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長約3600字 閱讀大約需要7分鐘
回 家
文/姚小紅
今年,大姐家的二女兒小美正月初六出嫁,大姐很早就叮囑我:“小美出嫁,這么喜慶的日子你一定要回來,全家一起回來參加小美的婚禮。”
其實,不用大姐叮囑,我肯定會回家的。雖然去年過年期間,全家回來過。今年恰逢小美出嫁,這么美好的日子,我一定要親眼見證。
說真的,我還想看看舅媽,她是不是還是那么忙碌;還想看望阿姨和阿姨夫,一年了,他們的身體有沒有好些;我更想和哥哥姐姐們坐在一起,吃吃飯聊聊天;最后是我的閨蜜鳳,我們六年沒見面了。
老公和我商量好,他這次不和我們回家。過年期間,他在家可以多陪陪爸媽。
我和孩子們說好,坐綠皮火車回家。這樣經濟實惠,又可以欣賞沿途的風景。年前,女兒提前15天買好杭州到渭南、渭南到杭州的來往火車臥鋪票,大家就等著年初二動身了。
出發的時間早已告訴了哥哥姐姐和最好的閨蜜。大姐告訴我,我和孩子們依然住在她家前面的大炕上,大棉被和空調、電褥子都準備著。哥哥說,他開車來接我們回家。好友鳳知道我要回家,很早就告訴我:“這次回來一定要在我家待的時間長一些,最好能住一晚上,這樣我們倆就可以談天說地了。”
大年初二早上,和孩子們收拾好衣物,三個拉箱、三個袋子。晚飯后,老公送我們去建德高鐵站,六點多的高鐵,到杭州7點多。晚上9點多,坐上杭州到渭南的火車時,第一時間發信息到“一家親”群里,告訴親人們我們坐上綠皮火車了。
由于是晚上,大家一上車,就睡覺了。天亮了,火車已從浙江來到了河南。經過南陽車站時, 天空下起了大雪。孩子們看到雪,異常興奮,拿起手機不停地拍照。我把下雪的照片發到群里,哥哥姐姐外甥女們都說家里沒下雪。
初三下午三點多到了渭南火車站。哥哥怕下大雪,很早就安排了一輛出租車。回到哥哥家,大家坐了一會,又和侄女冰娃一家去大姐家。
到了大姐家,外甥女琳和小美熱情地招呼著我們,琳的女婿小孔為我們準備飯菜。哥哥和冰娃一家把我們送到大姐家,坐了一會就回家了。
小孔為我們做了還有好幾樣涼菜,其中就有女兒最愛吃的肉皮凍,還有好幾樣熱菜,滿滿一桌。飯后,和姐夫還有外甥女們聊天。大姐八點后才回家。過年期間,大姐工作的桃園飯店,生意異常火爆。大姐只有三天時間休息,初五到初七。
初四,孩子們在大姐家和外甥女們一起玩。哥哥和嫂子開車接我去舅媽家拜年。舅媽一看到我們來了,把客廳里的火爐弄得紅彤彤,我們一起圍坐在火爐邊烤火喝茶吃茶果。舅媽說:“我去做飯,一會就能吃了。”我們都不是很餓,讓她被忙活。舅媽說:“到舅媽家了,哪能不吃飯呢?我做幾個簡單的菜就行。”十分鐘后,一盤涼拌蓮藕、一盤涼拌素豬肉、一盤涼拌肉火腿、一盤肉辣子,還有白面圓饅頭,就上桌了。飯后,大家依舊坐在火爐邊聊天。
我看到客廳墻上掛滿了全家幅。最大的一幅在中間,舅媽一家人都穿著大紅衣服,舅媽舅舅坐在中間,表弟表妹們站在后面一排,最前排是侄兒侄女們,大家喜笑顏開。大照片周圍是表弟表妹們從小到大的照片,每一張照片都被舅媽擦拭的干干凈凈。
舅媽不經意地說:“現在這個房子的地磚,都是我和你們的舅舅一架子車一架子車拉來的,兩個人一塊磚一塊磚鋪好,那時候蓋房子真的艱難。你舅到該享福的時候,卻走了。不過你舅走的時候,沒遭什么罪,他是曬太陽時走的,走得很安詳。好在孩子們都很出息,兩個媳婦也孝順,孫子孫女也都大了。”
我拍著舅媽的肩膀,想安慰她。舅媽緊緊地握著我的手,她的手上,傳來陣陣暖流。
告別舅媽后,哥哥送我回大姐家。我們說好第二天去阿姨家拜年。
第二天一大早,大姐家來了很多人,都是村里來幫忙的人。廚房間,好幾位和大姐年齡相仿的姐姐,客廳里,還有兩位阿姨。她們正忙著準備包餃子,小茴香白蘿卜陷的。揉面的揉面,調餡的調餡。
我問姐姐們:“為啥要準備蒸餃?”
村里的姐姐們異口同聲回答我:“為了小美到婆家不餓肚子。”
大房間里,姐夫和村里的幾位老哥商量著女兒初六出嫁時的有關事宜。姐姐們有說有笑,大姐忙著找東西。女兒和阿姨們一起包餃子。兒子和琳的兩個女兒玩。
哥哥開車接我到阿姨家拜年。到了阿姨家,舅舅家的大表弟敬娃和妻子還有兒子三人也在。阿姨坐在房間的小凳上,阿姨夫坐在靠椅上,敬娃和妻子還有兒子分別坐在炕沿和椅子上,喝著茶吃著瓜子、花生。阿姨家的表哥軍哥站在房間門邊上。
我們聊著小時候的事情,軍哥小時候去割草,不小心掉到酸棗刺窩里。我和哥哥一放暑假,就來阿姨家玩。阿姨家的棉花地里種了很多蔬菜,有南瓜、黃瓜、西葫蘆、辣椒、茄子還有西紅柿。每到周末,在家沒事情干,我和哥哥大清早步行來到外婆家。因為外婆家有一棵蘋果樹,蘋果樹上結的蘋果酸酸甜甜,很好吃。舅媽看到我們哥倆,拿著舅舅自己制作的摘蘋果工具,一根三米長的頭頂帶小鐵爪子的木桿,為我們倆個摘蘋果,那時表弟表妹們都還在睡夢中沒醒。等蘋果裝滿了上衣口袋還有褲子口袋,我和哥哥才滿心歡喜地步行回家。
大家聊著小時候的事情時,阿姨阿姨夫看著我們,滿眼的慈愛。
我和哥哥們還有表弟一同回憶著我們的童年,每個人臉上都笑開了顏。
表嫂還有侄兒浩娃在廚房間給大家準備午飯,不一會兒,滿桌的涼菜和熱菜,中間是一盤肉辣子,熱氣騰騰的大白饅頭,每人一大碗花生稀飯。
飯后,我們和阿姨全家一一道別。阿姨和阿姨夫還有表哥表嫂浩娃,站在大門口,一直目送著我們。
離開阿姨家,才下午一點,我央求哥哥開車送我去好友鳳家。哥哥說:“好,咱們這就去你同學家里。”
哥哥前一晚沒睡好,為了防止他自己打瞌睡。車上播放著秦腔,我們倆嘴里也哼著秦腔。一個多小時后才到鳳家,鳳看到我激動地抱著我說:“紅,終于把你盼來了。”
剛坐下,鳳老公給我們沏茶,鳳讓兩個兒子出來和我們打招呼。兩個兒子的個子很高,像他們的爸爸,他們的臉蛋和眼睛都很像鳳,圓圓的臉蛋都是笑瞇瞇的。2008年回家的時候,我見過老二,當是還很小抱在懷里的。2018年夏天回家時,沒看到鳳的孩子們。今年一見,兩個孩子都變成大小伙了。一個已經大學畢業工作了,一個上高二。
我和鳳熱烈地說著孩子們的成長故事,還有鳳家里養的羊,還有種的果樹等等。哥和鳳的老公聊著。
一小時后,鳳提議:“走,哥、紅,我們去街上大食堂吃飯。”
哥說:“不吃了,我們剛從阿姨家過來,吃過了。”
鳳和她的老公執意讓我們去吃飯,實在是盛情難卻。我們坐在一個包廂里,點了三菜一湯:黃燜雞、一盤涼菜、一盤肉辣子、酸辣肚絲湯,主食是一盤帶陷的小餛飩饃饃。
看到小餛飩饃饃,我和鳳說:“鳳,上學那會。你經常帶著花椒香味的饃饃,我可沒有少吃你帶的花椒香味饃饃,那味道我至今忘不了。”
鳳調皮地說:“就是,就是,那時候不知道你吃了我多少花椒香味的饃饃呢?”
大家聽了,都笑翻了。
初六,是小美出嫁的日子。我早早的起床洗臉,再叫醒孩子們起床,疊好棉被、褥子,收拾好房間,準備給大姐幫忙。
化妝師六點多就被小美請來了,她先給大姐盤了頭發,然后給大姐化了淡妝。又忙著給小美化妝了。
女兒忙著拿著手機拍視頻,一會給大姐拍,一會給小美拍。
初六,大姐家來的人更多,幫忙的村人們還有親戚們,很早就來了。吃過便飯,新郎官就來迎接新娘了。
新郎官高高大大,穿著一套深藍色西裝,白襯衫,打一條斜紋領帶,身上披著印有龍鳳的紅色被面,面帶笑容,站在小美房間門口。
小美頭上戴著鳳凰頭簪子,身穿印有鳳凰圖案的紅色中式短絨衣,配的是紅色的馬面裙,早早地坐在房間里等候新郎。
房間外,新郎官小周大聲喊著:“老婆,我接你回家。”
接親的人和房間里伴娘們,經過一番“斗智斗勇”,小美終于被請了出來。
司儀讓新郎新娘來到前廳,給祖輩們上香,然后抱抱爺爺和奶奶。最后是和爸媽送別。小美抱著姐夫的時候,哭了,當她抱著大姐的時候,大姐忍不住也流淚了。
一條紅色的布從前廳一直延伸到婚車前,小周抱著小美,走過紅布鋪的路,上了車。
然后,幫忙的人,將裝滿兩層蒸餃的紅色箱子抬到汽車上。拿被子的拿被子,拿熱水壺的拿熱水壺。
當所有的嫁妝被搬到車上后,親戚們分別被安排到接親的車上,我和孩子們坐在一輛綠色的大巴上,和大家一起去新郎小周家喝喜酒。
車隊一到醍醐村,便聽到震耳的鑼鼓聲。我當時以為村里人準備鬧社火,下車后,我和孩子們三步并著兩步,激動地走向鑼鼓聲。走近一看,原來是小周的爸媽請了村里的老藝人們敲鑼鼓來助興。
老藝人們看到婚車一到,敲得更起勁了。我站在鑼鼓隊伍旁邊,鑼鼓聲雖然沒有小時候北酥酪村鬧社火的鑼鼓聲響亮和整齊,但是這個鑼鼓聲讓我過了一把癮,我駐足看了和聽了有五六分鐘。
熱熱鬧鬧的婚禮開始了,司儀請雙方家長上臺,新郎新娘改口叫爸媽。
那天,天空真的很藍很藍,像水洗過的。藍天下是喜慶的婚禮現場,每一個人的臉上,都是笑容。
今年回家,雖然只在家里待了四天,但是我見到了我想見的所有親人,見到了多年未見的閨蜜,還參加了小美的婚禮。忘不了親人們一張張幸福的笑臉,忘不了閨蜜給我點的小餛鈍饃饃。
我期待著,和親人還有好友的再次相聚。00
《我們的父親母親》第二冊
【關于版權:本平臺致力于弘揚傳統孝道、禮贊天下爹娘、守護公德良俗。精選的每一篇文章,都會注明作者和來源,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涉及文章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歡迎投稿。聯系信箱:724528972@qq.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