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俁祺
導語:“給越野車上智駕”,這話讓越野老炮聽見得到的一定是嘲諷,但比亞迪一直做的不就是改變市場規則嗎?前不久上市的方程豹豹5智駕版不僅加上了“天神之眼C”,甚至聯合華為推出了乾崑智駕版,看來以后硬派越野市場也不安生了。
硬派越野靠智駕“突圍”
這次上市的豹5智駕版,可以說是方程豹目前產品矩陣中最重要的存在。
外觀上還是延續了老款的風格,不過去掉了“獠牙”之后顯得更簡潔了。
從硬派的粗獷到現在的精致 ,也預示了新豹5注定會吸引更多不同用車需求的消費者。
再看其他方面,前后雙電機四驅系統,505kW的綜合功率,760N·m的最大扭矩,再加上前后橋差速鎖,硬派越野的底子還是在的。
當然,還有許多越野老炮對于“在越野路段開智駕”十分不屑,但這也恰恰展現了傳統越野市場受眾在認知方面的割裂。
當此次豹5智駕版用23.98萬的起售價格,把雙叉臂懸架、前后橋差速鎖和城市領航輔助打包上架時,硬派越野的玩法顯然已經不同了。
比亞迪也迅速認識到了這一點,從目前硬派越野車用戶的用車習慣來看,超過80%的用戶更多的還是用作日常通勤,就連輕度越野也只是周末或者假期時候的興趣愛好。
而豹5乾崑智駕版搭載的云輦-P液壓懸架,城市道路也能自動降低高度,再加上華為智駕的自動變道輔助,讓這臺大家伙也能在晚高峰時十分靈活。
這種“可城可野”的配置,讓曾經傳統越野車在機械素質方面的優勢不再是唯一賣點。
同一款車的針鋒相對
這幾天,比亞迪的所有銷售都在和客戶吹自家10萬塊錢的車都能和其他二三十萬的車一樣,能自動泊車了;
而華為體驗店的銷售也一樣,通過各種技術演示著自家的高階智駕到底有多智能。
可以說這不僅僅是車企間對于賣車的較量,背后更是兩種技術路線的PK,而這種技術競爭如今還出現在了同一款車身上。
天神智駕版的豹5用的是 “天神之眼 C” 的純視覺方案,沒有激光雷達,主打的就是日常駕駛遇到的大多數場景。
就比如在高速上,它可以自動調整車速、保持車距,還能在合適的時機進行自動變道。
而且,它的硬件成本相對比較低,這也使得比亞迪能夠將智駕普及到更多車型上,或者就像這次豹5智駕版的“加量不加價”。
對于現在市場上越來越年輕的購車群體來說,“天神之眼 C” 的功能完全能滿足需求,而且價格相對親民,不會帶來太大的經濟壓力。
而激光乾崑智駕版則采用了激光雷達+無圖的方案,主要依靠高算力的硬件支撐,甚至還具備感知冗余設計。
這個版本支持城市/高速領航輔助、代客泊車VPD以及跨車道避讓等高階功能,緊急制動剎停速度達到了120km/h ,號稱實現了360°全向安全防護。
對于追求智駕體驗的用戶來說,無疑是更好的選擇,畢竟一分錢一分貨,真·高階智駕還是很香的。
當然,雖然價格更低,“天神之眼C”也并不是簡單的從成本上妥協。
從其他行業媒體的實測中可以發現發現,比亞迪的BEV+Transformer算法對高速路樁桶的識別準確率高達97.3%,哪怕是霧天也能保持車道居中。
不過在面對城市復雜的交通環境時,華為ADS顯然會更加從容,系統決策速度比人要快0.3s。
這種差異顯然對比亞迪智駕日后的升級提出了不小的要求。
智駕“掀桌”背后的廝殺
比亞迪和華為在智駕的發展路線方面顯然有著明顯的差異。
當余承東在朋友圈嘲諷比亞迪“湊合能用”的時候,比亞迪的工程師們已經在處理自家龐大的行駛數據庫了。
比亞迪通過 “智駕平權” 的戰略,將智駕覆蓋全系車型,價格更是下探到7萬級市場。
這使得智駕不再是高端車型的專屬,而且比亞迪依靠全棧自研的能力和垂直的供應鏈,將實現技術的快速迭代和成本控制。
而華為則以技術供應商的身份聚焦中高端市場,合作車型的均價將近30萬左右。
通過高精度傳感器,強調的就是技術的領先性,吸引了不少追求極致體驗的高端用戶。
這種差異化競爭,讓比亞迪和華為都在智駕市場上占據了一席之地。
比亞迪主攻大眾市場,為的就是改寫市場競爭規則;華為的目標就是做技術領域的標桿。
傳統Tier1:壞了沖我來的
無論是智駕“卷”進硬派越野,還是比亞迪華為的聯手,都讓本就難干的傳統Tier1頭都大了。
地平線創始人余凱就曾表示,2025 年智駕供應鏈從跑馬圈地走到短兵相接的地步,空白市場近乎消失,智駕供應商更需看清楚生存路徑。
鋒巢集團聯合創始人韓松也也提出過,如今一個車型,高階智駕的占比,主機廠最多給到5%-10%,中階智駕車企自研占比 60%,中階以下的智駕未來就是制造業,毛利很低,對傳統 Tier1 智駕供應商的盈利空間并不看好。
傳統 Tier1 的智駕方案市場份額本來就在下滑,而現在比亞迪和華為又通過垂直整合的方式,可以說直接搶占了車企的合作入口。
這也導致部分中小供應商直接開始轉型,原先做激光雷達的工廠開始研發域控制器散熱系統,原本生產倒車影像的工廠也改成試驗BEV算法。
這場技術革命可以說直接重塑來整個智駕產業鏈,不過傳統Tier1也并不是沒有機會,就像一堆智能手機品牌崛起的時候,富士康就成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比亞迪和華為的聯合,同時也讓自主品牌感受到了不小的壓力。
畢竟無論是比亞迪的規模優勢和成本控制,還是華為的先進技術,都是其他競爭對手難以抗衡的。
這種兩難的選擇,讓車企們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智駕戰略。
一些車企選擇了“悶頭干到死”,急需加大研發投入,試圖掌握更多的主動權;
而另一些車企就直接向華為“低頭”了,畢竟強如奧迪不都讓華為上車了。
雖然與華為合作肯定會喪失一些主導權,但一切為了銷量,不丟人。
硬派越野該低頭得低頭
曾經,不光是越野老炮,連越野品牌對于“智駕上車”都不是很看好。
坦克品副總經理谷玉坤就說過,坦克500Hi4-Z不上高階智駕,是因為考慮到很多用戶買回去后會做越野改裝,可能會給智駕過程帶來潛在安全隱患。
但豹5智駕版的上市,無疑是為市場走向智能越野開了個頭。
不僅滿足了越野愛好者對機械素質的要求,還為他們帶來了先進的智駕體驗。
同時,通過雙智駕系統的推出,也吸引了更多城市用戶的關注。
從市場的角度來看,豹5智駕版的訂單量只會比以往更高。
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智駕也將成為越野車的標配,無論是城市還是戶外,都能給消費者帶來更加舒適的體驗。
豹5智駕版的出現,就是行業發展的一個縮影,智駕和傳統越野的融合已成定局。
未來其他越野品牌還是得追隨風向的變化,趕緊把智駕搬上車,當年的電驅沖擊都忍了,上智駕就上智駕唄。
當硬派越野開始比拼算法和迭代速度,誰能想到有一天硬派越野的消費者會開始糾結激光雷達還是純視覺。
都說今年是比亞迪智駕的元年,我覺得更是越野智駕到元年。
相信未來的某一天,越野愛好者開著自動駕駛穿越各個越野圣地的時候,都會想到這次“科技平權”帶來的福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