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是人體多數營養物質與代謝廢物的“載體”,其循環往復的流動能夠幫助我們穩定每日必須的新陳代謝。然而,當血液出現不正常的凝固狀態時,便會在血管內部形成大小不一的血塊,這就是血栓。
血栓形成后,不僅會阻塞正常的血液流動,還會加深血管硬化與老化趨勢,提高多種血管疾病的突發風險。因此,警惕自身血栓形成狀態對中老年朋友而言十分關鍵。體內若有血栓,雙腳往往會先給出征兆,身體如有這4個異常表現,可得保持謹慎,盡早就醫方能無患。
1.足部腫脹
下肢深靜脈形成血栓阻塞時,人體血液回流受阻,會導致液體在腳和腿部積聚,形成水腫。故而下肢血栓患者常會出現單側或雙側腳部和小腿腫脹的現象。具體表現為腳和腳踝明顯腫脹,按壓時可能留下凹陷的指痕。腫脹通常是持續性且逐漸加重,站立或行走一段時間后癥狀更加明顯。
足部腫脹對人們的行動能力影響不小,如若病發,切莫強撐,須得趁早予以治療。
2.皮膚變色
血栓導致血液流動受阻后,身體局部組織無法獲得充足的氧氣和營養,便可能導致足部皮膚顏色發生變化。如果動脈血栓影響動脈血流供應,足部會呈現蒼白色;如果靜脈血栓導致血液滯留,皮膚可能變成青紫或暗紅色。患者可根據顏色變化態勢,預估自身病情狀況。
對慢性血管病患者而言,如果血液循環長時間受阻,則可能導致足部發暗或出現斑點狀的顏色變化。
3.足部冰冷
血栓阻塞會導致腳部的血液流量減少甚至于趨近停止,影響局部的溫度調節能力。這又以動脈血栓尤為嚴重,因為動脈負責將含氧血液輸送到腳部,阻塞后會使足部供血不足,導致腳部冰冷。
血栓患者往往會感到雙腳發冷發麻,甚至在溫暖環境中也會感覺冰涼。觸摸時,足部溫度明顯低于身體其他部位,且很難通過肢體活動的方式恢復正常溫度。如有類似情況,別忘了早日檢查。
4.足部疼痛
血栓引起的血液循環不暢會導致局部組織缺氧,引發疼痛。靜脈血栓形成后,血液滯留在腳部,導致局部壓力增大,進而引發疼痛感或沉重感。而動脈血栓阻塞時,腳部缺乏足夠的血液供應,也會導致缺血性疼痛。
患者可能會感到腳部或小腿部位有持續性的鈍痛、脹痛或沉重感,尤其在行走或站立時疼痛加劇。這種疼痛有時還可能在休息時加重,以至于干涉睡眠質量高低。
總之,血栓的形成往往是一個慢性漸進的過程,倘若能夠在病情早期察覺風險,根據自身實際予以治療,則大概率能夠將風險控制在限度以內,可別因為嫌麻煩而忽視檢查,釀成終身憾事。
【本圖文由“醫者榮耀”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錦葵,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復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