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想過去,海航靠著國資這一千萬的啟動資金,大刀闊斧地干,硬生生鑄就了價值七千五百億的龐大產業,2017 年,海航昂首邁入世界五百強,旗下 34 家上市公司蓬勃發展。
海航發展勢頭正猛,對當地經濟影響巨大,和數百家企業的利益休戚相關,可偏偏在海航名氣最旺的節骨眼上,董事長王健卻在法國遭遇意外墜崖,這一意外,直接讓海航這個百億商業集團沒了掌舵人。
實在沒辦法,此前被邊緣化的創始人陳峰,再度被請出山,重新執掌海航,但陳峰當時還蒙在鼓里,不知道曾經輝煌的海航,早已千瘡百孔,負債高達 2000 億,陷入了嚴重的財務危機。
為了救活海航,數百家企業聯合起來,搞出了企業史上最大規模的 “破產重整”,眾人都納悶,海航怎么突然就衰敗了,這和王健那次意外墜崖離世,是不是有啥直接聯系呢?
話說回來,陳峰在海航這一系列事兒里,到底充當了啥樣的角色呢?
初創崛起
1988 年,改革開放的春風猛烈地吹向海南島,在這股熱潮下,海南從廣東脫離出來,搖身一變成為一個年輕的省份,身上還扛著探索改革新路子的重大使命。
那時候把經濟搞上去就是頭等大事,大家都明白航空業對經濟發展起著關鍵作用,就像給騰飛的經濟安上翅膀,于是海南省政府全力支持,海南省航空公司順勢成立了,一開始手里只有1000 萬元資金。
可創業哪有那么容易,海航剛起步的時候太難了,整個公司就只有兩架飛機,在競爭激烈得像戰場一樣的航空市場里,每走一步都特別艱難,運營了一整年幾乎沒什么起色,看不到什么發展的希望。
就在大家都覺得海航可能要撐不下去的時候,就在這個關鍵時刻,民航局的一批干部,其中就有陳峰和王健,厭倦了安穩的體制內工作,決定下海闖蕩,他們一眼就瞅中了海航的潛力,毫不猶豫地投身進來。
這兩人想法特別合拍,都憋著一股勁兒,一心想要把海航做大做強,他們馬不停蹄地積極拓展新航線,想辦法引進更多飛機,還狠抓服務質量的提升。
到了九十年代,中國經濟開始飛速發展,人們坐飛機出行的需求也跟著蹭蹭往上漲,陳峰和王健充分發揮自己的商業才能,帶著海航一路開疆拓土,他們通過融資、并購這些手段,把海航打造得越來越強大。
沒幾年,海航就擁有了 20 多架飛機,航線也遍布全國主要城市,成了國內航空業里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發展的路上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海航也遇到了大麻煩,非典爆發了,后來又碰上全球金融危機,這對航空業來說簡直是滅頂之災。
可陳峰和王健特別有韌性,腦袋也靈活,總能想出辦法應對。他們帶著海航咬緊牙關,硬是熬過了這些艱難時刻。
在當時央企主導的航空業大環境下,海航靠著民營公司特有的靈活性,脫穎而出,成了民營航空的領頭羊。
99年海航成功上市,這就像給海航打了一劑強心針,為它的后續發展注入了全新的動力,緊接著海航集團正式成立,從此開啟了多元化、國際化的發展新征程,朝著更廣闊的天地大步邁進。
瘋狂擴張下的危機
邁進新千年,海航集團在王健的帶領下開啟了一場瘋狂的擴張之旅,王健那時候像是開了加速鍵,一門心思要把海航的版圖往大了擴。
海航的業務不再只局限于航空,還一頭扎進酒店、金融等好多領域,就像一個啥都想嘗試的冒險者,從09年到10年這短短兩年間,海航旗下的公司數量就像雨后春筍一樣,蹭蹭地往上漲。
王健用的擴張辦法,是把海航的資產抵押出去,從銀行等地方融來資金,然后就拿著這些錢到處去搞并購,見到合適的企業就想買下來。
這么一操作,海航短時間內規模急劇膨脹,看著那叫一個氣派,在商界出盡風頭,但大家有所不知,這背后的風險大得嚇人,就像拿沙子堆城堡,外觀看著挺漂亮,可輕輕一碰就散架,根基脆弱得很,隨時可能崩塌。
與此同時,海航內部出了狀況,陳峰和王健這兩位創始人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深,在權力的博弈中,王健占了上風,掌握了公司的主要話語權,陳峰慢慢被邊緣化,在公司里沒了實權,最后只能無奈地選擇離開海航。
王健在陳峰離開后,帶著海航繼續在海外并購的路上狂奔,到了17年海航的總資產已經超過1.2萬億元,一躍成為中國第二大民營企業,在商界那可是出盡了風頭。
可誰能想到好景不長,政府出臺了新規定,專門限制企業那些不合理的亂投資行為,海航因為之前的瘋狂擴張,被政府重點盯上了。
這一變動,直接把外部融資的道路給封死,如同筑起了一道銅墻鐵壁,海航根本無法從中獲取資金,資金鏈瞬間變得脆弱不堪,就像一根快要承受不住重量的繩索,隨時都有斷裂的風險,讓海航的資金周轉陷入僵局。
18年一場意外突如其來,王健不幸身亡,這對海航來說無疑是一記重錘,在關鍵時刻陳峰扛起了重擔,臨危受命回到海航,他一心想著力挽狂瀾,對公司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人民網
但這時候的海航,債務危機已經嚴重到了極點,就像一座搖搖欲墜的大廈,到了2019年,海航的虧損額達到了驚人的 640 億元,20年新冠疫情爆發,這對本來就深陷困境的海航來說,簡直是雪上加霜。
受疫情打擊,航空業務受挫嚴重,海航收入急劇下滑,之前的債務如同沉重枷鎖,令海航舉步維艱,資金鏈斷裂在即,面臨生死抉擇。
破產重整
海航深陷絕境,眼瞅著就要撐不住了,當地政府見狀,雷厲風行,立馬組建了聯合工作組,組里的成員都是業內精英,一頭扎進海航,全方位深入調查。
這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海航的債務規模大得超乎想象,財務狀況簡直糟糕透頂,到處都是窟窿,經過全面且深入的調查后,政府意識到,要想讓海航還有一線生機,只能對它進行破產重整。
其中遼寧方大集團瞅準了機會,接下了海航的航空主業,打算在這一領域大展拳腳,與此同時,陳峰以及他家族里那些在海航管理層任職的成員,也都退出了管理層,告別了海航的舞臺。
海航集團破產重整這事,清楚地暴露了企業盲目擴張的危害,它過度依靠高杠桿融資,內部管理權力太集中,還沒人監督,決策頻頻出錯,管理也是一團糟,外部政策調整和經濟形勢變化也對其命運影響重大。
海航事件就像一記重錘,敲響了中國民營企業的警鐘,企業想長遠發展,必須重視風險把控,遠離盲目擴張的陷阱,同時強化內部治理,這也體現了政府在企業危機中的關鍵作用,幫助海航維護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
如今海航已改名,新團隊如何帶領其走出困境有待觀察,海航興衰史將成為中國民營企業發展的重要研究案例,警示企業在市場經濟中審慎決策、行穩致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