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3毫米,這是OPPO最新產品的厚度。Find N5不僅成為目前全球最薄折疊旗艦手機,也成為OPPO全球戰略的新起點。
文|周路平
編|游勇
出海和AI現在是中國企業的時代命題,但出海怎么走、往哪走,背后有無數個坑,先行者的經驗無疑是非常寶貴的財富。
在中國企業積極走向海外市場的大背景下,OPPO成了多個商學院的研究案例,包括長江商學院和清華經管學院先后都將OPPO作為新時代中企出海的典型案例進行解讀。
比如長江商學院教授李偉提到,扎根本土是OPPO成功出海的秘訣,把產品賣出去只是一種結果,想真正實現本地化運營的企業,需要回答“能為當地帶來什么”的根本性問題。而香港創業創新研究院院長曹仰鋒則認為,OPPO的全球化策略由易到難,由點到面,減少了試錯成本,提高了成功率。
根據IDC的數據顯示,OPPO在2024年的出貨量全球排名第四。而OPPO的業務已經覆蓋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海外貢獻的收入也占到了OPPO總營收的近六成,是一家名副其實的全球化公司。
手機和家電、新能源等都是目前出海最積極、也是全球化經營程度最深的行業,無論是市場份額,還是全球競爭力,都有目共睹。
但如果扒開表面五彩斑斕的外殼,會發現其內核無非是產品、用戶、營銷、經營模式等這些所有出海企業都能意識到的東西。而OPPO如何去執行這個戰略,如何去正確地做事,是外界最感興趣也是最有價值的部分。
01
一年跑23個國家,
用戶需求導向是第一性原理
薄,太薄了。
這是所有人上手體驗OPPO Find N5折疊機之后的最直觀感受。8.93毫米,一個比直板旗艦還薄的存在,讓潛心打磨一年多的OPPO Find N5成為全球最薄的折疊旗艦。而且通過航天級的鈦合金3D打印技術,打破了折疊機在堅固耐用、輕薄便攜與產品美觀之間的不可能三角。
OPPO之所以花了一年多時間死磕“薄”,因為這決定了折疊機的使用體驗,這也是當下折疊屏用戶最關心的演進方向之一。
以用戶需求為導向,已經成了OPPO在產品開發上的圣經。過去一年,OPPO高層有一個明顯的動作,就是奔赴全國各地,面對面去做用戶調研和訪談,以用戶需求為導向去做產品和市場的布局。
“我們最擔心的問題是,我們不了解消費者。”OPPO海外營銷服總裁張洲川說,每次進入一個新的市場,OPPO都會花大量時間去做市場調研和用戶研究。
“我們定位某個市場時,最開始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對消費者的理解和洞察。”張洲川去年走訪了全球23個國家,光歐洲張洲川就去了三次,深入當地消費者的日常生活,去了解足球,看當地演唱會。
他幾乎不看當地的銷量情況,而是不停去找用戶聊,找經銷商和導購聊,了解當地用戶的真實需求和重點場景,然后反饋到產品端。
OPPO經常提及的一個典型例子是,當年OPPO去“萬島之國”印尼考察,發現島與島之間都是通過公交船聯系,而船上信號很弱,所以OPPO專門針對這個場景做了網絡優化。后來,這個經驗也被借鑒到了菲律賓,因為菲律賓有大量海員,而船舶在停泊靠岸時,也遇到信號弱的難題。
在印尼,當地高端用戶喜歡商務場合在大折疊屏手機上用手寫筆寫字。所以,OPPO在Find N3發售時,將手寫筆作為了大折疊屏手機的贈品,取得了很好的銷量。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因為東南亞位于赤道附近,日照強烈,如果手機屏幕亮度不夠,會導致屏幕在戶外看不清,OPPO就設計了高亮的屏幕。另外,當地雨水多,防水是一個剛需,OPPO就在一些中低端機型上也著重解決了防水需求。
這些都是坐在鋼鐵森林的辦公室里無法感知到的用戶痛點。而從用戶需求出發的策略讓OPPO在東南亞市場大獲成功。最新的數據是,OPPO在東南亞以18%的市場份額排行第一。
當這些經驗在其他地方復制時,OPPO的全球化之路也得以在全球各地開花結果。
2018年,OPPO開始開拓歐洲市場。這里與熟悉的東南亞市場有很大差異,歐洲的消費能力高,品牌意識強,但銷售渠道相對分散,用戶既習慣通過運營商購買合約機,也傾向于通過在線下零售店或者電商渠道購買裸機。最終,OPPO采取運營商渠道和公開渠道相結合的方式來建立一體化的銷售網絡。
2020年進入墨西哥市場時,當地的主力消費人群會選擇300美元以下的手機。但OPPO在充分調研之后,放棄了先做低端再做高端的打法,而是通過與當地運營商合作,將400~500美元價位段作為核心市場,與三星競爭。
另外,基于拉美社交人群熱衷于具備炫耀屬性的產品功能,OPPO也推出了一個前后攝像頭可以同時拍攝的功能,一邊拍攝眼前的美景,一邊拍攝自己的表情,這項創新功能在拉美大獲成功。
結果就是,OPPO不僅三年沖進墨西哥市場前四,并站穩400-500美元價位段市場第一,占該價位段65%份額。
當“用戶需求導向”成為產品開發的第一性原理之后,充分的調研和用戶需求理解,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出海的成功率。
02
出海終極形態:
做成本地品牌
當年外資進入中國市場時,都會喊一個口號:在中國,為中國。不少國際巨頭在中國市場的經營都相當出色。典型的是日用消費品行業,像飄柔、海飛絲、舒膚佳,很多人都以為是國產品牌,但實際上是美國日化巨頭寶潔旗下的產品。這樣的本土化策略無疑相當成功。
所以,當中國企業走出去時,也需要考慮如何“在當地,為當地”。
早年間,很多企業的出海更多是賣貨思維,把產品直接批發給當地經銷商,然后由他們自己去開拓。
這樣的模式很難持久,更無法在品牌與消費者之間建立直接的聯系。OPPO希望進入一個市場,就能扎根當地,比如建設包括生產、銷售和服務在內的本地化團隊。
OPPO已經在印度、印尼、土耳其、巴基斯坦、孟加拉、巴西、埃及等7個國家建立了制造中心。雖然這個做法有很多商業角度的考量,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的先進制造工藝在輸出海外時,不僅解決了當地的就業,也提升了當地的制造水平,培養了一批懂技術和管理的員工,受到了當地政府和民間的歡迎。
這意味著,出海沒有一味地攫取當地的市場份額和資源,不是只考慮賺錢,也在為當地服務,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這是健康長續經營的關鍵。
比如在墨西哥,OPPO就重視年輕人群體,希望給他們打造了一個開放、積極、進取的文化氛圍,辦公室里沒有中文,只講英語或西語,讓本地員工將公司當作一個單純的墨西哥本土企業,大家都有同樣的發展機會。同時以高提成激發員工積極性,多干多得,上不封頂,突出公平。
而且,本地團隊在當地事務上擁有足夠的決策權。
“我們其實沒有所謂的總部,我們的心態是服務國家和本地市場。”張洲川說,所有的方案以本地團隊為主進行討論。而總部更多是在后臺給前線賦能,比如搭建IT系統、做好財務和法律上的支撐,把先進打法落地到各個市場。
日本家電企業當年就曾遇到這類問題,所有決策都是總部說了算,各地市場沒有決策權,導致市場反應遲鈍,新品推出緩慢,逐漸失去了競爭力。如今,日本家電企業已經從當年的呼風喚雨,到現在基本被中韓兩國的品牌所蠶食。
精準的市場營銷在全球化品牌打造中也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OPPO每進入一個新的市場,基本都會選擇當地的網紅明星代言,或者贊助體育賽事的形式,快速打開品牌知名度。
在歐洲,足球文化盛行,OPPO不僅在去年與歐冠續簽了三年,還在今年簽約了巴薩球星亞馬爾作為品牌代言人,幫助OPPO打響了知名度。
當年在開拓埃及市場時,OPPO也希望能通過足球營銷來提升口碑和認可度。但當時,埃及足球聯賽的球隊,前兩名都被國內友商贊助了,OPPO就另辟蹊徑,一口氣贊助了剩余的15支球隊,快速打開局面。甚至,OPPO還助力埃及足球走到了世界杯。2024年9月底,OPPO在埃及建立工廠開始本地化生產手機。
“全球本地化”是所有品牌都希望達成的目標,但OPPO的經驗表明,要真正做成本地品牌,不僅僅需要資金的投入,更需要對所在地耐心且精細地耕耘,需要長期主義。
02
OPPO出海三板斧:
由易到難、廠商一體、高價值出海
在“全球本地化”的戰略大方向之下,外界也非常好奇,OPPO在戰術執行上有哪些出海的經驗。
其實,攤開OPPO的全球化地圖會發現,這里經歷了一個從近到遠,由易到難的完整過程。從2009年進入東南亞,到2018年進入歐洲,再到2020年進入南美。
最早出海的是在東南亞,這里離中國近,商業模式相通,文化相近,華人眾多。在這片市場耕耘也相對容易,成了OPPO的海外糧倉。而現在積累了足夠的產品能力和市場經驗之后,最終OPPO把觸角伸向了最難啃的歐洲和南美市場。這種策略能最大程度地降低出海風險,提高成功率。
巴西曾是讓無數廠商感到畏懼的市場,這里復雜的稅收制度和本地化生產的要求,讓一眾企業吃了不少苦頭,但龐大的消費人群又讓很多廠商難以舍棄。作為OPPO全球化版圖的高潛市場,OPPO在巴西投入了很大的資源,派出精兵強將,比如為了跟巴西當地最大的渠道商合作,OPPO通過前期的合作試水和本分的經營理念,最終得到了對方的認可。
除了路徑的選擇,OPPO還有一個深刻認知是,不陷入價格戰,強調高價值出海。
早年在開拓東南亞和中東非市場時,OPPO的總體策略還是以中低端的性價比手機去開拓海外市場,站穩腳跟后再逐步向高端滲透。但這幾年的一個明顯變化是,起步就是中高端產品。比如2024年進入墨西哥時,主推的就是OPPO最高端的直板旗艦Find X8 Pro。
而剛剛發布的Find N5折疊屏手機,不僅在深圳設有會場,在新加坡也同步進行,這是OPPO折疊旗艦第一次全球同步發售。
這個動作有兩層含義:一是國內和海外市場被OPPO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最核心的高端機型得以在第一時間銷往全球,讓全球用戶都能第一時間獲得最佳手機體驗;二是OPPO在海外市場不再是以中低端產品線來沖擊銷量,而是要走向高端,以創新的產品和本地化經營,去搶占蘋果和三星的市場。
另外,在出海路上,OPPO還有一個獨特的做法,就是被外人津津樂道的是“廠商一體化”模式。所謂廠就是品牌方OPPO,商就是代理商。這也是OPPO在國內的成功經驗。這些代理商雖然不是OPPO的員工,也沒有直接的上下級匯報關系,但經歷了風風雨雨,雙方已經足夠信任,配合默契。
所以,OPPO在海外市場開拓時,絕大多數國家都是帶著國內的代理商一起,去海外市場搭建經銷體系,相當于OPPO和代理商在海外再創業。而少數幾個地方是因為現有經銷商的能力還沒有完全到位,OPPO希望自己先趟出一條路,再交給伙伴。
這樣做的好處在于,OPPO和經銷商屬于兩個獨立的公司,經銷商會更加有積極性。而OPPO則通過中后臺的能力建設,給前線的經銷商賦能,包括人才梯隊建設,后臺的運營能力和數字化工具等。
從實際結果來看,這套模式已經在海外成功運轉。
客觀說,中企出海其實沒有那么多高深莫測的法寶。但回顧OPPO全球化來時的路,會發現其實很多果實都是長期埋下的伏筆,并沒有什么是一觸而就,更沒有寄希望于一朝一夕之功,比如不去打價格戰,不關心銷量,只關心做正確的事以及如何正確地做事。
這些聽起來非常樸素的價值觀,恰恰成了OPPO能順利走出去的原點。
如今,通過直板和折疊雙旗艦戰略的布局和海量的專利積累,OPPO的海外高端化布局已經在起勢。未來,或許能看到關于OPPO如何變成一個全球化高端品牌和高價值出海的商學院新案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