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年,中國電商行業正在迎來分水嶺——平臺們不再執著于GMV的狂飆突進,而是將“人”置于戰略核心。
從阿里持續執行“用戶為先”戰略到京東深耕物流效率,再到唯品會強化用戶粘性,一場以“用戶體驗”為底色的變革正在重構行業邏輯。
過去十年,電商平臺以GMV為唯一標尺,用低價與補貼攻城略地。然而,當用戶增長紅利見頂,“唯GMV論”的副作用逐漸顯現:商家利潤被極致壓縮,消費者陷入“低價低質”的疲勞循環。
因此,阿里、京東、唯品會財報不約而同釋放信號——用戶留存與體驗質量,才是未來競爭的主戰場。或許正如管理學大師德魯克所言:“企業的唯一目的就是創造顧客。”
以阿里為例,根據2025財年Q3財報顯示,淘天集團營收達1360.91億元,同比上漲5%。但其財報重點并非規模擴張,而是“用戶為先”的生態重構,數據顯示,88VIP核心用戶群體持續同比雙位數增長,達到了4900萬。不難看出,“用戶為先”戰略在本季度也同樣收獲了顯著的成效。
再來看看京東,近些年來,同樣將“用戶體驗投入”寫入戰略優先級。放棄了“內卷式”的低價競爭的同時,將更多精力投入到了供應鏈的效率提升上。
目前其倉儲網絡已經覆蓋全國所有區縣,有 1600 多個倉庫和 2000 多個云倉。并且,其自營物流“家電9分鐘達”也已覆蓋全國超6萬家門店,憑借超高的效率,深受消費者的好評。
除了阿里和京東,另一家特賣電商唯品會的表現,也頗為典型。從唯品會最新的財報數據來看,2024年全年,SVIP活躍用戶數同比增長高達16%,達到了880萬,貢獻線上銷售的49%,表現出了較高的用戶粘性。
而這組數據背后,是其對“確定性服務”的堅持:與順豐合作實現“無條件上門退換貨”,比如鞋子不合適,只需要選擇換貨,就會有順豐小哥帶著新鞋子上門,足不出戶就能完成退換貨;推出SVIP專屬“私享特賣”、 超V閃購節等活動……將“用戶體驗”拆解為一個個可感知的細節。
對于平臺而言,這場轉型既是挑戰亦是機遇。當電商平臺放下GMV焦慮,真正以用戶為中心構建價值網絡,增長便會成為水到渠成的結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