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在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小留鎮面塑非遺工坊,國家級非遺項目曹州面人第五代傳承人李效普正在根據《哪吒之魔童鬧海》電影創作面塑作品“哪吒”。
“在創作過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哪吒的故事不僅僅是一個傳說,更是一種精神的傳承。”李效普介紹,他還將菏澤牡丹元素融入到作品當中,使面塑作品不僅具有哪吒的靈動與力量,更蘊含著牡丹的雍容華貴。
近年來,牡丹區深入挖潛發掘非遺技藝,探索實施“非遺+文創”的發展路徑,支持和鼓勵手藝人面向市場需求研發文創產品,通過創意性和應用性設計帶動傳統手藝融入現代生活,把“小手藝”做成“大產業”。
在牡丹街道的一處非遺工坊,曹州白瓷燒制技藝傳承人劉翠英將陶瓷制作工藝與牡丹文化相融合,用高溫釉下彩燒制工藝,讓牡丹“綻放”在瓷器上,研發生產的牡丹瓷盤、牡丹香薰等系列工藝品造型生動,備受市場歡迎。目前,周邊10余名當地婦女主動前來學習白瓷燒制技藝,掌握了一門增收的手藝。
從牡丹旅游,到牡丹文創、牡丹深加工產品研發,牡丹區通過致力于構建牡丹產業全產業鏈發展,全力做好“接二連三”文章,融入牡丹深加工、文旅、書畫等元素,實現了從單一觀賞向精深加工以及文化創意等多元化產業鏈的轉變。
據悉,牡丹街道是牡丹種植和牡丹產業發展的重要聚集地,立足資源優勢,著力做好了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文章。聘請專業規劃團隊,以“牡丹+文旅”為設計理念,對李洪周村和楊莊村進行重點打造。李洪周村重點突出“牡丹+中醫”元素,規劃建設了記憶書房、中醫文化館、牡丹書畫院等板塊,豐富完善村級旅游鏈條。結合牡丹文化、中醫文化、七里河水文化等特色文化資源,打造優質研學基地,開設特色研學課程,切實將產業發展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動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