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南巷有商家在使用“生鮮燈”。
常去菜市場的市民可能都見過一種“美顏神器”——紅色外殼的照明燈。不少賣生鮮的店鋪會掛著這樣的燈,在紅色燈光照射下,肉類色澤顯得好看,水果也顯得嬌艷欲滴,讓人購買欲望直線上升。可一離開燈光區,這些商品就“顏值”驟降,可謂“賣家秀”與“買家秀”的差距。
近日,有市民向“鐘樓下·民生熱線”欄目反映,西安市碑林區水文南巷有多家生鮮店依舊在使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明令禁止的“生鮮燈”。2月23日,記者實地進行了走訪。
記者走訪:
部分商家在使用“生鮮燈”
“生鮮燈”,顧名思義,就是通過調整光照顏色讓食品看起來更新鮮的燈具,它可以發出紅、黃、藍、綠等有色光,滿足多種照明需求,讓食物變得更有賣相。然而,燈光的照射會導致消費者很難看清食物的真實面目,影響對食物新鮮度的判斷。
23日下午5時許,記者來到水文南巷,路北各類生鮮店一家挨著一家。記者注意到,不少店鋪都在使用“生鮮燈”,紅色的燈光打在水果上,使其看起來格外新鮮誘人。紅彤彤的蘋果、鮮嫩的草莓、色澤鮮艷的橙子,在“生鮮燈”的映照下,仿佛被賦予了一層“美顏濾鏡”。
在一家水果店,記者看到貨品上方安裝著三盞“生鮮燈”,燈光直接照射在水果上。記者隨手拿起一個蘋果觀察,發現在自然光線下,蘋果的顏色并沒有那么紅潤。
市民聲音:
水果買回家后發現和店里看到的不一樣
“明明在店里看著很新鮮的水果,買回家卻發現顏色暗淡,口感也一般?!币幻愤^的市民告訴記者,自己以前經常在這里買水果,燈光下,水果看起來確實好看,不由得就想買。但有時候買回家才發現,和在店里看到的不太一樣。
市民陳女士也認為,“生鮮燈”是被禁止使用的,但是這些商家還在用,感覺是有意地在誤導消費者。
在另一家水果店鋪內,記者同樣發現了“生鮮燈”的身影。記者詢問了店鋪的老板,為何還在使用“生鮮燈”。老板說:“習慣了,一直用這種燈,突然換也不太適應。而且換燈還得花錢。”而且他表示,用燈光只是為了照明,不會影響水果品質。
因為具有不錯的“美顏”效果,“生鮮燈”廣受商家的歡迎。記者在某電商平臺發現,“生鮮燈”銷量一直不錯,有的店鋪顯示已售1萬單,并宣傳道:“好生意都用‘生鮮燈’”。產品介紹頁面上,顯示紅黃光源可用于熟食,綠白光源用于蔬菜,紅白光源用于鮮肉、海鮮、水果等,買家可以根據需求購買不同種類的燈具。
事實上,“生鮮燈”的使用長期以來飽受爭議。對于食品安全來說,“生鮮燈”本身不會對食品造成直接的危害,因為它是一種冷光源,燈光不會加速食物腐敗或者影響其質量。但如果商家利用“生鮮燈”掩蓋食品的真實情況,消費者被“生鮮燈”誤導,購買了不新鮮或不合格的商品,就可能損害自身利益和健康。
監管部門:
開展執法檢查依法進行處理
24日,記者將水文南巷多家生鮮店使用“生鮮燈”的情況反映給了碑林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在對方的協調下,記者又聯系了張家村街道市場監管所的工作人員。
據該所工作人員介紹,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出臺的于2023年12月1日起施行的《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規定:不得使用對食用農產品的真實色澤等感官性狀造成明顯改變的照明等設施誤導消費者對商品的感官認知。
“使用‘生鮮燈’肯定是違法的,《辦法》發布后,我們就對轄區的農產品市場和生鮮店進行了查處整治,現在肉食店已經沒有用‘生鮮燈’的了?!痹摴ぷ魅藛T表示,將立即對水文南巷開展執法檢查,對違規使用“生鮮燈”的行為依法進行處理,勒令商家對照明設施進行更換。同時,將加大對新規的宣傳力度,提高商家和消費者的知曉率,加強對生鮮食用農產品銷售環節的監管,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文/圖 記者 袁玥 來源:西安晚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