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報
全區法院優秀訴訟服務中心
近日,自治區高院發布《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優秀訴訟服務中心評比結果的通報》,其中富川瑤族自治縣人民法院訴訟服務中心獲評為全區法院優秀訴訟服務中心。
近年來,富川瑤族自治縣人民法院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引,立足少數民族地區實際,以打造具有瑤鄉民族特色訴訟服務體系為目標,創新“123”工作模式,全力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司法需求。2024年,富川法院網上立案審核通過 1576件,審核通過率56.63%,網上審核平均時長2.4天,網上繳費1604 次,訴訟服務中心滿意度達92.85%,位居全市第一。
“一站式”訴訟服務,畫好司法為民“同心圓”
1
訴訟服務集約化
組織鑒定機構上門為老年當事人做訴前鑒定
富川法院為當事人提供訴調對接、訴前保全、訴前鑒定、現場立案、執前督促等“一站通辦、一網通辦、一號通辦”的高效便捷訴訟服務。并對特殊訴訟群體開辟綠色通道,為當事人提供上門司法服務350余次。
2
優化司法資源配置探索綜合性訴訟服務機制
無紙化工作
構建全流程無紙化辦案工作模式,將全院案件的電子卷宗掃描、紙質材料劃歸中間庫管理、運行和歸檔,提高法官審判效率及卷宗材料的保密性。
3
結合民族地域特色設立雙語服務,進一步推廣民族特色解紛工作
為少數民族當事人提供雙語訴訟服務
設立少數民族群眾訴訟服務窗口,在窗口安排一名熟悉瑤話、梧州話的工作人員,對不通曉普通話的當事人提供導訴導訪服務。2024年以來,使用民族語言為當事人提供訴訟服務1000余次。
發揮“調解+速裁”兩團隊作用,激活擔當“動力源”
1
訴前調解團隊,實現高效解紛止爭
訴前調解化解矛盾糾紛
積極打造“訴前調解工作室”,邀請有工作經驗的特邀調解員進行解紛。對因特殊情況無法到庭的當事人,訴前調解團隊主動上門“雙向奔赴”解紛。2024年,駐庭調解員調解案件1594件,其中上門解紛120件,調解成功案件1277件,確認送達地址449人次,經訴前調解固定無爭議事實縮短審判時長25天。
2
速裁快審團隊,精準實施繁簡分流
速裁庭調解
通過“系統算法與人工識別相結合”,科學開展繁簡分流,形成“源頭分流、全程提速、調解先行、調判結合、兼顧執行”的速裁模式。2024年以來,速裁快審團隊共審理案件820件,平均審理時長31天,相比同期縮短5天,服判息訴率91.49%,生效案件自動履行率達55.11%。
聚焦三維發力多元解紛,繪就和貴治理“新楓景”
1
借力織“網”,濾紛于訴外
聯合司法所調解
依托人民法院調解平臺,在線對接基層解紛力量,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基層預防化解糾紛網絡。截至2024年底,與轄區12個鄉鎮107個村(社區)基層治理單位以及專業行業性調解組織建立了訴調對接聯系平臺,推動矛盾糾紛就地發現、就地調處、就地化解。
2
借制閉“環”,止紛于訴內
發放《財產保全告知書》
建立立案輔導制度,一次性告知訴訟風險、訴前調流程等事項,發放《財產保全告知書》,推進“以保促調”“以保促執”。堅持訪源治理,積極配合黨委、政府引導“信訪”當事人“信法”,成功化解重大影響經濟發展敏感案件5件,主動放棄越級上訪、纏訪6人。
3
借文育“楓”,防紛于未然
開展民族普法宣 傳
富川法院一直恪守孝、悌、忠、信等村規民約,將村規民約和法律宣傳結合起來,在“三月三”“盤王節”等民族節慶活動期間,將傳統文化和本土油茶、蝴蝶歌文化融入法治宣傳內容,2024 年開展送法進校、送法下鄉,山歌普法、油茶夜話等普法活動 76 場,惠及 2000余名群眾。
【2025年第15期】
出品:富川瑤族自治縣人民法院
供稿:立案庭 徐維鳳
編輯:甘秋蓮
審核:熊秋霞
公告聲明:本公眾號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