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天使支教并“設為星標 ★ ”一起探尋適合兒童的教育!
前幾天有個規格相當blingbling的民營企業座談會,馬云雷軍任正非王傳福一眾大佬紛紛到場,吸引了大批媒體關注。
但其中一個年輕人卻蓋過大佬風頭,刷足了存在感。
他就是現場唯一的90后、剛剛入選《時代》全球AI領袖榜的“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
這兩天密集地看到很多人都在討論王興興。
就算你沒聽說過他,但一定見過他的機器人。
今年春晚,穿花襖扭秧歌的“顯眼包”機器人就是他創立的公司——“宇樹科技”研發的。
王興興造的機器人也不是第一次出圈了。
2021年春晚上和劉德華王一博一起跳舞的牛“犇犇”就火過一把:
還有22年北京冬奧會上的“福虎”:
和2023年杭州亞運會上幫運動員撿鐵餅、運標槍的機器狗:
2024年底,宇樹科技發布了一段機器狗的新產品測試視頻,更是直接在全球引發轟動。
這狗子不但能走亂石陡坡爬山涉水,還能側空翻&樓頂飛躍,堪稱武林高手。
連馬保國馬主任看了視頻也忍不住點贊。
別看王興興才35歲,但在全球機器人領域,絕對算是貨真價實的頭部“頂流”。
于是不少雞娃圈的家長已經開始興奮了:這樣的人才是怎么培養出來的啊?
結果一扒更有趣了。
這個讓一眾大佬折服的科技新貴,以前在學校時居然是個讓老師頭疼的偏科學渣,差點沒考上高中,還被老師吐槽“笨”,絕對的應試教育失敗案例。
這樣一個學渣娃,是怎么成為全球頂尖機器人專家,搞出千億機器人帝國的?
今天咱們就來捋捋王興興的成長路徑。
王興興1990年,出生于寧波余姚一個普通家庭。
根據他自己的介紹,因為成績太渣,打記事起他就充滿了對自己的懷疑和焦慮——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不太聰明,是不是能力不行。
在學校里,他也幾乎完全不和同學們說話。
王興興的初中班主任說,感覺這娃子在班里就沒啥存在感,跟沒這個人似的。
學習上,他最大的問題是偏科。
簡單說就是數學還行,物理天賦+10086,但是語文一般,英語更是-99999。
英語有奪差呢?因為中考英語成績墊底,他差一點就考不上高中,只能去上職高。。。
有次開家長會,英語老師忍不住和他媽吐槽:這孩子有點笨啊。
后來好不容易上了高中,英語也是繼續拉后腿——高中三年大大小小幾百場考試,只及格過三次。
(對了,后來王興興成立“宇樹科技”,網友腦洞大開說“難怪只有語數,沒有英”,哈哈哈哈笑死。)
像這樣的娃子,在應試教育體系里必然是被打壓的對象,過得自卑又壓抑,這又進一步加深了他極端內向的性格。
但我覺得王興興爸媽有一點做得很好,就是給了學渣娃足夠的容錯空間。
他成績雖然一般,但是對自己喜歡東西卻很投入。
爸媽在發現他這種特質后,都會盡量呵護他的各種興趣和奇思妙想。
幼兒園時有次他畫了一只蝴蝶,王興興爸媽看到覺得畫得太好了!
細節豐富栩栩如生,于是一頓猛夸,還把街坊鄰居都叫過來看。
王興興大受鼓舞,開始沉迷畫畫。
還有段時間,中央臺設立了紀錄片頻道,引進了大量紀錄片,爸媽看王興興感興趣,就允許他每天放學守在電視機前看片。
差不多十歲以前,他把航空、航天、生物、科技什么的各種片都看了個遍,這讓王興興腦子里充滿了各種奇奇怪怪的念頭。
比如他會開始思考“動物為什么不能說話?”“如果把豬的腦子移植到人的身體里會怎么樣?”
之后,王興興的奇思妙想又轉化成了“拆家”技能。
我翻到一個去年的采訪,王興興說自己已經“有20多年機械設計經驗”了。
主持人不可置信:哈?但你才34歲啊?
王興興得意的說,對啊。
像他這種在學習上沒啥成就感的小孩,只能在別處挖掘自己的閃光點。
他喜歡動手鼓搗東西,爸媽就支持他鼓搗。
三年級時他就拆掉了家里的一臺電視機,爸媽也沒罵他,反而笑瞇瞇遞給他一套螺絲刀:裝不回去就別吃飯哈。
后來發現兒子真有這方面的天賦,他們就允許他每年拆解5件電器,但需要提交《拆解報告》。
因為生活在余姚縣,教育資源和大城市比不了,為了更好地“拆家”,他開始自學機械知識,到處找相關的書來看。
初中時,別的孩子都在拼命補課,但王興興這樣的學渣卻拿時間來拆家搞發明;
高中時,別的孩子都在拼命刷題,但王興興天天用大量時間來研讀《機械原理》。
最終王興興跌跌撞撞中只勉強考上一所普通大學——浙江理工。
以王興興這種情況,放現在估計早被雞娃家長塞進補習班重度改造了,畢竟英語一科拉上來,他的大學至少能提升兩個檔。
但王興興爸媽覺得已經很好了。
他說,他爸媽從來沒有因他成績差而貶低過他,反而鼓勵他“找到真正熱愛的事情”。
直到大一那年,王興興利用課余時間和零花錢,做出第一個小人形機器人。
盡管這款機器人走起路來像腦血栓患者,但在那個年頭也足以技驚四座。
從那之后,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他在機器人的探索道路上越走越遠。
對了,考研時,王興興又被英語坑了。
當時他一心想報浙大,按說他的專業成績很棒,總分超浙大線30多分,應該穩過的。
誰知道英語不及格,只能調劑到上海大學!
爸媽又勸他:“換個角度來看問題,去上大競爭不那么激烈,反倒更有時間做你想做的。”
有了爸媽的支持兜底,王興興可以更專注地搞發明了。
2015年,還在讀研的王興興鼓搗出了四足機器人XDog,開創了全球低成本、高性能四足機器人的先河。
他帶它參加上海機器人設計大賽,成功拿下二等獎,還賺到了8萬塊獎金!
這也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他自己說,大學以前他可能還有點自卑,覺得自己比名校生差太多了。
當后來他發現自己做出來的機器人也可以和MIT那些名校碩博生做出來的同臺競技,也不比他們差,才慢慢地找到了自信。
也是因為XDog的視頻被國內外媒體多方報道,爆火出圈,不少投資人找上門來。
于是王興興從剛剛入職的大疆果斷辭職,成立了“宇樹科技”,這才有了后來的故事。
王興興的成長經歷看下來,感覺他的成功不僅僅是因為他的天賦和對熱愛的執著,他爸媽的做法中也有很多值得借鑒的亮點。
復盤小王爸媽的教育經,簡直是《反內卷指南》活教材。
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呵護娃的好奇心和熱情,給他們寬松的環境。
其實吧,大部分家長道理都懂,比如要允許試錯、鼓勵探索啊,成績不是最重要的啊,每朵花不一樣花期有早有晚啊。
但如果家里真的攤上一個偏科學渣娃,還是很考驗心態滴!
畢竟刷成績是刻在咱們東亞人基因里的玩意,能在養育小孩的時候完全拋棄功利心態,甚至不顧學習成績,這真的太難了。
可也是這種非功利性的支持,才能讓孩子心無旁騖地投入自己喜歡的事情。
還有很多人問王興興搞發明的秘訣是什么?
他說:
很多時候就是靈感涌現。只要足夠專注,就能自然地想到解決辦法。 當你 24 小時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我不信問題解決不了。
嗯,試想下如果他爸媽在他大量沉浸式“發呆”的時候讓他去新東方苦練“how are you”,也就沒有后來的宇樹科技了。。。
其次,揚長避短的策略也很值得借鑒。
這些年有不少教育專家都有個觀點,叫“真正的學霸不偏科”。
道理是沒錯,但這個理論只適用于應試,放在真正的人才培養中就會顯露弊端。
王興興父母做的很好一點就是拼命揚長,娃子喜歡啥就充分發展啥,猛搞優勢項,沒有讓王興興花大量時間在死磕短板上。
英語老師告狀?直接戰術性耳聾。
機器人競賽獲獎?立刻獎勵電烙鐵大禮包!
就像前幾天俞敏洪聊起王興興時也說:
如果現在我們還要四平八穩的七八門課,必須每門課都要考到高分才能考上好大學,那孩子的天分可能會磨損掉。
強行搞成績平均主義,可能會得到一個相對漂亮的高考總分成績,但娃可能也失去了走向卓越的機會。
在學歷貶值的今天,品牌名校的壁壘已經越來越小。
像王興興這樣真正有自己優勢和特長的年輕人,才是未來更需要的人才。
其實綜合來看,我就感覺王興興的成長路線和馬保國馬主任也有相似之處。
都是從小腦瓜子塞滿奇思妙想,遇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就沉迷其中,非要搞個明白。
馬主任曾經把自己的成功歸功于第一性原理。
用他的話說,就是要“一層層撥開事物表象,看到里面的本質,再從本質一層層往上走”。
要真正理解一個事物,就得把它拆解到最基本的單位。
這對普通的父母也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那就是娃的成長中,比表面成績更重要的是求知的熱情,是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看到這兒,肯定有家長要拍大腿:“現在培養還來得及嗎?!”
別急!雖然咱們生不出王興興和馬保國這樣的娃子,但也可以照他他們的思路雞娃啊。
兒童的未來在教育
未來是一個需要創造力的時代
有沒有一種教育能讓孩子
當下環境下培養出應有的創造力?
有沒有一種教育能讓孩子
在老師陪伴下建立屬于自己文化的歸屬?
有沒有一種教育能讓老師
與孩子一起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
尋找有緣家庭,一起探尋適合兒童的教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