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大選結束,選擇黨贏了又沒完全勝利,即將成為德國總理的梅爾茨,又會世界有何影響呢?
德國大選的投票結果已經出爐,梅爾茨領導的聯盟黨獲得了28.5%的選票,選區議席跟比例議席,一共獲得了208個聯邦議席,占到聯邦議院630個總席位的近三分之一,成為了大選里的頭號贏家。
但這個結果,對于梅爾茨來說,其實并不夠完美。
因為聯盟黨在此前的民調里,聯盟黨的支持率都在30%以上,最終選票卻少了1.5個點。
從大選結果的地圖上就可以發現,聯盟黨只收復了在上次大選里,被社民黨爭取到的中間選區,而對于如今保守派的大本營,同時也是過去德國大選里,最關鍵的搖擺戰場,東德地區,則毫無建樹。
全被選擇黨一舉吞噬,所以本次大選的結果對于聯盟黨而言,其實只是一個平局。
勉強守住了中間選民的基本盤,而丟掉右翼選民的基本盤,下次大選,情況就十分不妙了。
而選擇黨雖然也贏得了此次大選,得票率達到20.8%,比上次大選增加了10個點,獲得了152個聯邦議席,一舉超過社民黨成為德國第二大黨。
但對于魏德爾跟選擇黨來說,雖然成績喜人,可卻面臨無法參與組建執政聯盟的情況。
因為社民黨雖然遭遇敗選,但守住了基本盤票倉,依然擁有120個議席。
這對于選擇黨來說,可以說是最糟糕的局面。
因為德國的議會制,其實是“聯合執政”的底色,而想要維持穩定的執政格局。就要避免三黨以上的執政聯盟,所以,如果社民黨沒有贏得120個議席,聯盟黨、梅爾茨想要長久穩定的執政,就只能跟選擇黨進行聯合執政。
可現在聯盟黨加上社民黨,也可以在聯邦議院擁有過半數的議席,所以現在的更大的可能,就是聯盟黨選擇社民黨,組成“黑紅聯盟”共同執政,可以說,但凡聯盟黨跟社民黨各自少贏十個席位。
選擇黨就可能將在本次里,沖突德國政壇的“極右隔離防火墻”,成為執政黨之一。
不過,雖然梅爾茨此前再三表示,不會跟選擇黨組建執政聯盟,但聯盟黨跟社民黨的“中間政府模式”,其實已經失敗過一次,在2021年的大選中,德國選民就因為不滿默克爾的“黑紅聯盟中間政府”,最終讓聯盟黨遭遇慘敗,社民黨從而贏得大選。
所以梅爾茨如果想要避免重蹈覆轍,其實最好的選擇,就是跟選擇黨進行聯合,但這個概率,現在來看,確實非常微弱。
而在未來,梅爾茨領導下的德國大聯合政府,會有何作為呢?
梅爾茨其實是聯盟黨的元老,現年69歲,早在1989年就當選歐洲議員,1994年成為德國聯邦議員,是當時的聯盟黨內的右翼新星。
但在2004年,跟默克爾爭奪黨內領導權失敗后,從此隱退,他的政治路線屬于建制右翼,反移民、重經濟,強調德國自主。
而在本次德國大選期間,梅爾茨的立場就說得很清楚了,首先是在美國問題上,梅爾茨在勝選之后就怒斥特朗普政府,特朗普政府漠視歐洲命運,歐洲需要為自己負責。
而朔爾茲政府時期,就通過了1000億歐元的國防建設基金,所以,梅爾茨上臺之后,德國軍備將被大舉整頓,可能恢復到冷戰時期的規模。
而在俄烏戰爭問題上,梅爾茨遠比朔爾茨強硬,梅爾茨此前就一再批評朔爾茨,瞻前顧后,讓烏克蘭單手作戰,并表示他上臺之后,將會大量增加對烏克蘭的軍援。
甚至就連金牛座遠程導彈,也在援助物資的清單內,總體來說,梅爾茨領導下的聯盟黨,看起來跟默克爾時代并不相同。
更想要將德國打造成,歐洲的軍事、經濟、政治三核心,而不單單聚焦于經濟核心上。
但想要達成這個目的,這并不容易,首先是德國沒錢,在經歷了兩年的經濟衰退之后,德國民眾嗷嗷待哺,這也是紅綠政府垮臺的核心原因。
其次由于“債務剎車政策”在2009年被寫入德國憲法,所以梅爾茨缺乏足夠的金融工具跟財力,來完成這一系列的雄偉藍圖。
最關鍵的是,移民問題是本次德國大選里最關鍵的議題,但梅爾茨卻缺乏相應的主張,比如大規模驅逐難民,總體來說,梅爾茨領導下的德國,可能在外部問題上,頗有建樹。
可內部的經濟問題、移民問題不解決,而想要在移民問題上有所作為,那么梅爾茨只能跟選擇黨進行聯合執政,所以,梅爾茨可能無法復現默克爾連續16年的長期執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