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鼾并不是睡得香,而是一種病癥,且與諸多慢性病相關,不可掉以輕心。近期發表的中國慢性病前瞻性研究最新數據顯示,經常打鼾顯著增加亞洲人冠心病風險,且與體重質量指數無關,干預打鼾或可降低患病幾率。
常打鼾冠心病風險高
研究納入49萬余名成年人。研究表明,經常打鼾不僅會顯著增加冠心病、心梗以及穩定型心絞痛的發病風險,而且這種因果關聯獨立于體重質量指數。
研究顯示,打鼾和習慣性打鼾均與冠心病和心梗密切相關,習慣性打鼾也與穩定性心絞痛有關。這種關聯在非肥胖參與者中依然顯著。進一步分析證實,基因預測的習慣性打鼾與冠心病和心梗顯著相關。
進一步調整體重質量指數后,習慣性打鼾仍是心梗和冠心病的獨立影響因素,對穩定性心絞痛的影響依然存在。研究未發現心血管疾病與打鼾特征之間的反向關聯。
研究團隊指出,這些發現意義重大。鑒于經常打鼾與冠心病之間的緊密因果關系,未來針對打鼾的有效干預或成為降低亞洲人群冠心病風險的重要手段。
此前,中國慢病前瞻性研究分析就表明,不到50歲的中青年人,如果打鼾,心血管病風險就會增加。研究顯示,在考慮了心血管病危險因素后,有習慣性打鼾的青年人,心血管病風險增加了11%。
打鼾與糖尿病、高血壓、中風等相關
打鼾還與其他慢性病相關。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研究人員的研究發現,中年人打鼾頻次越多,聲音越大,其高甘油三酯血癥風險越高。研究顯示,與不打鼾者相比,打鼾聲音特別高的人,高甘油三酯血癥患病風險增加34%。其中的機制可能是,打鼾引起的慢性間歇性缺氧刺激機體產生氧化應激,引起胰島素抵抗,增加糖異生,從而增加高甘油三酯水平。此外,由慢性間歇性缺氧引起調控高甘油三酯等合成所需酶表達的重要轉錄因子的上調,也會增加高甘油三酯的合成。
一項澳大利亞的研究表明,夜間經常打鼾與血壓升高和高血壓未控制有關,這與是否有睡眠呼吸暫停及其嚴重程度均無關。
《柳葉刀》子刊發表的一項基于中國慢性病前瞻性研究的孟德爾隨機化研究表明,打鼾與中風之間為因果關聯,打鼾與中風、出血性中風、缺血性中風風險均呈正相關關系,且兩者之間的關系與肥胖無關。
中國慢性病前瞻性研究稱,經常打鼾的人容易發生糖尿病,打鼾且胖的人最危險。研究者稱,國人保持健康體重和腰圍,可以預防打鼾,進而預防糖尿病。
減重、合理治療有助控制打鼾
那么,怎樣更好地控制打鼾呢?
打鼾醫學上稱之為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中國醫師協會睡眠醫學專業委員會發布的指南指出:超重患者(體重質量指數≥23)應鼓勵減重;肥胖患者可據病情手術減重;戒煙酒、慎用鎮靜催眠藥物及其他可引起或加重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的藥物;建議體位治療,包括側臥位睡眠、適當抬高床頭;持續氣道正壓通氣為一線治療手段;口腔矯治器可作為單純鼾癥和輕、中度患者的一線治療方法,可與手術等聯用治療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單獨鼻腔手術并不能有效降低呼吸暫停低通氣指數,故不推薦作為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的一線治療;推薦術前呼吸暫停低通氣指數<30次/小時的扁桃體肥大患者行單純扁桃體切除術。還可根據具體情況實施其他手術。
轉載請注明來源保健時報微信公眾號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內圖片來自版權圖庫
記者 || 燕聲
編輯 || 顏紅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