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綜合保護“五色”階梯分級處遇工作法、“新媒體+普法”、模擬法庭大賽……不拘泥于傳統講授式普法,用好用活政法機關履職辦案所積累的司法實踐“富礦”,法治建設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
2月21日,2025年“全國網絡普法行”在貴州啟動。記者跟隨采訪團在貴州各地走訪發現,近年來,自“八五”普法規劃實施以來,貴州各地各部門積極探索普法治理創新舉措,以推廣法治教育筑牢“防未病”的成長根基,將法治宣傳深度融入執法、司法和法律服務過程中,完善聯動機制,探索出一條治理實效顯著的普法新路徑。
沉浸式普法+分類矯治 撐起青春守護傘
全面實施公民法治素養提升,要重點加強對未成年人法治宣傳教育,提高普法針對性和實效性。
圖為三穗縣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
三穗縣人民檢察院聚焦未成年人保護和未成年人犯罪預防工作,打造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為未成年人提供沉浸式、體驗式、互動式的特色教育。
青少年在吸毒后身體皮膚變化模擬、火災模擬、監獄場景模擬等體驗場景中,學習法律知識。在“健康上網”體驗區、“磁力數字”、預防校園欺凌知識競答對抗游戲、毒品識別檢驗等互動項目中,贏取“青禾法治小衛士”勛章,學以致用鞏固法律知識,體驗學習的樂趣。未成年人通過實地參觀和親身體驗,在學到法律知識的同時,增強了自我保護意識和尊法學法守法用法觀念。基地還常態化開展“法治關愛?守護成長”活動,組織全縣中小學校學生到基地接受教育,提高法治教育覆蓋面。
同時,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涉及打擊犯罪、預防犯罪以及罪錯行為矯治。針對未成年人罪錯行為干預矯治難的問題,三穗縣檢察院探索“五色”階梯分級處遇工作法。根據罪錯未成年人所涉行為性質、日常表現、家庭監護等情況,將罪錯行為分為嚴重涉罪行為(黑)、輕微涉罪行為(紅)、嚴重不良行為(黃)、不良行為(藍)、不端行為(綠)五類,采取黑色打擊、紅色管束、黃色幫教、藍色引導、綠色關注等分級分類矯治措施,制定個性化幫教方案。
2022年8月,三穗縣檢察院在辦理一起9名未成年人涉嫌搶劫犯罪過程中,運用“五色”階梯分級處遇工作法,對涉案人員進行分級處理,干預矯治。對經幫教后屢教不改的3人提起公訴,判處刑罰,3人在服刑期間表現良好,均獲減刑;對未達刑事責任年齡的2人送專門學校教育矯治,2人參加中考且順利從專門學校畢業;對屬于從犯、具有自首情節的4人附條件不起訴,4人均通過考察,獲得不起訴,順利回歸社會。
“在犯罪打擊方面嚴格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堅持懲治也是挽救;對于長期實施違法犯罪活動,屢教不改的,堅決予以刑事處罰;對于能改正自己錯誤的,可以附條件不起訴;對于年齡不滿的改變過去簡單要求家長管理,而是切實開展幫教,實現懲治一案,教育一片。”三穗縣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易云亮說。
新媒體普法+咨詢 助力矛盾糾紛排查化解
短視頻普法、直播帶法、以案釋法……加強網絡法治文化陣地建設,要充分發揮網絡平臺作用,健全完善全媒體法治傳播體系。
隨著短視頻和直播等成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傳播常態,黔東南州司法局用好短視頻短、平、快和群眾喜聞樂見的優勢,用互聯網思維和網言法語,創作900余部普法短視頻在新媒體平臺發布,累計吸引20億人次觀看。
圖為黔東南法治宣傳直播間。
“家人們,你們好,歡迎你們進入‘苗侗普法’直播間,這里是貴州省黔東南州司法局抖音官方直播間……”2022年,黔東南州司法局依托“苗侗普法”新媒體平臺開展法治宣傳直播,邀請律師和州直相關執法部門進駐新媒體直播間,結合法律法規和典型案例開展“直播帶法”。
除此之外,黔東南州司法局以普法為切入點,將矛盾糾紛“預防走在排查前、排查走在調解前、調解走在激化前”融入政務新媒體建設運營,通過開展新媒體普法,從前端預防矛盾糾紛產生。
2024年3月21日,“苗侗普法”后臺接到一網友私信稱遭到毆打,請相關部門幫忙協調,維護合法權益。黔東南州司法局工作人員看到這一留言,立即聯系當事人詢問情況,迅速啟動和黔東南州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聯動機制,當天就成功化解了這起矛盾糾紛。事后,司法局公法中心安排專人進行跟蹤回訪,了解雙方當事人思想狀況,防止雙方之間因其他問題引發新的矛盾糾紛,形成有效閉環。
“在直播間里,可以接觸到大量線下難以發現的法律服務需求和矛盾糾紛線索,我們從網民的留言咨詢中排查潛在的矛盾糾紛,引導網民依法合理表達訴求和依法處理矛盾糾紛,促進將矛盾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黔東南州司法局信息中心副主任田健說,通過對線上法律服務需求和矛盾糾紛線索追根問源,依托線下“一中心一張網十聯戶”機制力量及時跟進排查,可以推動隱性矛盾問題浮出,增強矛盾糾紛排查效果。
2023年以來,黔東南州司法局通過政務新媒體解答群眾法律咨詢200余條,收集轉辦化解矛盾糾紛83件。
講臺+審判臺 普法新模式感受法律威嚴
刑無輕重,用之唯平。非平法之難,思在斷之為難。法庭審判的公正性不僅關系到案件的處理結果、法律威嚴和社會穩定,更對普法宣傳有著重要意義。
黔東南州臺江縣人民法院發揮自身審判職能優勢,以競賽形式創新打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獬豸青苗杯’中學生模擬法庭大賽”,通過參與性、趣味性、競技性,以真實的案例引導青少年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助力青少年在法治的陽光下健康成長。
如何讓學生從“零基礎”快速成長,了解、熟悉、掌握相關法律知識,能在實際比賽中適應庭審、掌控庭審,呈現出精彩對抗?
臺江法院安排業務能力強、經驗豐富的法官助理、書記員與縣民宗局、縣教育局、縣婦聯、團縣委選派人員組成了一支專業指導團隊先上講臺。
團隊成員分配到各支參賽隊擔任指導老師對學生進行專業培訓、個性化指導,讓學生不僅僅是“表演”,更是在知曉違法犯罪成本的基礎上進行“真實出演”。
在模擬法庭中,學生們分別擔任法官、檢察官、書記員、司法警察、被告人和辯護人,圍繞抽簽選定的案由,指導老師組織學生對涉及到的刑事訴訟法、刑法條文進行學習,并結合一些簡單的案例進行剖析式教學,指導學生根據自己扮演的法官、檢察官、律師、被告人等角色分析角色心理,撰寫審理提綱、起訴書、代理詞、悔過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零距離”感受法律的威嚴。
模擬法庭不僅是法治教育課,更是成長必修課。臺江縣人民法院相關負責人表示,法院將充分利用好“模擬法庭”這一平臺,從未成年人身心成長的實際出發,力求以鮮活、新穎的法治教育方式,廣泛吸引學生參與,使學生在實踐中了解社會,增長知識,達到課堂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統一,認知教育和實踐教育相統一。
法治日報全媒體見習記者 邢國涵 任銳 記者 常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