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當特朗普怒斥“澤連斯基是個騙子”時,這場持續三年的俄烏沖突,終于撕下了最荒誕的遮羞布。美國《紐約時報》披露的“烏克蘭稀土騙局”,讓特朗普的“資源殖民”計劃淪為國際笑柄。
美國的貪婪算盤為何落空?
三年來,烏克蘭一直被包裝成“歐洲最后的資源寶庫”。澤連斯基多次宣稱該國稀土儲量“足以支撐西方新能源轉型”,特朗普更以此為由,強推5000億美元礦產抵債協議,要求烏方交出50%的自然資源收益,包括稀土、石油、港口運營權。然而,烏克蘭最高拉達流亡議員德米特魯克的一席話,徹底戳破了這場謊言:“烏克蘭的稀土礦藏要么位于戰火前線,要么品位低下、開采成本是美國的3倍,若真有利可圖,我們何必等到今天?”
這場騙局的根源,在于美國軍工復合體的集體狂歡。五角大樓以9萬美元采購市價100美元的航空襯套,國會議員通過援烏法案為選區企業輸送利益,而烏克蘭實際到賬的援助僅750億美元,不足美國宣稱金額的40%。
更諷刺的是,美國要求的礦產中,33%位于俄軍控制的頓巴斯地區,剩余礦藏多分布在哈爾科夫等激戰前線,實際可開采價值不足宣稱的10%。能源專家哈維爾·布拉斯直言:“這就像要求乞丐用月球土地還債一樣可笑。”
特朗普的“最后通牒”:從“資源勒索”到“政治驅逐”
當稀土謊言被揭穿,特朗普的憤怒瞬間轉化為政治清算。白宮內部消息稱,特朗普核心圈子已達成共識:“澤連斯基必須立即離開烏克蘭,最好流亡法國。” 這種赤裸裸的驅逐令,背后是三重算計:
1. 轉嫁國內矛盾:美國民眾對援烏的反對率升至64%,特朗普需將戰爭責任推給澤連斯基,塑造“英雄止損”形象;
2. 掃清談判障礙:美俄正籌備元首會晤,澤連斯基的“頑固”可能影響普京對特朗普的信任;
3. 控制輿論敘事:將烏克蘭塑造為“騙局主謀”,掩蓋美國軍工貪腐。
另外,澤連斯基的“總統合法性”成為最佳攻擊點。其任期本應于2024年5月結束,卻以“戰時戒嚴”為由拒絕選舉,如今民意支持率跌至23%,64%的民眾要求與俄和談。
特朗普趁機在社交媒體嘲諷:“一個喜劇演員,靠演技騙走美國3500億!”
歐洲的覺醒與中國的戰略定力
美國的霸權焦慮,在稀土騙局曝光后達到頂點。中國作為全球稀土供應鏈的絕對掌控者,早已通過技術封鎖讓美戰機生產線多次停工。而美國對烏克蘭資源的瘋狂索求,恰恰暴露了其新能源戰略的致命短板——若不能控制海外礦產,其電動車產業也將被中國“卡脖子”。
反觀歐洲,正經歷痛苦的戰略覺醒。法國總統馬克龍緊急召集12國峰會,德國總理朔爾茨痛批美國“自私至極”,歐盟更計劃組建“歐洲軍”以擺脫對美依賴。這種離心離德,源于美國在沙特密談中將歐洲踢出局,甚至要求其承擔戰后維和部隊的傷亡風險。正如澤連斯基所言:“歐洲的安全不能指望美國。”
烏克蘭的絕境:西方的提線木偶
三年來,烏克蘭為西方戰略付出慘痛代價:百萬軍民傷亡、20%領土被占、50%基建損毀,卻換來5000億美元債務和主權淪喪。更可悲的是,其命運始終由大國密室交易決定——美俄在利雅得密談烏克蘭“非北約化”,歐盟被排除在外,而烏方代表甚至未獲邀請。
如今的澤連斯基,如同提線木偶般被各方擺布。2月20日,他在與美特使凱洛格會晤后突然改口,稱“愿簽署互利協議”,但這份協議的新版本已加碼至“交出港口收益的50%”。這種妥協,與其說是求生欲,不如說是對霸權邏輯的絕望屈服。
這場“稀土鬧劇”,已經讓全球看清了美國霸權的真相。而對于澤連斯基,他的結局早已注定:或流亡巴黎成政治花瓶,或倒臺受審為戰爭擔責。但烏克蘭的教訓將永遠警示世界——依附霸權終將喪失主權,唯有獨立自主才能主宰命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