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命草詩評
原文
歸航
文/成幼殊
白云朵朵,排列成隊隊駱駝,
昂首而來,在這晴空的大漠,
踏著燦燦黃沙,夕陽為之鋪就,
迎著我——海外游子
箭一般飛向祖國。
請說,白云使者,
是什么在等待著我?
是暴雨后的山川,
斷樹掛著殘果?
是炎炎的夏日,
祖國再度綠葉婆娑?
是砂巖般的任務,
把我這銹劍來磨?
白云駱駝,變化著姿態(tài)的駱駝,
飛奔,掠舷窗而過,
迎著我,越過太平洋,
在這碧空下燦黃的薄暮。
賞析
今天分享的是魯獎詩人成幼殊的詩《歸航》,從詩歌內容看,詩人描寫的是搭乘飛機從海外歸國時窗外的所見所感。此次飛行,詩人重點描寫的對象是白云,將其比作駱駝,將晴空比作大漠,想象大膽,且天馬行空,不由得讓人產生某種錯覺。在景物描寫的背后,卻是詩人一顆急切歸國的心,白云又成了使者,詩人借白云的接待,幻想祖國大好河山的變化,心中滿是期待,希望能快點回到祖國的懷抱,以被滋養(yǎng)。同時,可以感受到詩人內心的激動和喜悅,許是離開祖國太久,思鄉(xiāng)之情難以抑制,借豐富的幻想來化解內心的急切。下面,進入詩中來感受詩人情緒的變化。
先看第一節(jié),詩人描寫了一幅壯觀的畫面,似有大漠孤煙,長河落日的恢弘景象。然而,詩人將這一切搬到了天上來。白云成了駝隊,晴空在夕陽的渲染下成了大漠,而詩人乘坐的飛機像一支箭由海外飛向祖國。此時的詩人似乎嘗到了歸心似箭的感覺,詩人借大漠駱駝這熟悉的且獨有的場景,以表達對祖國的懷念之情。如此情景交融,歸國的情緒幾乎到達頂點。
再是第二節(jié),詩人把白云比作迎接自己的使者,仿佛要告訴詩人祖國的改變一樣。看到這些白云使者,詩人的內心是激動和興奮的,把對祖國的想念之情轉移到白云以及幻想上,可想而知詩人盼歸的心情是多么迫切。接著,詩人用一句“是什么在等待著我”開啟對祖國多視角的想象。四個問句,如同情景再現(xiàn)一樣,引發(fā)詩人和讀者的想象。詩人的情緒在這一次次問中高漲,到最后這句“把我這銹劍來磨”,飽含了詩人對祖國的深情,坐在飛機上的詩人,心中恐怕早早期待能快點回到祖國的懷抱中。
最后一節(jié),詩人以自身為參照物,描寫了運動中的白云駱駝,向著自己飛奔,將興奮的心情進一步呈現(xiàn)。詩人組織了好幾個動賓短語,如掠舷窗而過,迎著我,越過太平洋,這一系列的動作仿佛將詩人的心一次次往祖國的懷抱拉。從文字中可知,詩人是遠離祖國的,而游子的心時刻與祖國相連,這是割舍不斷的天然情感。
詩人的這首《歸航》可以歸為借景抒情詩,通過白云與大漠的天地鏈接,激發(fā)出詩人的歸國心切之情。詩人對景物大量的描寫,將情感隱入景物之中,情與景的融合,令詩人的心更加激動,尤其是結尾的動態(tài)過程,詩人的一顆孤獨的心早已降落在祖國的大地上。這就是詩人對祖國的情感,或許只有在老一輩詩人身上能感應得到。
拋磚引玉,就詩論詩,以寫代學,至此,就結束了。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歡迎評論區(qū)交流。如果您有值得推薦的詩歌,歡迎留言告訴我,一同欣賞,共同進步。我是詩者格命草,歡迎關注,下期詩評見!
詩人簡介:成幼殊先生生于1924年,原籍湖南湘鄉(xiāng)。畢業(yè)于上海圣約翰大學,是20世紀40年代活躍于詩壇的女詩人。1946年起在上海、香港、廣州當外勤記者。1953年初參加中國外交工作直至離休,曾先后外駐于新德里、紐約、哥本哈根等地。長期堅持詩歌創(chuàng)作,寫作生涯綿延六十多年。著有《幸存的一粟》《成幼殊短詩選》《哥本哈根大學》等。81歲高齡時詩集獲得魯迅文學獎詩歌獎。
往期詩評
關注格命草,一起讀經(jīng)典
贈送您詩集《讀睡詩選》
《格命草詩評(第一輯)》
《格命草詩評(第二輯)》
《格命草詩評(第三輯)》
《格命草詩評(第四輯)》
《格命草詩評(第一輯)(第二輯)(第三輯)(第四輯)》歷時大半年,共收錄詩評400篇,58萬多字,目前頭條閱讀量100多萬次,微信公眾號閱讀量120多萬次,百度閱讀量50多萬次,時機成熟會正式出版。歡迎收藏閱讀。關注格命草微信公眾號,閱讀最新詩評,如需付費評詩,付費推廣詩歌,付費寫詩評集,可加格命草微信:gemingcaoa 詳談)。
格命草主編出版詩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