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結束后,回頭看看那些沒能考上普通高中的孩子,總讓人心里不是滋味。
但其實中考的題目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難,只要踏踏實實學,大多數孩子都能順利“上岸”。可為什么總有一批孩子連普高的門檻都邁不過去?甚至有些還沒等到中考,就已經被“提前淘汰”?
這些孩子其實并不笨,甚至有的還很聰明,之所以闖不過中考這一關,問題出在他們的學習習慣和態度上。總結下來,他們身上幾乎都有這五個“致命傷”。
1、手機成癮,把青春“刷”成了碎片。
手機就像一把雙刃劍,用好了是工具,用不好就是“坑”。我見過太多孩子,原本成績中上,甚至有機會沖刺重點高中,結果因為沉迷游戲、短視頻或小說,成績一落千丈。
白天上課昏昏沉沉,晚上熬夜刷手機,第二天連作業都應付不了。最后,有的勉強擠進普高,更多的只能去職高。
職高當然也有好學校,但整體環境對孩子的影響不可忽視。一個自律性差的孩子,進了職高后可能徹底放飛自我。
所以家長一定要幫孩子守住底線:周一到周五堅決不碰手機,周末可以適當放松,但必須嚴格限時。畢竟,中考只有一次,而手機里的游戲和視頻,永遠刷不完。
2、時間總在“等一等”中溜走。
“回家先玩會兒再寫作業吧!”這句話害了多少孩子?
很多孩子磨蹭到晚上八九點才開始動筆,寫兩題又發個呆,最后熬夜到凌晨,第二天上課打瞌睡,惡性循環就這么開始了。
其實時間管理的關鍵在于“碎片化利用”。比如課間15分鐘,背5個單詞、做兩道數學題,一天下來就能省出1小時。
建議放學回家先列個清單:作業、復習、預習,按優先級完成。哪怕每天只多學半小時,一個月下來也能拉開巨大差距。
3、偏科像瘸腿走路,越走越累。
數學和英語是中考的兩座大山,偏偏這兩科最容易“瘸腿”。有些孩子數學能考接近滿分,英語卻不及格;或者英語拔尖,數學一塌糊涂。這種偏科到了中考就是“硬傷”,總分直接被拖垮。
解決偏科沒有捷徑,只有“哪里不會補哪里”。
數學差的,回歸課本,吃透公式,每天再多做一道壓軸題;英語弱的,早晚各背20個單詞。別怕慢,就怕站。初中知識量不大,只要肯下笨功夫,完全來得及補救。
4、上課像聽“天書”,筆記抄了也白抄。
不會聽課的孩子分兩種:
第一種,“佛系聽講型”。對老師有意見,或者覺得課程無聊,干脆神游天外。結果一節課下來,連講了哪一頁都不知道。
第二種,“抄板書狂魔型”。只顧著把黑板上的內容謄到本子上,老師講的關鍵一句沒聽進去。筆記工工整整,考試一問三不知。
課堂效率才是學習的核心。
我見過一些孩子,他們平時看起來沒怎么學習,但成績卻很好。除了暗地里偷偷卷的可能,更多的是他們課堂吸收效率非常高。
認真聽一節課的時間,勝過課后自學一整天。
建議上課時眼睛盯著老師,耳朵聽著講解,手隨時圈重點。實在跟不上節奏,課后立刻問同學或老師,千萬別把問題攢到期末。
4、學習習慣像“亂麻”,理不清還添堵。
拖拉、走神、沒計劃……這些壞習慣就像慢性毒藥。今天作業拖到半夜,明天上課犯困,后天考試臨時抱佛腳,成績能好才怪!
改變習慣需要從“小目標”開始,幾個建議送給你:
①每天早起10分鐘,背一首古詩。
②寫作業前把書桌收拾干凈,手機扔到隔壁房間。
③周末花半小時制定下周計劃。
堅持21天,你會發現自律沒那么難。
5、課后狂刷題,卻從不整理錯題。
很多孩子迷信題海戰術,但刷題不等于進步。錯題本上寫滿“已訂正”,下次遇到同類型題照樣錯,這就是典型的“假努力”。
真正的學霸都在做兩件事:
①整理錯題時,不光抄答案,還要寫清“為什么錯”(公式記混?審題不清?)。
②每周復盤錯題本,把易錯點變成得分點。
記住,刷100道新題,不如徹底吃透10道錯題。
最后的話:
中考像一場馬拉松,拼的不是爆發力,而是耐力。那些暫時落后的孩子,不是輸在智商,而是輸在了習慣和態度上。
如果孩子已經踩了這些坑,別焦慮,更別責怪。從今天開始,幫他們戒掉手機癮、制定學習計劃、整理錯題本……哪怕每天只進步1%,100天后就是翻天覆地的變化。
學習這條路沒有捷徑,但每一步都算數。愿每個孩子都能在中考后,笑著對自己說:“還好,我當初沒有放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