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24日,我軍發起金門戰役,然而這一戰我軍并沒有獲得勝利,而是全軍覆沒,9000余人登島部隊陣亡或者被俘,無一幸免,這場戰役的失敗是我軍在解放戰爭時期輸得最慘的一場戰役。
金門島戰役失敗后,國軍士氣大漲,我軍士氣不僅受到了影響,同時還給準備收復海南島產生了陰影。
之所以會產生陰影,跟金門島相比海南島的位置更大,而且距離大陸更遠,在這時候我軍在金門島的失敗,毫無疑問會影響參與收復海南島部隊的士氣。
海南島戰役的失敗,讓負責收復海南島的四野,必須要制定更加詳細的作戰計劃,這樣才可以最糟糕的情況發生,為此四野所有參與收復海南島戰役的指戰員,絲毫不敢怠慢,而是全部聚在一起探討指揮方針,希望能將所有問題一一避免,從而讓我軍順利收復海南島。
期間鄧華根據中央政策及實際情況提出了:“積極偷渡,分批小渡與最后大舉登陸相結合”的計劃。
該計劃獲得了毛主席肯定,并為收復海南島的成功,奠定了牢固的基礎。
然而,在這個過程中時任十五兵團司令鄧華和第十二兵團副司令兼40軍軍長韓先楚因為作戰計劃發生了嚴重的爭吵,鄧華怒斥:“你聽不聽我指揮?”韓先楚也不示弱:“我只服從正確的指揮。”在場人員將兩人的吵架過程形容為“房頂要掀了”。
那么這件事情究竟怎么回事,兩位宿將在收復海南島一事,產生了什么樣的爭執,為什么在場人員將兩人的吵架過程行為為“房頂要掀了”,今天來聊下這個事情。
1949年底,國軍退守海南島,薛岳在海南島構筑“伯陵防線”,希望能憑借海峽阻擋我軍收復海南島的步伐。
在這之前,我軍在收復金門島戰役中,因為準備不足慘敗,收復金門島的失敗,讓鄧華等四野指揮官傾向于謹慎行事,主張通過“積極偷渡,分批小渡與最后大舉登陸相結合”逐步積累優勢,再發起總攻。
該計劃得到了毛主席的首肯,然而在這時候韓先楚通過偵查發現,國軍的防御設施已經越來越完善,如果按照原來計劃1950年5月準備完畢,6月發動總攻,那么在進攻的時候,會遭遇瓊州海峽的季風(谷雨前北風為主)對木帆船渡海至關重要。若錯過谷雨(4月20日左右),風向轉為南風,將極大增加渡海難度。
這時候,韓先楚表示,如果不能在4月20日前,發起收復海南島戰役,那么收復海南島的一事,必須在拖延一年,之所以要在拖延一年,主要就是我軍渡海工具基本是木船為主,帆船為輔,如果沒能在谷雨前渡海,我軍渡海的時候,運輸船隊有可能遭遇國軍的海軍圍殲,為避免這種情況出現,所以部隊一定要趁著在谷雨前借助季風渡海才可以。
所以韓先楚在返回部隊后,要求渡海作戰一事,必須在3月前完成,不能拖延,要不然一切要前功盡棄。
從這里可以看出,韓先楚何時何地都保持“旋風將軍”的快準狠,因為只有快準狠,才可以及時把握戰機,從而確保我軍永遠掌控勝利的天平。
也正是因為這種對勝利的極度渴望,所以韓先楚在東北地區打出了輝煌戰績,讓陳誠和杜聿明兩位國軍悍將,都感嘆他不好對付,為此韓先楚帶領部隊頂風冒浪,刻苦訓練,激勵士兵們:“東北虎也能變成海里的蛟龍!
從這里可以看出在收復海南島一事上,韓先楚還是一個要求,讓部隊提前做好準備,這樣才可以確保部隊可以第一時間把握住戰機,從而確保勝利的天平不會被敵人所掌控。
可以說,解放海南島的戰事,晚一天,敵人就有足夠的時間加強防御,同時美國還有可能介入,這時候的局勢十分危急。
其實,在正式戰役發起前,鄧華將軍也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將一部分部隊先偷渡過去,等大部隊發動進攻的時候在和主力部隊配合。
隨后鄧華從40軍中調出了一個加強營偷渡,順利抵達海南島并建立牢固的防線,第一次偷渡成功后,鄧華打算在從40軍和43軍派出一個加強團,進行第二次偷渡,然而這時候韓先楚覺得,我軍可以成功第一次偷渡,那么就沒必要在搞偷渡,而是全軍出擊,迅速結束戰斗。
鄧華覺得43軍還沒做好準備,保險起見,還是應該先偷渡,等時機成熟了,在全軍出擊,然而韓先楚就餓得40軍已經準備完成,可以讓40軍先渡海,43軍擔任預備隊。
鄧華直接拒絕了韓先楚的建議,覺得原本就是由40軍和43軍共同完成解放海南島戰役,如今兩軍的戰士們已經在準備,如今在告訴他們40軍先渡海,43軍的將士會怎么想,另外就是40軍能不能拿下海南島還不一定,就算40軍拿下海南島,43軍將士會怎么想?
然而,韓先楚堅持自己的建議,并表示不能在等了,如果鄧華不同意,他直接給四野首長報告。
面對韓先楚的態度,鄧華多次解釋,一切的一切都是謹慎,然而這時候韓先楚十分倔強,壓根聽不進鄧華說的。
鄧華怒斥:“你聽不聽我指揮?”韓先楚也不示弱:“我只服從正確的指揮。
隨后,兩人分別給四野首長發去電報,分別闡述了自己的建議,四野首長經過一番考慮后,決定支持鄧華,因為原本就是計劃兩個軍一起行動,如今就讓40軍單獨行動,這樣一來有可能破壞部隊團結,同時40軍能不能拿下海南島還不好說,為了保險起見,還是按照原計劃行動。
時間很快來到了4月份,韓先楚看到部隊還沒動,內心萬分焦急,于是找到了鄧華又一次商量渡海事宜,然而鄧華依舊認為應該謹慎,需要在等一段時間,最后兩人又吵了一架,根據在場人員將兩人的吵架過程形容為“房頂要掀了。
沒辦法,這種事情只能再次上報中央,為了能盡快發動渡海戰役,韓先楚甚至立下軍令狀:“渡海不成功,我韓先楚決不生還!
中央在接到消息后,第一時間召開會議,經過一番慎重探討后,最終,毛主席采納韓先楚的建議,決定提前至4月發起總攻。
接到中央命令后,鄧華明白了其中緣由,也沒多說什么,而是執行韓先楚的計劃,將小部隊偷渡,改為全面進攻。
在解放海南島戰役上,鄧華和韓先楚所提出的計劃,都是為了大局考慮,鄧華是為大局考慮,韓先楚考慮是部隊機動性同時希望部隊能抓住戰機,這樣才可以盡快解放海南島。
從這里可以可以看出,兩位宿將,其實都是為了海南島解放勝利,只不過所在位置不同,考慮上才會不一樣。
所以,這件事情上兩人沒有產生隔閡,關系上更加親密,而這也為日后兩人抗美援朝時期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4月16日,韓先楚趁著夜色率部渡海,國軍雖然第一時間進行了阻擊,但是韓先楚和戰友們沒有后撤,而是斬釘截鐵地說:“我寧愿戰死,也不會后退!
之后在韓先楚的冒險指揮下,全軍順利度過國軍防線,順利登錄海南島。
毛主席我軍順利登島的的喜訊后,高興地說:“小帆船戰勝了大軍艦,不愧是韓旋風!
順利登島后,我軍后續部隊源源不斷抵達,薛岳在海南島構筑“伯陵防線”很快被我軍突破,6天后國軍放棄海南島,5月1日海南島順利解放。
海南島解放不久,美國發動了朝鮮戰爭,并把第七艦隊派到臺灣,從這里可以看出,如果在晚一兩個月發起解放海南島戰役,局勢有可能會不一樣,可以說韓先楚的堅持,避免了海南島成為第二個臺灣島。
海南島戰役結束后,鄧華和韓先楚又奔赴朝鮮參加抗美援朝,輔助彭老總,這一回兩人配合十分默契,彭老總也在兩人的輔助下,接連打出為抗美援朝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對此,你們有什么想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