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中有云: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未有無所畏懼而不亡者也。”
其實,人有敬畏之心,是一件好事。
所謂的敬畏,并不是害怕或恐懼,而是內心里對信念的一種尊重,一種態度,一種能量。
倘若失去了這份敬畏心,很多人或許就會變得更加自負。
畢竟,如果一個人天不怕地不怕,做什么事情都無所畏懼,對天地萬物從來都是沒有敬畏心的話。
那么,他就無法遏制自己的沖動,控制自己的情緒,甚至管不住自己,任由心中的魔鬼想法爆發出來。
到最后,反而讓自己的生活像草原的脫韁野馬一樣,肆無忌憚,殊不知這是在坑害自己的一生。
做人做事,要做到心存敬畏,敬天地,敬眾生,敬自己。
最終,坦坦蕩蕩,問心無愧行走于人世間。
敬畏心做事
很贊同一句話:
“無視規則,悲劇就在所難免;不去維護規則,故事就會變成事故。”
正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這個世界上,如果一個人沒有敬畏心去做事,那么就會很容易變得自以為是,然后做事可能會表現得相當不靠譜。
孟子說:“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的確,這個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規則,也不存在絕對的公平。
真正的聰明人,一定是懂得先讓自己去學會適應規則,而不是對抗規則。
其實,我們要明白,自己站在那個位置上,或許也會采取這樣那樣的規則。
所以說,遵守規則,以及改變規則,從來都不是互相沖突的。
如果自己懂得變通,知道改變的話,那么慢慢就會尊重規則,敬畏規則。
季羨林在《留德十年》中感嘆:
“敬畏規章,才會有公平正義,敬畏規章,就是在敬畏人類自己。”
可以說,并不是所有的規章制度,都是迂腐且不合時宜的。
其實,很多時候,其實必要的規章制度,有其中的合理性,甚至運用起來,反而能夠讓自己節省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同時,也能夠帶來更好的效果,然后,才不會帶上僥幸的心理,稀里糊涂對待自己的人生。
拿出你的敬畏心,善待你的工作,負責你的生活,才能夠把能力提升上來,甚至可以讓自己快速地爬出底層。
敬畏心做人
世界萬物,眾生平等,我們做人一定要懷揣一顆敬畏心。
如此,對待一切,都有一種柔軟的心腸,慈悲的心境。
這樣的話,在現實生活里對待一花一草,一蟲一蟻,都懂得善待。
說白了,有敬畏心的人,更有愛心,更有慈悲心。
以至于在現實當中,敬畏眾生,你會更加懂得去體諒別人,理解別人。
實際上,生而為人,要學會尊重別人,甚至是敬畏他人。
如此,給人一種謙卑的印象,也的確能夠讓自己的余生,走得更加順遂。
曾國藩在給兒子曾紀澤的家書中寫道:
“敬則無驕氣,無怠惰之氣。”
其實,如果一個人總是太過驕傲,這也瞧不起別人,那也瞧不慣他人的話,那其實也是在斷自己的后路。
《詩經》說:
“敬天之怒,無敢戲豫。敬天之渝,無敢馳驅。”
真正的君子,從來都是懂得敬畏天地人間,也知道敬畏人心。
如此,時時刻刻保持慎獨,做到克制,也會努力把自己整體素質提升上去。
這樣,自己的為人處事,才會得到更多人對自己的信賴和認可。
當然,也的確會讓自己對當下,對生活,對未來都會充滿更多的期待。
梁曉聲在《中國生存啟示錄》中寫道:
“一個人也罷,一個民族也罷,一個國家也罷,倘若沒有敬畏之心,是很可怕的,最終也將是可悲的。”
因此,堅守做人的底線,活出個人的姿態,真正有所敬畏,有所尊重,有所規矩。
這樣,一邊才能夠得到他人對自己的認可和信賴,一邊才能夠靠自己活出越來越鋒芒的人生。
始終保持敬畏心
曾國藩曾說:“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
人只有時常懷著一顆敬畏心,才不會自我放縱,更不會肆無忌憚,為所欲為。
尤其在當下復雜的社會里,讓自己做到心存敬畏,才不會被雜念擾亂,不被世俗裹挾。
如此,方能保持清醒的頭腦,也能夠讓自己在為人處事上,能夠恪守人格,做人從容靠譜,做事有底線,有原則。
這樣的話,無論走到哪里,其實都能夠靠自己,真正做到踏踏實實做事,干干凈凈做人。
余生,哪怕身處高位,也要心存敬畏,敬畏天地,敬畏人心,對自己也好,對別人也罷,都要做到足夠的有涵養,有修養,有教養。
最終,我們的生活才會過得越來越有營養,甚至能夠把自己從底層的位置上,撈出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