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千古第一才女,公主的命,活得卻像一個騎士。
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
李清照自號“易安居士”,也許,相比男人,作為女人的李清照更需要安定,尤其是在那個男權的時代,哪怕只是一個容膝之地,也足矣。
可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安寧,又談何容易?
她坎坷不平,極具傳奇色彩的一生,都濃縮在這8首詩詞里。
01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出生于書香門第,往來于鴻儒之間,年少時的李清照便初露鋒芒,才學和膽識惹眾人艷羨。
16歲那年,她回憶起一次在溪邊亭中玩耍的經歷,也許是傍晚的景色太迷人了,也許是那天的酒太香太濃了,以至于她玩的太開心,竟忘了回家的路。
那時候的她天真爛漫,無憂無慮,肯定不曾想到,未來等待著她,有那么多辛酸與淚水。
02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
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刬金釵溜。
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點絳唇·蹴罷秋千》
那是一個盛夏的午后,17歲的李清照正在庭院里蕩著秋千,突然見到有客人走了進來,她一時間慌亂不已,連鞋也顧不上穿了,害羞地低著頭往屋子里跑,頭上的金釵也掉了下來。
這客人不是別人,正是她日后的丈夫,那個讓她愛了一生的男人——趙明誠。
最難忘的滋味,是那杯初見傾心的茶,苦澀的不適應恰恰襯托出了回甘的驚喜。
一杯再一杯,都是為了還原那場初遇。
03
紅藕香殘玉簟秋。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18歲的時候,李清照順利嫁給了宰相趙挺之之子趙明誠。
兩人門當戶對,兩情相悅,又難得志趣相投,他們常常切磋詩文,砥礪進步,實屬人間美事。
可剛新婚不久,丈夫就離家外出了,李清照獨自一人在家。
昔日也許雙雙泛舟,而今獨自擊楫,恩愛情深、朝夕相伴的的丈夫久盼不歸,怎不教她愁情滿懷。
生活中總有人牽掛著你,也總會有人讓你惦記。
它就像是一種淡淡的情思,即使海角天涯,萬水千山,你依舊流淌奔涌在我的血液里。
04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
佳節又重陽,
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
又是一年重陽節了,李清照望眼欲穿,可丈夫還是遲遲不歸。
于是便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的《醉花陰》,寄給遠方的丈夫以訴相思之苦。
思念是一種很奇妙的感覺,越遠越濃,越不經意越是想起。
唐代李治就曾寫道: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無畔。
如果你有思念的人,請一定要及時告訴他,總好過苦苦牽掛。
05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夏日絕句》
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金兵入侵中原,擄走了徽宗、欽宗二帝,趙宋王朝被迫開始南逃,李清照夫婦從此也過上了顛沛流離的生活。
路過烏江時,她想起寧肯血灑烏江,也不愿臨陣逃脫的楚王項羽,便憤然寫下這《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這不是幾個字的精致組合,不是幾個詞的巧妙潤色;
而是一種精髓的凝練,是一種氣魄的承載,是一種所向無懼的人生姿態。
那種凜然風骨,浩然正氣,充斥天地之間,直令鬼神徒然變色。
06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的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
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聲聲慢·尋尋覓覓》
靖康之變后,北宋滅亡,趙明誠也在逃亡中不幸去世......這一連串的打擊使李清照嘗盡了國破家亡、顛沛流離的苦痛。
亡國之恨,喪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頭,無法排遣,于是寫下了這首《聲聲慢》。
急風驟雨,孤雁殘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李清照的哀怨重重疊疊,直至無以復加。
“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strong>
只有國家強大,小家才有幸??裳裕钤诤推绞⑹赖奈覀儯鼞撜湎а矍埃回摎q月不負卿。
07
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后人愁。
水通南國山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
——《題八詠樓》
公元1134年,李清照避難于浙江金華,路過八詠樓時,登樓遙望南宋殘破的半壁江山,有感而作《題八詠樓》。
可這首詩的氣勢,實在不像一位正在逃難中的婦女所作,更像一位征戰四野、憂國傷時的當朝大臣。
幾千年來,“國家有難,匹夫有責”的精神早已融進中華民族的血液里,不論男女,都應該心系天下,關心國計民生。
因為,國家和個人的命運,是緊密相連的。
08
病起蕭蕭兩鬢華,臥看殘月上窗紗。
豆蔻連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詩書閑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
終日向人多醞藉,木犀花。
——《攤破浣溪沙·病起蕭蕭兩鬢華》
寫下這首詞的時候,李清照已經兩鬢斑白了,物是人非事事休。
但經歷了半生流離,滿身風雨,和命運一次又一次的打擊,她反而活的越來越通透了。
晚年的她,雖然經常臥病不起,但內心卻閑適了許多。
時而倚靠在枕頭上看會兒閑書,時而看看門外雨水拍打樹葉的景色,還有那深沉含蓄的木犀花,都令她心情愉悅。
71歲時,李清照在南宋的天空中隕落了,留給那個時代深深的遺憾。
縱使浪花淘盡,她也會久遠地住進宋詞飄香的樓閣里。
她不管是少女時“卻把青梅嗅”的聰慧羞澀,抑或婚后的相思纏綿,還是老年后的凝重悲傷,都把古典詩詞的精髓連著一顆心揉進了作品,憑藝術的美感浸入人心,勾住人的魂魄。
人生最高的境界怕是真善美的結合,李清照攜著她率真的個性,精美的藝術手法,人文的悲憫情懷徜徉在詩歌長河,近千年而不朽。
各位詩友們,還知道關于李清照的哪些故事呢?不妨在留言處告訴我們吧~
也可以點個在看,轉發分享,讓更多人了解“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一生。
本文首發詩詞天地(ID:shicitiandi),500萬人的詩意生活倡導者,每早六點,與你相約,轉載請標明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