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哪吒2》在香港上映的首個周末,捷報頻傳。 上映不到3天,累計票房已突破1500萬港元!終于等到《哪吒2》在香港上映,香港同胞的觀影熱情高漲,全港影院人滿為患。
然而,另一邊的內地市場卻逐漸降溫。《哪吒2》內地上映第27天,當天票房僅7447萬,這是首次工作日票房未能破億,連續26天單日票房破億的紀錄就此終止。
由于單日票房未達貓眼預測的8722萬,總票房預測再次下調,從151.2億降至146.39億,一夜之間蒸發了5億。
香港與內地的票房表現呈現出冰火兩重天的局面。
從預測的最高值160億到如今的146億,《哪吒2》是否已經顯露出頹勢?
非也!
上映不到一個月,《哪吒2》的世界影史票房排名已經攀升至第8名,拿下第7名似乎只是時間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哪吒2》在香港上映首日即打破兩項紀錄:單日預售票房突破500萬港元,創下內地動畫電影的新高;周末場均人次達117人,遠超同期好萊塢大片《沙丘2》的89人。
香港影評人協會指出,這種觀影熱潮不僅源于前作《哪吒之魔童降世》當年在港取得的3800萬港元票房所積累的口碑,也反映了港人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需求。
別小看香港這個人口少、市場不大的地區,700萬人的票倉不容小覷。 最重要的是,通過這部電影,能讓香港人進一步加強對內地的文化了解和文化認同,加深他們對祖國的文化歸屬感。這種意義遠比票房數字更重要。
《哪吒2》拔高了對電影票房期待,習慣了勢如破竹。
因此,當它回歸正常的票房水準時,會給人一種頹勢盡顯的感覺。
票房預測的理性回歸
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自2月15日起,《哪吒2》的票房預測經歷了三次重大調整。從初始的160億調整至146億,誤差率較2019年《哪吒1》降低至5%以內,這反映了中國電影數據分析的成熟。
當我們將視角從票房數字轉向文化影響時,會發現《哪吒2》正在創造比商業成功更珍貴的價值。
這部現象級電影已經形成了獨特的“哪吒經濟學”,哪吒衍生品帶動了千億級經濟的發展。蒙牛定制廣告播放量達2.1億次,帶動聯名產品銷售額超500萬;榮耀手機線下銷量暴增4倍,證明了動畫IP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
當《哪吒2》在北美AMC院線創下326萬美元票房時,其引發的不僅是市場震動。
影片中“山河社稷圖”的二維水墨戰斗場景,被《紐約客》稱為“東方美學的降維打擊”;“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臺詞英譯“I am the master of my destiny”,在推特上收獲了23萬次引用,成為TikTok熱門標簽。
這種文化輸出打破了“中國元素必須嫁接西方敘事”的傳統觀念。
正如北京電影學院教授王志敏所言:"能引發跨代際文化共鳴的作品,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國民電影。"在這個維度上,《哪吒2》已經交出了一份超越預期的答卷。
這場始于銀幕的文化自信覺醒,正在演變為全方位的文明升級。當我們在IMAX銀幕前為哪吒吶喊時,見證的不僅是神話英雄的重生,更是一個民族找回文化主體性的壯麗征程。
正如故宮博物院院長所言:"《哪吒2》最大的價值,是讓年輕人發現——最潮的國風,原來就流淌在我們的血脈里。"
《哪吒2》如今的高度已經沖破云霄,直抵大氣層,你還在這唱衰它?
【注:圖片來源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