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弗砷
《善意的競爭》第二集學生在學校食堂里集體吃藥的畫面,配合藥片在口中此起彼伏的碎裂聲,絕對能入選年度最令人不適場景。
美國中學生因為青春的迷茫而嗑藥,而韓國高中癡迷嗑藥,只為忘我地投入學習。
不斷提高藥物劑量,以使自己保持清醒,壓縮睡眠時間。用自輸血療法提高精神的專注度。植入避孕器使子宮內膜變薄,阻斷月經,以免經期干擾學業。
自發地改造自己的身體,使其能夠適應非人的學習強度和精神壓力。
通過自我剝削取得身位的些微領先,以使自己具備在成年后剝削他人的可能性。
首爾的補習班數量遠遠超過了便利店和咖啡店的總和。教育支出在韓國家庭消費中的比例逐年攀升,84%以上的中學生用各類補習班填滿了課余時間。
近些年,以中學生教育內卷為背景的韓劇發展出越來越多的分支。被教育苦苦折磨的韓國,似乎要把各種類型化元素融入教育內卷的背景中。
《天空之城》是精英階層尋求進入權貴門檻的空中樓閣,《綠色媽咪會》的中產階級父母在教育投資的虛榮和絕望中掙扎。
與此同時,補習班老師們卻在《浪漫速成班》和《畢業》中享受甜蜜的愛情,兩部劇不約而同地把故事放在被譽為韓國補習班圣地的江南區大峙洞,前者是補習班的明星老師愛上了手頭拮據的學生家長,后者是補習班女老師愛上了曾是自己學生的新任補習班男老師。
《浪漫速成班》(2023)
相比狼奔豕突的高凈值家長,既無子女又掌握教育資源的補習班老師更有余裕享受生活。
今年一開年,又有兩部切入點各異的校園劇雙雙成為熱門話題。剛剛完結的熱血劇《流氓讀書會》,主角是追求學業上進的渣校小混混;而火遍東亞的《善意的競爭》,則是發生在精英私立女校的百合懸疑劇。兩部劇集中的主人公,都是一心渴望通過考試實現人生跨越的中學生。
有趣的是,在表現教育鏈條中的三種不同群體時,上述劇集的視角出奇一致。
——學生家長無不在絕望中掙扎著壓迫自己的子女,中學生們全都壓抑自己,像倉鼠在轉輪中無望地飛奔,補習班老師則收獲了完美的事業與愛情。
這幾乎是東亞內卷式教育令人啼笑皆非的寫照。入局者只有不斷奔跑,才能留在原地。能夠置身事外者,少之又少。
《善意的競爭》2月10日首播,每周更新四集,上線兩周后,在韓國國內和東亞多地展現了持續強勁的收視數據。截至目前,該劇在韓國U+tv 和 U+Mobile TV 上的觀看次數、觀眾數量、新增觀眾數三項指標全部創下歷代原創劇集第一。在日本和臺灣多個流媒體平臺奪得播放量第一,豆瓣8.9分,而且持續霸榜影視熱門榜前兩名數周。
該劇的持續爆火,一方面是校園百合題材的天然流量。另一方面,《善意的競爭》也以驚悚的氣氛營造,真實描摹了高考壓力下,韓國甚至東亞中學生之間詭異的同學關系和畸形的家庭關系。
劇集開始,從保育院長大的禹瑟琪從鄉下高中轉入首爾江南區聚集著全國前1%高材生的私立女校,劉在伊(李惠利飾)是這所學校常年的年級第一,而且掌握著高端私教、提神藥物等高三學生的核心資源。
劉在伊出人意料地對禹瑟琪青睞有加,但背后似乎又別有目的。對頂尖大學入場券的爭奪,父母的暗中控制,同學間的爾虞我詐,若有似無的同性感情,讓這個班級處處透著扭曲和殘忍的氣息。
《善意的競爭》改編自同名網絡漫畫,但對原作做了較大改編,主角從人設到造型都做了重新設計,劉在伊不再是略顯俗套的短發中性霸總裝扮,禹瑟琪也不是漫畫中懵懂無辜的小白兔。
劇集大幅減少了GL劇中常見的內心糾結和感情拉扯,反而突出了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青春期的悸動和純情被淡化,代之以過分早熟的陰謀算計。控制與擺脫控制,親密關系背后對地位與權力的交替爭奪,獲得了遠多于純愛的戲份。
想要成功,做好自己遠遠不夠,還要把其他競爭者從狹窄的梯子上踢下去。
這種改編不僅沒有因為吝于撒糖招致非難,反而戳中了觀眾的興奮點。
將校園GL劇拍出《魷魚游戲》一樣你死我活的血腥氣息,絕對是東亞特色。
《善意的競爭》中的競爭,難覓「善意」的影子。
在匯集了全國頂尖尖子生的私立高中,沒有真正的友誼,這里除了敵人就是陌生人,沒有第三種可能。
同學遞過來的水絕不能喝,私教的培訓內容,絕不能讓同學知道。
對從保育院長大的禹瑟琪來說,只有成為優等生,才能夠避免霸凌。而對于這所貴族學校大多數人,只有拿出滿分的考卷,才有機會維持家庭的階層地位。
他們追求的不是學習的能力,而是條件反射般輸出標準答案的能力。而所謂標準答案,是對命題者意圖的順從,而非自己對問題的思考。
東亞歷史悠久的考試文化早已規訓出了揣摩并服從規則制定者的順從基因。這種考試希望篩選出的人,不是獨立的思考者,而是懂得察言觀色、并根據命題者意圖靈活調整站位的機會主義者。
世界范圍內,教育經歷已經是勞動力市場的首選依據,在薪資日趨兩極分化的情況下,教育等級成了分割下層勞動者和上層勞動者的斷層線,頂尖名校畢業生和上層職業幾乎可以畫上等號。
近年來,高新產業的技術進步加劇了勞動力市場的兩極化,而對下一代教育投資的巨大差距導致了階層的固化和代際傳承。
精英階層獲得超高的收入,廣大的中產階級卻遭遇了收入占比下降和教育投資能力下降的雙重打擊。中產的孩子在學校里輸給富人的孩子,中產成年人在工作中輸給名校畢業生。
正如《精英困境》這本書描述的,「優績主義」這個在平等說辭掩蓋下的社會達爾文主義,造就了一個絕大多數人都是失敗者的社會。
因為贏者幾乎通吃,使得競爭愈演愈烈。上一代的優勢并不必然遺傳給下一代。每一代人都要重新參與競爭,沒有人能真正地站穩腳跟。不進則退的焦慮感支配著精英的生活,從童年到大學,再到為人父母,無時無刻不生活在被淘汰出局的陰影之中。
「當前優勢的世代傳承,需要卷入其中的參與者以企業的模式來重構家庭,以職場的方式來經營家庭,以生產產品的方式來培育子女。」
這個過程中,子女的感受被忽略,生活質量被犧牲,期以被剝奪的童年為代價換來其在社會上的成功。
然而,哪種技能能在未知的未來社會中獲得超額的收益,往往是一種偶然,與個人的努力無關。大多數情況下,卓越的才能和辛苦的付出并不能導向一個正面的結果。
這個裹挾了所有人的代價高昂的修羅場,很大程度上是一個依靠資本和運氣才能通關的游戲。
然而,近幾十年的情況卻是,所有人無奈但卻自發地進入這個游戲,在其中漩渦中延口殘喘,無法自拔。
二十年前,《馬粥街殘酷史》的鉉洙打扒一眾學校默許的霸凌者后,砸碎學校走廊密不透風的窗戶,撕心裂肺地大喊:「韓國的所有學校都去死吧」!
《馬粥街殘酷史》(2004)
而二十年后的今天,《流氓讀書會》里同樣時常靠拳頭大殺四方的尹載民卻喊不出這樣的話。他像這個時代所有中學生,從未考慮過打碎無形的囚籠,而是心甘情愿地服膺在它之下,盡管排名倒數,仍一心向學,只想考個好大學。
《流氓讀書會》(2025)
一無天資二無資本的混混,義無反顧地跟隨眾人走入教育內卷,盡管是主創有意營造的喜劇效果,卻也反映著當今社會的普遍癥候。
無法改變社會,便把自己的身體異化為工具,改造和壓榨自己的肉體,來適應這個社會。
這或許是《善意的競爭》給出的「善意的」勸導。但話說回來,這些乍看上去令人瞠目結舌的自我剝削,其實早就在我們身邊開始了蔓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