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劉景豐
到2月20日,特朗普正好就任總統滿1個月。
這一個月,特朗普一上來就馬不停蹄宣布了四次關稅動作,讓全球各國對這個老頭側目而視。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不僅針對中國、加拿大、墨西哥等貿易大國,還無差別打向歐盟、日韓甚至印度等過去的盟友。可謂是用關稅對抗全世界。
盡管,有的關稅尚未進入實質的執行階段,但這些舉動已經引來許多盟友伙伴的反制。不僅加拿大、墨西哥等與之鄰國的貿易大國對這位老朋友怨言四起,歐洲許多國家也在通過反制和談判降低關稅沖擊。
即使在國內,在總統任期的第一個月里,特朗普頻出政令也引發巨大爭議,示威、游行、騷亂,美國社會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撕裂。
對于出海人來說,在越發不確定性的周期里,人們首先感受到了關稅的隨意性。
1月20日,在完成就職典禮后,特朗普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接受媒體提問時,就再次拋出了他此前在社交媒體發表的想法——考慮于2月1日對加拿大和墨西哥進口商品征收25%的關稅。
- 基礎關稅
果然,到了2月1日,特朗普簽署行政令,以非法移民和芬太尼問題為由,對中國、加拿大、墨西哥三國發動了第一輪關稅戰
政策具體內容:對進口自中國的商品在現有關稅基礎上加征10%的關稅,并取消了800美元的關稅豁免政策(該行政命令于2月7日暫停);對來自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進口產品征收25%的額外關稅,并對來自加拿大的能源資源征收10%關稅。關稅暫定2月4日生效。
隨后,涉及的三個國家相繼做出表態和反制。中國向世貿組織提起訴訟,并采取相應反制措施,自2月10日起,對原產于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加征10%或15%的關稅;而加拿大則宣布,將對進口自美國的價值1550億加元(約合1066億美元)的商品征收25%的關稅;墨西哥總統辛鮑姆則回應稱,墨西哥被迫以同樣的方式回應美國對墨商品加征關稅的決定。
或許是磋商初顯成效,特朗普于2月3日簽署行政令,宣布將暫停對墨西哥、加拿大兩國商品加征關稅,將其實施時間推遲到2025年3月4日,但對中國的加征關稅則按期實行。
隨即,關稅成為跨境和出海領域最受關注的變動。
就在人們還沒緩過來第一輪關稅的余波時,第二波關稅又來了。
- 鋼鐵和鋁關稅
2月10日特朗普宣布,將對所有進口到美國的鋼鐵和鋁征收25%的關稅
政策內容:對所有進口到美國的鋼鐵和鋁產品統一征收25%的關稅,并取消此前對部分貿易伙伴(如加拿大、墨西哥、歐盟、英國等)的免稅配額和豁免政策。
根據外媒的報道,這項新關稅將在現有金屬關稅基礎上進行疊加,是特朗普貿易政策改革的又一次“重大升級”。要知道,在特朗普上一任期內,也曾對鋼鐵征收25%的關稅,對鋁征收10%的關稅,但后來給予了加拿大、墨西哥和巴西等幾個貿易伙伴免稅配額。美國前總統拜登在此基礎上將這些配額擴大至英國、日本和歐盟。
而這一次,關稅所指向的國家,是所有鋼鐵和鋁出口國,包括加拿大、巴西、墨西哥、韓國、越南等美國鋼鐵和鋁的主要供應國。而其中,加拿大是美國鋼鐵進口的最大來源國,其鋼鐵和鋁供應美國的國防、造船和汽車等關鍵行業。
因此,這項政策在傷敵一千的同時,也會自損八百——將導致本土產業成本的上升,甚至可能危及美國本土工業的競爭力。
- 對等關稅
2月13日,特朗普又簽署一項備忘錄,要求相關部門確定與每個貿易伙伴的“對等關稅”
該政策內容是:要求對所有貿易伙伴的進口商品,征收與美國出口商品所面臨的同等關稅稅率。例如,若某國對美國商品征收10%關稅,美國也將對該國商品征收10%關稅。
這一政令針對的國家分兩類。優先針對的是印度(因其平均關稅稅率高達12%)、歐盟(貿易逆差大)、泰國和越南(關稅差異顯著);其次是日本、馬來西亞等。2024年美國前15大貿易伙伴實施的最惠國關稅稅率(2022年)大都高于美國,其中印度、韓國、巴西、越南、墨西哥等地的關稅稅率偏高。
據了解,相關評估計劃在4月初完成,隨后可能立即生效。
- 25%汽車關稅
2月18日,特朗普在一場新聞發布會上稱,計劃對汽車、半導體和藥品進口征收約25%的關稅。他還暗示,汽車關稅可能在4月2日宣布,而半導體和藥品關稅最終可能超過25%。不過,目前針對這幾類商品關稅的具體措施尚未公布。
這一項措施影響的,是墨西哥、加拿大、日本、德國和韓國等貿易伙伴。具體看,在美國進口汽車中,約有一半來自墨西哥和加拿大,另一半來自其他主要汽車生產國,如日本、韓國、德國等。若將汽車、半導體和藥品三個產品類別加總,韓國和日本對美國的出口依賴度最高,分別為7.8%和7.4%。
無論是加拿大、墨西哥,還是日本、韓國、歐盟等,這些都是美國的主要盟友。也因此,特朗普的關稅,可謂無差別攻擊。
當下,幾乎全世界都活在特朗普的“威脅”中。
從家門口的加拿大、墨西哥,到亞太的日韓,乃至親兄弟歐盟。
特朗普此次上任后的第一個關稅大棒打在加拿大和墨西哥身上后,他們的態度也在不斷變化。
加拿大是美國最大的鋼鋁供應國。針對貿易伙伴無端地加關稅,正在讓美方背上“背叛盟友”的惡名。加拿大總理特魯多曾稱,美方措施“不可接受”,并計劃取消對美石油出口補貼,并實施“等額報復”。
墨西哥政府相對溫和,并準備了相關的應對方案,包括在世貿組織起訴或限制美國商品進口。但目前看,這已經對企業出海墨西哥、到墨西哥投資產生了重要影響,部分車企因美墨關稅威脅,已經暫停在墨西哥的擴產計劃,轉而聚焦南美市場。
對等關稅、鋼鐵和鋁關稅影響了歐盟國家商品對美國的出口。關稅消息出來后,有觀點認為,歐盟委員會正在考慮動用歐盟《反脅迫工具法案》(ACI),對美國硅谷采取報復性措施,包括提高關稅、限制知識產權(如軟件下載和流媒體服務)、撤銷商業權等。一位官員表示,“所有選項都在考慮之中”,ACI是在不違反國際法的情況下可用的最強硬回應。
此外,德國、法國等也接連表態。法國外交部長巴羅近日表示,歐盟將采取與美國總統特朗普首個任期內相似的應對措施,“毫不猶豫”捍衛自身利益。
在歐盟之外,另一組受關稅影響的國家是日本和韓國。日本對美汽車出口占其總出口的28.3%,而韓國對美汽車出口占比近50%,關稅若實施將直接導致企業利潤大幅縮水。這倒逼著車企被迫縮減對美出口,或加速在美國的本土化生產。
東南亞是美國重要的貿易市場之一。上述關稅,將直接影響東南亞的電子產品貿易。其中,越南是美國在東南亞最重要的電子產品供應基地,其面臨的挑戰尤為突出。越南美國商會的最新調查顯示,如果美國對越南加征關稅,超過70%的受訪美國制造企業表示將被迫調整在越業務,其中近半數考慮裁員。而馬來西亞是全球半導體封裝測試的重要基地,馬來西亞的電子電氣產品進出口占其對美貿易額的60%。業內人士認為,如果美國對半導體征收25%的關稅,會直接削弱馬來西亞電子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力,還可能導致全球電子產業鏈的重構調整。
作為東盟輪值主席國,馬來西亞正推動召開東盟-美國特別峰會,就關稅問題進行集體對話。印尼也不得不加強與主要貿易伙伴的對話,尋求貿易關系的多元化發展,以降低可能的沖擊。
不過,目前這些關稅仍處在計劃實施階段,短期內立即全面執行的確定性仍有待觀察,而即使特朗普很快宣布“對等關稅”地區名單,即刻執行的概率仍然不高。
但長期來看,關稅加劇了盟友間的信任危機,全球貿易體系面臨新的重構。
美國關稅對中國企業、商品的出海影響不可謂不激烈。
比如,特朗普曾短時間內取消800美元以下小額包裹的關稅豁免。在此之前,中國每年約有13.6億件商品通過該通道免稅進入美國市場。而一旦收稅,不僅意味著商品價格將有一定幅度的上漲,而且清關和運輸的時間也將大大延長。
飛書深諾的調研顯示,在美國對化商品征收10%的關稅后,超80%的跨境電商賣家正在重新評估其價格體系,并預計上調幅度為10%-30%。
尤其是價格敏感型商品的利潤空間,將被快速擠壓,毛利率會出現50%甚至更高的下滑。
政策的波動讓零售業受到影響。有消息稱,自2月5日起的五天內,中國多家跨境電商平臺在美國的銷售額均出現了一定幅度的下降,Temu在此期間的銷售額下降了32%。
但也不盡然如此。今年一開年,在美國先是下架后又恢復的TikTok Shop,據稱已經定下了今年在美國的增長目標——400%。可見,美國電商市場仍有巨大增長潛力。
這意味著,對出海企業而言,策略和方法將更為重要。
不過,為了降低關稅對跨境商品銷售帶來的影響,今年一開年,各企業都在加快海外倉建設。并且1月底,國家也相繼發布政策,對以海外倉方式出口的貨物實行“離境即退稅”政策。這意味著,即使貨物尚未銷售,商家也可以在貨物報關離境后預先申報辦理退稅,后續再根據貨物實際銷售情況進行稅款核算。
出海市場的選擇變得至關重要。過去,歐美是中國企業在出海時首先想到的“完美”市場——規則明確,消費力強。但現在看,盡管這些市場仍然消費力強,但面臨的規則和風險則要大得多。反而在一些新興市場這兩年則越來越受關注,比如日韓、東南亞、中東、中亞、南美等,因其市場規模和增長潛力,成為許多中國企業出海的首選。
就在日前,據環球網報道,中國貿促會組織309多家中企前往哈薩克斯坦,簽署了涵蓋礦產、石油、機械制造等多領域的一系列重要合作協議。
回顧8年前,當特朗普上任后也是通過退群、用貿易摩擦維護自己的利益。其影響就是,2016年中國對美直接投資額栽465億美元的峰值,兩年后便下滑到54億美元,降幅達88%。
這也讓我們認識到,盡管出海面臨的不確定性從來不會減少,但在市場、行業、政策等不確定性中,政府政策的多變,給企業出海帶來的影響是最嚴重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