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30日,熠杉國際教育集團首席執行官梁嚴受邀參加第十五屆哈佛中國教育論壇活動“智啟未來:AI如何重塑中國教育生態”并發表演講。秉持“啟迪、創新、影響”的使命,論壇旨在連接中美教育學者、政策制定者及各界領袖精英,開展教育領域前沿的學術探討并支持觀點交鋒。
受邀出席論壇的嘉賓包括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Kevin Rudd) 、波士頓市長吳弭(Michelle Wu)、 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黃屏、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前所長柯偉林(William Kirby)、UWC聯合創始人、哈佛中心(上海)執行董事王頤、《鄧小平時代》作者傅高義(Ezra Vogel)、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進中央常務副主席朱永新、前昆山杜克大學校長劉經南等眾多行業翹楚、思想行動領袖。
熠杉國際教育集團首席執行官、哈佛國際發展中心大使梁嚴受邀出席,并發表并談及了多個關于教育與AI的觀點。本次活動圍繞AI時代下的教育變革展開,涵蓋了AI時代下的升學之路、AI時代下的高等教育變革以及AI時代下的招生官如何定義未來人才三大主題。在“產學研視角下的未來教育模式展望”論壇環節,梁嚴就AI如何重新定義未來教育的核心要素闡述了觀點。針對AI技術如何重塑教育的核心元素,梁嚴指出,AI的應用將會顯著改變未來的教育方式,使個性化學習成為可能。在AI的助力下,未來學生在課堂上將更多地進行觀點討論,而非單純地獲取知識。此外,AI還能幫助教師更高效地進行課程設計,快速建立知識框架,從而提升教學效率。 在學生評估方面,AI將支持更全面、多維度的評價,有助于提升教育評估體系的完備性。同時,AI能夠連接教育與產業,通過分析行業需求,使人才培養更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
面對AI驅動下的教育挑戰和變革,梁嚴認為,AI在邏輯推理和常識理解上的局限性會限制其在教育中的應用,因此需要發展能夠理解人類思維的目標驅動型AI。同時,他強調過度依賴AI可能會削弱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同時這也會削減教育中人與人互動的情感價值。因此,AI應作為輔助工具,避免其取代人類教學。此外,梁嚴還指出了AI在教育中存在的數據安全和隱私風險,建議通過立法加強信息保護,以確保各環節的合規性與安全性。
世界聯合學院(UWC中國常熟)創校董事韋斯利強調,在AI時代,教育應從知識傳授轉向能力培養,特別是批判性思維、創造力和溝通能力。他指出,AI工具雖能輔助學習,但過度依賴會削弱學生的獨立能力。因此,學校應結合多樣化評估方式,考察學生的真實水平,并通過項目式學習(PBL)為學生創造更多探索與創新的空間。
哈佛中國創新與投資峰會主席、哈佛大學艾什中心研究員阿爾文指出,AI在教育中的應用可能加劇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教育差距。他建議通過國際合作和政策支持,將AI教育作為公共資源管理,確保其廣泛可及性。他還強調,學校應教會學生如何利用AI打造個性化學習助手,提升競爭力。
波士頓大學韋洛克教育與人類發展學院教授邁克爾·張主張,AI教育技術應以學生的真實需求為出發點,而非僅聚焦于現有教學模式。他認為,教育工作者應重新定義學生在教育體系中的角色,讓學生成為技術創新和教育公平的推動者,從而構建更具包容性的高等教育環境。
此次哈佛中國教育論壇活動通過產、學、研三個視角,將業內需求與學術研究相結合,搭建學術界與產業界溝通的橋梁,賦能人才流動與信息交流。在本次論壇中,熠杉國際教育集團首席執行官梁嚴與全球教育界的杰出領袖、實踐者和創新者進行了深入交流。他代表集團表達了致力于培養具有卓越領導力的全球新一代杰出青年,并持續為縮小知識差距等教育挑戰貢獻力量的決心。(蔡東江、袁幸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