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版權歸新華社及相關記者所有,著作權歸今日頭條作者“集影閣”所有。原圖文具有一定歷史價值,略有刪減。媒體類平臺需本人同意后方可轉載!
1959年 于肇攝
沈陽市朝陽街的居民李老大娘家里,為了干凈過春節,正和兒媳在縫制已經拆洗過的被褥。
沈陽市人民積極參加儲蓄,儲蓄額增長幅度逐月擴大。據人民銀行沈陽市分行的統計,1959年4、5月份的儲蓄額,較前3個月的總額高1.37倍。
于肇攝
1959年6月6日是愛國女英雄秋瑾烈士就義52周年,遼寧人民藝術劇院話劇團在沈陽上演了夏衍寫的《秋瑾傳》。
入場 張赫嵩攝
賀龍同阿爾及利亞隊運動員一一握手
阿爾及利亞國家足球隊1959年10月18日在北京同沈陽足球隊舉行訪華的第一場友誼比賽,以4比0獲得勝利。
1959年 崔寶林攝
為了支援農村的抗旱斗爭,沈陽市東和水泵廠集中力量趕制排灌水泵。這是即將運到農村里去的大批水泵。
1959年 杜修賢攝
參加第七屆世青聯歡節的中國代表、沈陽鐵路管理局蘇家屯機務段機車司機長關德明(右)和蘇聯青年代表安伏耳在一起交談。
1959年 朱瑛攝
榮獲沈陽市全面完成任務的紅旗工廠——沈陽變壓器廠全體職工,迅速掀起了一個新的生產高潮,僅一天的時間就提出各種建議145項,當天實現了45項,大大有利于提高生產效率。
1959年 朱瑛攝
沈陽電纜廠電纜車間切紙工段紙繩供應不上的情況下,工人魏永福三次成功改進紙繩機,產量提高一倍,過去作廢的紙盤還可以再加利用。
1959年 朱瑛攝
沈陽拖拉機廠保育員們勤儉辦托兒所,自己動手做了400件玩具,只花了10元錢。
1959年 曉光攝
幾年來獲得全國青年足球隊冠軍的沈陽青年足球隊,在嚴寒的冬季里,每天堅持鍛煉,準備參加第二年全國聯賽。
1959年 朱瑛攝
沈陽黎明機械廠的五三車間,設立了熱處理、電鍍、鑄造和鍛造等四個專業班,一個大學預備班,兩個普及班,90%以上的工人都參加了學習。
1959年 朱瑛攝
沈陽東北工學院出現認真讀書、學習知識的良好風氣,各系、專業都成立了自學小組,召開了學習經驗交流會,圖書館出借各種專業書籍的數量每天都在增長。
沈陽醫學院在建國十年來,學院教師的教學水平有顯著提高,已完成科學論文1290多篇,并已先后完成三個重要項目。這是病理生理研究組的高驥援正在測定針刺后的組織酶活力變化。
1959年 王少清攝
沈陽市中藥廠從各地采集了300多種中藥配方進行研究和配制成藥。這是制劑車間工人配制預防和治療麻疹的紫草丸。
1959年 劉慶瑞攝
全國群英大會遼寧省代表、沈陽變壓器廠的王鳳恩,8年來實現了230多項技術革新,使生產效率成倍、幾十倍的提高。僅其中157項就為國家節約了115萬元。
1959年 朱瑛攝
沈陽市勞動模范、沈陽第一機床廠鉗工周振華每天早起晚睡,主動去和4臺機床的11名工人研究,提出32項革新建議,已經實現了16項,使生產效率分別提高1-16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