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 覽
- 2025世界大學聲譽排名出爐,清華第八
- 山東大學一次撤銷10個專業,27個停招
- 無填料、無煙塵的劃時代焊接技術
- 史上最大 AI 生物模型可按需編寫DNA
- 有機自旋電子器件磁響應信號調控研究獲進展
學界頭條
1.2025世界大學聲譽排名出爐,清華第八
近日,《泰晤士高等教育2025 年世界聲譽排名》發布,官方宣稱使用了新的評估方法對來自38個國家和地區的300所大學進行了排名,主要是對全球5.5萬多名學者進行了學術意見調查,同時對評估項目進行了擴充,將更多學校納入了考慮范圍。
- 哈佛大學連續 14 年保持第一,并在一項新的多樣性衡量標準中與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并列第一,保持了其作為美國最負盛名的大學的地位
- 牛津大學現并列第二,這是自 2015 年以來英國高校的最高排名
- 清華大學學術聲譽全球排名第八
- 慕尼黑大學、魯汶天主教大學、索邦大學、墨爾本大學、香港大學和曼徹斯特大學均躋身 最具影響力的 50 所大學品牌榜單
- 自去年以來有 10 個新國家被列入
- 四個新國家首次躋身世界大學聲譽排名行列:智利、馬來西亞、波蘭 和葡萄牙
參考來源:
https://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m/world-reputation-rankings
2.山東大學一次撤銷10個專業,27個停招
2月16日,山東大學本科生院發布《2023年9月至2024年8月本科專業設置及調整情況》引發關注,金融工程、世界史、土木工程等27個專業暫停招生,書法學、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包裝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學等10個專業直接撤銷。同時開設工程軟件、運動訓練2個新專業。
近年來,根據市場需求、教學資源以及國家政策導向,國內許多高校都對部分專業進行了停招或撤銷。2024年,約有20余所高校計劃在2024年停止或撤銷超過100個本科專業。這一輪調整被認為是近年來力度最大、速度最快、涉及專業數量最多的一次。其中四川大學曾宣布2024年擬撤銷31個本科專業,成為調整幅度較大的代表性案例之一。其他高校如蘭州大學、湘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也分別擬撤銷3至7個不等的專業。
從專業類型來看,被撤銷或停招的專業往往集中在市場需求萎縮或教學資源難以支撐的領域,例如一些傳統的文科或工科細分方向。與此同時,人工智能等新興工科專業成為新增熱點。不過,這種“追熱”現象也引發了擔憂:部分高校在缺乏足夠師資和設施的情況下盲目開設熱門專業,可能導致教育質量下降,最終影響學生發展。
參考來源: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5/2/538970.shtm
前沿研究
3.無填料、無煙塵的劃時代焊接技術
加拿大創新企業SORSYS技術公司聯合滑鐵盧大學先進材料連接中心,近日推出了一項革命性的焊接技術——FuseRing。這項技術被譽為焊接行業未來的里程碑,因其無需填料、無煙塵排放且高效的特點,吸引了核能、航空航天、船舶制造和管道行業的高度關注。該突破性成果已于2024年10月在加拿大首次公開演示,并計劃于2025年面向國際市場推廣。
焊接技術作為一種應用范圍極廣的工業技術,多年了進步有限,大部分需要使用外部填料和高溫來進行加工,產生大量煙霧并影響焊接質量。FuseRing是一種固態融合焊接技術,由加拿大發明家David Lingnau提出,從晶粒到晶粒,從基體到基體進行接合,無需加入填料,通過感應加熱線圈預熱管道或管材端部,隨后將線圈撤回并加壓,整個過程僅需不到一分鐘,不僅大幅度減少了煙塵等顆粒物的產生,改善工作環境,還大幅減少了焊件的形變,提高了焊接質量,尤其在核工業和海上管道等性能要求極高的領域表現出色。
參考來源: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5/2/538871.shtm
4.史上最大 AI 生物模型可按需編寫DNA
圖源:Arc Institute
Arc研究所攜手NVIDIA公司以及斯坦福大學在Nature上發布了一項突破性成果:名為“Evo-2”的人工智能模型,成為迄今為止最大的生物學AI模型,能夠按需設計全新DNA序列。
Evo-2是一款基于生成式AI的生物學模型,專注于解碼和生成DNA序列。其關鍵技術細節包括:基于128,000個基因組的數據訓練,包含9.3萬億個DNA字母,覆蓋了所有已知的物種,如人類、植物及其他真核生物,以及細菌和古菌等原核生物;與僅預測蛋白結構的模型不同,Evo-2能生成完整的DNA序列,包括編碼蛋白的區域和調控基因表達的非編碼區。例如,它設計了全新的CRISPR-Cas蛋白變體;模型不僅限于簡單生物,還能處理復雜的真核生物基因組,捕捉編碼與非編碼DNA間的復雜關系。
參考來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5-00531-3
5.金屬-碳化鉬體系“選擇性部分重整”制氫新技術
有機自旋器件結構、電光補償機理示意圖及磁響應信號展示
圖源:Advanced Materials
https://doi.org/10.1002/adma.202417995
在自旋電子學領域,能夠在室溫下表現出大范圍可調的磁響應信號的器件頗有應用價值。有機半導體具有獨特的超長自旋壽命和豐富的光電特性,被認為是研發此類器件的理想候選材料。目前,有機自旋器件受限于有限的設計策略,磁流比通常低于10%,限制了其多功能應用。
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孫向南團隊通過光-電-磁復合場協同調控有機半導體中的載流子輸運、自旋相關反應和光生載流子動力學,實現了器件磁流比的任意調制。研究顯示,在柔性襯底上制作的有機自旋器件于室溫下展現出高達+13200%的正磁流比和?10600%的負磁流比,并可在此范圍內精確調控。同時,光-電-磁復合場協同調控策略在不同類型的器件中均表現出良好的普適性。研究將光、偏置、磁場和機械柔性等多個可控參數集成到一個器件中,激活了室溫多功能應用。該器件可作為高靈敏度磁場傳感器、復合磁場傳感器、磁電流逆變器和磁控人工突觸等。這為設計高性能多功能器件提供了新思路。論文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
參考來源:
https://advanced.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41799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