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冬天的一個中午,浙江溫嶺三房村村口一塊平整的石板被考古專家小心翼翼的搬上了車。
專家們的舉動可把村民們給驚奇壞了,搞不明白他們為什么會對這塊使用了50年的搓衣板如此的上心。
后來經過村委會成員的解釋,村民們才知道這塊搓衣板竟然是一道圣旨。
圣旨為什么會被刻在石頭上,它又是怎么流落到村口河邊的呢?
天然的石頭搓衣板
浙江水系發達,自古以來這片土地就是非常著名的魚米之鄉,老百姓的生活過的一直都很不錯。
在江南地界,村莊基本都是依河而建的,水鄉之名也多是由此而來。
河流不但可以灌溉稻田,滋養魚蝦,而且還和普羅大眾的生活息息相關。
在之前漫長的歲月中,普通人家淘米做飯,洗菜洗衣都是離不開河流的。
浙江溫嶺市箬橫鎮三房村就坐落在一條水量常年都很富裕的小河邊。
這條小河水質清澈,流速平緩,極大的方便了村民的生活。
平時村中的人不但吃水是從河里取,婦女洗衣服基本上也都會來這里。
如此做不止是為了方便,還因為河邊有一塊天然的搓衣板。
這塊搓衣板是石頭制成的,平整的表面有不少的紋路,洗衣服的時候特別好用。
要知道普通人的生活過的都比較節儉,很多村民洗衣服的時候舍不得用太多的洗衣粉,只會使勁的把衣服放在水里面揉搓。
有這樣一塊既方便又耐用的石頭搓衣板,不知道給多少三合村的村民提供了方便。
聽村里面的老人說,這塊石頭是六十年代從山里面找來的,本想要用它當地基修路。
可結果發現石頭上面有字,大家怕這是塊墓碑,就抬過來丟在了河邊,慢慢的這塊石頭就變成了搓衣板。
這塊搓衣板就好像一個穩重的長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陪伴著三房村的老老少少。
有些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的時候會感慨,說自己婆家那里的河邊要是也有這么一塊好用的搓衣板就省事了。
后來隨著大家的日子越來越好過,很多家庭都購買了便捷的洗衣機,這讓來河邊洗衣服的人少了。
但只要提起河邊這塊古老的搓衣板,三合村的人都有說不完的話。
村中孩子小的時候幾乎都在這塊石頭上玩鬧過,這塊石頭不止是他們母親洗衣服的搓衣板,還是他們童年玩耍累了最好的休憩地。
有幾次村中修路,也準備要把這塊石頭搬過去物盡其用,可大家也只是這么隨口說說,從來都沒有真正的付諸于行動。
就在大家以為這塊搓衣板會一直都安靜的在河邊待著的時候,2017年它卻搖身一變,成為了連專家都咋舌的文物。
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搓衣板變圣旨
進入新世紀以后,電視臺上出現了許多的鑒寶節目,這引得很多人都把家中珍藏的老物件拿了出來。
除了老百姓家里傳下來的藏品,不少村子當中很常見的古碑古鐘等東西也被拍成了照片拿到了專家面前。
經過專家仔細的分辨,還真的發現了不少有研究價值的東西。
三合村旁邊的一個村子中就發現了一塊古時候的石碑,據說那塊石碑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是個很不錯的寶貝。
聽到這個消息后三合村村民也坐不住了,紛紛開始在自己的村子里面找了起來。
可仔仔細細的找了許久,卻并沒有發現什么古樸的東西。
就在大家已經準備要放棄的時候,一個年老的村民突然說道:“河邊的搓衣板上不是有字嗎?說不定那東西就是個寶貝。”
這話可把大家給提醒了,于是在村長的帶領下,村民們很快就把這塊搓衣板挖了出來。
清洗干凈以后,大家發現搓衣板并不完整,是個足有五公分厚的規整石板。
石板的正面刻著不少繁體字,但由于經歷了漫長的歲月,字跡已經很模糊了,大家完全看不出個所以然來。
反倒是石板背面的祥云紋路看上去依舊很清楚,很漂亮。
“這到底是個啥東西啊,不會真的是別人家的墓碑吧,要真是墓碑,那可不吉利。”
這句話讓剛才還興致勃勃的村民一下子都沉默不語。
辛辛苦苦找出來的東西要真的是個墓碑,那真的就丟人丟大發了。
就在大家不知道該怎么辦的時候,村長皺著眉頭說道:“大家先別急,我拍幾張照片,然后去找市里面的專家看看。”
很認真的給石碑的每一個面都拍好了照片以后,村長便帶著全村的希望趕往了市里。
村長剛剛找來的時候專家們也沒有太當一回事,畢竟這些年他們看過下面村民送來的不少照片,但真正有價值的幾乎沒有。
可剛剛點開照片,專家就被上面的祥云圖案給吸引住了。
要知道這種祥云標志可不是隨便能用的,古時候一般只有身份顯赫的朝廷大員或者是宗教界人士才能用這個。
為了佐證自己的判斷,專家又找來了幾位同事。
經過大家仔細的研究 ,發現這塊石板很可能是一封被刻在石頭上的圣旨。
雖說滿清距離現在才過去了兩三百年,但流傳下來的圣旨并不多,每一份圣旨都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于是在村長的帶領下,專家們迫不及待的出發來到了三合村。
車子才剛剛停穩,專家們就紛紛湊到了石板的跟前。
在放大鏡的幫助下,專家們找出了很多保存相對完好的字跡,最終確定這是一塊清朝光緒二十四年的石刻圣旨。
這個結論一出,圍觀的三合村村民直接炸了鍋,他們怎么也不會想到,自己平日里手搓腳踏的石板,竟然會是一塊代表著皇權的圣旨。
那么這塊石刻圣旨記錄了什么內容,這些內容跟三合村的歷史有關嗎?
圣旨的內容
圣旨這個詞最早出現在《三國志·魏志·張遼傳》當中,是皇帝權利的展示和象征。
但其實從秦始皇統一中國,篆刻開國玉璽之后,圣旨就已經出現了。
每一個朝代的圣旨內容都不相同,我們所熟知的“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個格式是從明太祖朱元璋的時候才出現的。
當時朱元璋在金陵皇宮中會見文武大臣的地方叫“奉天殿”,所以才會有“奉天承運皇帝”這個稱呼。
唐朝的時候,圣旨多是以“門下”這個來開頭的。
這是因為大唐朝廷奉行的是“三省六部制”,皇帝的圣旨一般由“中書省”起草,“門下省”復核。
到了宋朝,皇帝的稱呼大多時候都變成了“官家”,圣旨的格式自然也和唐朝不同。
一般來說,大宋皇帝的圣旨開頭都是“朕紹膺駿命”或者“朕膺昊天之眷命”。
在這些圣旨格式中,明太祖朱元璋的稱呼最是有面子,也最顯得威武霸氣,所以滿清入關以后,也抄襲了這個圣旨格式。
只不過滿清皇帝為了彰顯自己的身份,寫圣旨的時候會使用滿漢兩種文字。
如果這個圣旨是絹帛制作的,那么還有很嚴格的材質區分,從高到低基本可分為玉質、犀角、鎏金、牛角等。
但石刻的圣旨就沒有這么多的講究,一般只會在石板的背面雕刻代表身份的花紋。
浙江三合村的這個石刻圣旨是清光緒二十四年由朝廷頒布的,所以它的開頭也是“奉天承運皇帝”。
專家在經過一番仔細的研究之后,終于是一點點的把這個石刻圣旨的內容給還原了出來。
大致意思為:清朝光緒二十四年,林溥在京城任職光祿寺署正期間,工作勤懇、表現優異,為表彰其功績,光緒皇帝特加封其祖父為奉直大夫,祖母為宜人。
清光緒二十四年是公元1898年,光祿寺署正是正六品的文官。
這也就是說這塊石刻圣旨的歷史已經有將近120年了。
一個六品的小官能得到皇帝的圣旨褒獎,那在當時可是非常光宗耀祖的事情,所以老家之人才會將圣旨內容刻成石碑。
如此做不但能夠彰顯林家的身份,而且還能很有效的抬高林氏在家鄉的地位。
按照專家的說法,這塊石刻圣旨立起來的當天,縣城的父母官和家鄉的士紳大族都應該會來觀禮,場面一定非常的盛大。
只不過滄海桑田,這么多年過去后,不但這塊石刻的圣旨已經殘破不全,就連當年顯赫的林氏一族,也不知道還有沒有后人在此。
雖說石刻圣旨不像絹帛的圣旨那么珍貴,但也有很不錯的研究價值。
因此最終這塊“搓衣板”被三合村的村民們捐獻到了博物館,也算是讓它有了個很不錯的歸宿。
專家走后,村民們都覺得很好奇,這東西按說對林氏一族非常的重要,那么又是怎么會流落到河邊,變成搓衣板的呢?
從高高在上的圣旨變成服務人民的搓衣板
根據老一輩人的回憶,這塊石板出現的時間應該是在民國初期。
清朝滅亡后,這塊承載著清朝林氏一族榮耀的石刻圣旨被狠狠的推到在了泥土中。
這還不算完,又有人用手中的工具把它敲碎成了好幾塊。
最后這塊象征著封建皇權的石刻圣旨被人們嫌棄的扔進了山中。
后來三合村的人準備修路,于是就到山里面去找可用的石頭,無意中他們發現了這塊看上去很平整的石板。
費了不少心思抬回來后大家才發現石板上面有字,而且還有花紋,看上去很像立在墳前的墓碑。
這個發現讓抬回石板的人郁悶后悔不已。
為了不讓村中的人沾染上晦氣,老人們讓村民把石板抬回去放到原地。
但筋疲力盡的村民早就不愿意再進山了,所以干脆就把這塊石板丟在了河邊。
一開始還有人頗有微詞,覺著這樣做有些犯忌諱,但隨著時間慢慢的流逝,這件事情也就被村民們逐漸的淡忘了。
不知道過了多久,一個洗衣服的婦女發現這塊石板上有很多的凹槽,特別適合揉搓衣服。
就這樣石板不知不覺變成了搓衣板,安靜的陪伴著三合村的村民們渡過了近百年春秋。
這百年來也有人猜測石板可能很有來歷,但誰都沒有想到它的來歷會如此的大。
“能變成搓衣板服務咱們村人幾十年,這石刻圣旨也算是物盡其用了。”
村長忽然的一句話引得大家稱贊不已。
不過有些村里人看來,作為一塊石頭,與其高高在上俯視著人民,還不如躺在河邊為人民服務。
這樣的石頭少了一絲莊嚴和氣派,但卻多了一份隨和與溫情。
之后的日子里面,三合村的村民也會偶爾去市里面的博物館看看這塊“搓衣板”。
曾經其貌不揚,被村民手搓腳踏的石板已經大變了模樣,不但看上去干凈清潔了不少,而且還被玻璃罩子妥善的保護著。
每每看到這些,三合村的人總有一種不真實的感覺,誰能想到看上去如此古樸厚重的石刻圣旨,之前盡然當過搓衣板。
結語:
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在這厚重的歷史長河中,數不清的古老文物都流落在了民間。
這些東西在沒有被專業的人士發現之前,看著都很普通,正是因為如此,所以不少東西在不知不覺中就泯滅于塵埃。
浙江三合村河邊的清朝石刻圣旨,四川眉山縣垃圾站里面的漢代搖錢樹、陜西華縣農民喂雞的新石器時代陶鷹鼎等文物在沒有被發現之前都被擁有者棄之如敝履。
很多時候,生活中并不缺少“寶貝”,只是缺少一雙發現“寶貝”的眼睛。
參考文獻:
厲害了!村里用了幾十年的搓衣板,竟然是一道圣旨!網友:回家找文物去——廣州日報
給跪了!溫嶺一塊洗了幾十年的搓衣板,竟是一封來自光緒皇帝的表揚信——浙江在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