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在中國影壇選出一位與角色“靈魂共生”的演員,于適與《封神》系列中的姬發,注定是繞不開的經典。
從《封神第一部:朝歌風云》到《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于適用近乎“人戲合一”的演繹,讓觀眾見證了一個少年英雄的成長史詩。他不僅是導演烏爾善口中的“天選姬發”,更是觀眾心中無可替代的西岐少主。
于適與姬發的相遇,堪稱一場命中注定的“雙向奔赴”。導演烏爾善曾坦言,選角時最看重演員“與角色的貼合度”,而于適身上兼具的少年氣與堅韌感,讓他成為姬發的不二人選。
在《封神第一部》中,他初出茅廬,以清澈的眼神詮釋了少年質子對殷壽的盲目崇拜;到了第二部,歷經背叛與失去的姬發,眼神中多了滄桑與堅定,而于適通過細膩的表演,將這種轉變刻畫得入木三分。
他提到,拍攝姬發“回家”的戲份時,開機第一天的青澀與455天后的成熟形成了鮮明對比,“眼神的變化不僅是演技的提升,更是角色靈魂的沉淀”。
更令人驚嘆的是,于適為角色付出的努力遠超“形似”。為了還原姬發作為西周將領的騎射風采,這種“真刀真槍”的敬業精神,讓銀幕上的姬發不僅是一個虛構的英雄,更是一個有血有肉的真實存在。
于適對姬發的詮釋,始終圍繞“人性”展開。他并未將角色塑造成高高在上的神話人物,而是聚焦于其作為凡人的脆弱與掙扎。第一部中,姬發對殷壽的信仰崩塌,兄弟離世、父親受辱的打擊,讓他在痛苦中覺醒。
第二部里,他背負家國責任,面對敵軍將領鄧嬋玉時,既有戰場上的針鋒相對,又有惺惺相惜的復雜情感。于適將這種矛盾心理演繹得淋漓盡致——尤其是在刺殺聞太師的關鍵時刻,姬發的猶豫與決絕,卻恰恰體現了他對生命與戰爭的深刻反思。
于適的成長之路并非一帆風順,拍攝過程中的艱辛更是不言而喻。馬術戲份需要穿越爆破場景,稍有不慎便會受傷,但于適堅持親力親為。這種“無替身”的執著,不僅是對角色的尊重,更展現了他作為演員的極致追求。
于適的魅力遠不止于演技。戲外的他,以“全面發展”的拼勁成為行業標桿。他因拍攝《封神》練就的騎射技能,被中國少數民族體育協會認可,獲聘為騎射運動中心副主任;主演的民族劇《我的阿勒泰》和電影《長空之王》接連爆紅,證明了他駕馭多元題材的能力。
于適與姬發的關系,正如他自己所言:“角色塑造了我,我也賦予了角色生命。”從寂寂無名的少年到國民演員,他用自己的努力詮釋了何為“天選”——不是運氣使然,而是用汗水與熱愛鋪就的必然。
當觀眾為《封神2》中姬發的“王者之氣”喝彩時,也是在為于適的破繭成蝶鼓掌。未來,《封神第三部》的姬發必將更加耀眼,而于適的演員之路,也注定會像他射出的箭一樣,堅定、精準、一往無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