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有關規定,政府采購需要進行招標程序。
比如近日,杭州市余杭區數據資源管理局發布了《AI 余杭建設項目》的招標公告。公告顯示,預算金額共1107.73萬元。
然后,阿里云計算有限公司、浙江衢時代大數據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數字政通科技有限公司 三家本地企業進入最后候選。
有意思的是三家公司的報價:
浙江衢時代科技的報價為1107.72萬元,只比預算金額低了100塊錢。
阿里云報價為1106.73萬元,只比預算金額少了1萬元。
杭州數智科技的報價為1057.73萬元,也只比預算低了50萬元。
都是“貼臉報價”。
最終,阿里云毫無懸念中標。
為什么要說“毫無懸念”?
因為公告里,競標項目內容里,包括了“浙政釘底座智能化升級”。
“浙政釘”是浙江省的電子政務平臺之一,名字實際上已經能看出來,這就是阿里巴巴的“釘釘”軟件定制版。
除了阿里巴巴自己,誰還能給釘釘升級?
而且,浙江衢時代大數據科技有限公司,實際上是一家基于阿里巴巴與衢州市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下的SPV落地公司,算是個“手套”。
而杭州數字政通科技有限公司則是杭州的智慧城市建設方,同樣是阿里云的緊密伙伴,算是個“陪跑。
這么繞彎子,是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第二十八條規定,“投標人少于三個的,招標人應當依照本法重新招標。”
所以,江湖上不得不創新出一個合法合規的做法,“圍標”。
至于余杭區的這個AI項目,畢竟是程序合法合規。而且阿里云作為云計算第一的中國企業,也是憑實力。
只是,這樣的貼臉報價,實在幽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