視野,用新的視角、新的手法,吸引更多年輕人投身其中。”(記者 孫歡)
來源:西安晚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