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聽說過“四郵”“四電”嗎?沒錯,就是信息通信領域如雷貫耳的“八大天王”,分別是?北京郵電大學、南京郵電大學、重慶郵電大學、西安郵電大學以及電子科技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這“八大天王”學科鮮明,個個都是地方翹楚,實力難分仲伯。事實上,自從這八所高校誕生那一刻開始,就誰也沒有服氣過誰。這么與你說吧,如果你敢在南京提北京郵電大學的名號的話,估計你會被群毆,因為南郵從來就沒有服過北郵。
唯一的例外就是電子科技大學,公認的“八大天王”之首,985的名號不是隨便給的,即便北郵江湖名氣再大,也只能屈就211。
說起電子科大,那可有得說了。它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創建于1956年,由當時的交通大學、南京工學院、華南工學院的電訊工程專業合并而成。
可以說建校的時候就集中了全國最優秀的電訊工程的師資,是名副其實的老牌重點。通訊工程與遙感技術是電子科大的王牌專業,根據2024年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通信工程全球排名第三,遙感技術緊隨其后,位列世界第四,實力相當強勁。下面我們來重點解讀一下報考電子科大工程博士的相關事宜。
報考條件:對在職人士非常友好
電子科大工程博士集中在電子信息、機械、材料與化工、交通運輸這四個專業。除了考生需具備碩士學位之外,還有就是要求3年以上的工作經驗。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應屆學生是報不了電子科大工程博士的,因為工程博士需要有項目支持,需要具備一定的實踐經驗,才能夠勝任工程博士的研究任務,所以電子科大設立了3年的期限。
當然,因為電子科大的工程博士考核采用的是面試,重點考察考生的專業理論基礎、工程實踐能力、科研能力、已獲成果、綜合素質等。所以,要想被錄取,除了與博導反復打磨報考材料外,建議重點圍繞以下3個方面去突破:
1、具有較好的工程技術理論基礎:最好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北核、南核或者SCI等核心期刊上發表1-2篇學術論文。如果沒有核心論文,有3篇以上普通期刊也可以,最起碼讓博導覺得你具備科研潛質。
2、取得突出成果:例如獲得省部級科研成果獎勵,最好是前三名或者前五,記住一定要在獎勵證書上有你的名字,否則很難證明你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3、參與過重要工程項目:例如主持或者研究過5G網絡架構、通信協議、頻譜管理等重大工程項目并取得顯著成果。
如果你具備了以上3項中的2項,那么恭喜你,你考上的概率就很大了。例如2024年一位在通信行業工作5年的工程師,雖然沒有在北大核心上發表過學術論文,但憑借其在5G通信技術研發項目中的突出表現,包括成功優化基站算法,提升信號傳輸效率30%,顯著降低延遲,最后成功被電子科大電子信息錄取。
英語水平要求:沒要求
電子科大的招生簡章上對工程博士考生的英語水平沒有提任何要求,也就是說,只要你專業能力突出,是個人才,電子科大絕對不會在英語上設置障礙,而是想盡一切辦法留住你。
不像有的高校動不動就是要求英語四級580、六級大于425,或者雅思6分、托福90分,而且還要求5年之內的成績,超過5年還要重考。
事實上,人工智能發展如此迅猛,翻譯軟件已經完全能夠做到無障礙閱讀,再設置英語的門檻的確沒有太大的必要。實在不行,只要考生能夠在英文期刊上以第一作者發表過學術論文,證明英語達到看懂文獻的要求就可以。
例如,因為在蛇年春晚上演機器人跳舞而大火的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高中英語嚴重偏科,三年英語只及格過三次,但是這并不影響他做出全世界銷售占比超過70%的行走機器人。你說,像這樣的頂尖技術高手,如果僅僅因為英語成績不代表就擋在工程博士的門外,是不是很搞笑?這里,請網友給王興興傳個話,“電子科大的工程博士,歡迎您!”
師資強悍:招生380名博士,竟有810位博導
作為985、雙一流的重點大學,電子科大工程博士擁有天團級別的師資,什么科學院院士、工程院院士,什么長江學者、國家杰青等等比比皆是。尤其是2025年電子科大招生380多名學生,竟擺出810多名博導,意味著2位博導在搶一位學生,你說幸福不幸福,榮耀不榮耀。
正因為博導多,你有足夠多的選擇。電子科大的博導在電子信息、機械、材料與化工、交通運輸這四個專業研究得很細,只要你想報考,東方不亮西方亮,總有一款適合你。不像有的高校,一個專業就那么一兩位博導,而且有的博導還只是一個招牌,因為課題問題或者年齡大的問題根本不會招學生,你說如何選擇?
正因為博導多,你考上的概率足夠大。因為指標少,博導多,不少博導2年或者3年才能招一個博士生,所以只要你進入博導的視野,博導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肯定會不遺余力幫你,因為幫你就是幫他自己。尤其進入面試階段,一旦你放他的鴿子,博導當年招不到學生,課題估計就泡湯了。
正因為博導多,你未來出成果的概率高。電子科大每個博導基本都是各自領域的大牛,已經形成了高水平的教授群。一旦碰到高要求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課題,集團作戰的優勢就出來了,不用出學校就跨學科全搞定,不像有的高校瘸腿,只是個別領域、個別導師實力突出,整體水平不高,很難掀起浪花。人以群分,物以類聚,在這種學術氛圍下,你想不出成果都難。
博導認可是前提
與絕大多數985高校一樣,電子科大的工程博士招生也采用“申請-審核”制,報名時間一般為每年3月-4月,重點考察考生的專業理論基礎、工程實踐能力、科研能力和綜合素質。考生需提交詳細的申請材料,包括個人陳述、研究計劃、學術成果證明等。學校組織專家評審團隊對申請材料進行嚴格審核,并對通過初審的考生進行面試。
這就意味著你必須提前與博導聯系套磁。如果博導不認可你的教育背景、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對前沿技術的洞察力,那么你基本就是炮灰。
因為考博士與考碩士不同,考碩士看的是分數,考博士看的是讀博潛質,也就是說,你一定要與博導有默契,彼此要看對眼。你再優秀,你的實踐經驗和創新能力再強,你的項目經驗和技術成果再多,如果博導不愿意指導你,你的課題實驗如何推進?你的博士論文如何完成?所以,如果博導對你的套磁視而不見,哪怕研究方向契合度再高,你也必須果斷放棄。
培養方式:理論與實踐并重
電子科大的工程博士培養方式充分體現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特點。博士生在入學后的第一年需完成公共基礎課、專業課和實踐課程的學習。公共基礎課程包括數學、英語等,旨在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專業課程涵蓋所學領域的前沿理論與技術,如集成電路設計原理、人工智能算法、通信網絡技術等,為學生深入研究奠定基礎。
實踐課程是工程博士培養的重要環節。你說電子科大培養出像華為前董事長孫亞芳、京東方董事長王東升、中星微總裁金兆瑋這樣的明星企業家校友,還愁什么企業導師?所以電子科大與華為、中興、騰訊、阿里巴巴、百度、 京東、海康威視、小米、 航天科工等眾多知名企業建立了產學研合作關系。
要知道,在工程博士培養過程中的企業導師可不是一個擺設。博導主要負責博士生的學術指導,幫助學生制定研究計劃、解決學術難題;而企業導師則結合企業實際需求,指導博士生開展工程實踐項目,確保學生的研究成果具有實際應用價值。
想想看,你在上博士期間,就與世界500強企業的高管合作過課題,一起合作過項目,你說學術視野能不開闊?你說工程實踐能力能不強?你說博士畢業能不迅速適應行業需求?例如2022年電子科技與工程學院的一位博士生的畢業論文就是在博導的指導下完成了集成電路設計的理論研究,同時在互聯網大廠企業導師的指導下完成了芯片設計,后來博士畢業后不到3年就成長為行業內的技術骨干。
所以,如果你有志于在電子信息領域深耕,如果你想獲得頂尖學者的指導,如果你想參與前沿的科研項目,體驗豐富的實踐機會,那么請來天府之國,在電子科技大學開啟你的工程博士之旅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