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夢琦
編輯:喻淑琴
圖源:攝圖網
“食在廣州”是廣州著名的城市品牌。截至目前,成都、順德、澳門等六個城市已榮獲“世界美食之都”稱號,福州、泉州等城市也正在積極申請中,“食在廣州”的名片亟待擦亮。
餐飲品牌關系產業的全鏈條。面對食材“鮮”味流失、消費場景單一、品牌傳播乏力等一系列問題,廣州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期間,廣州市人大代表、廣東省餐飲服務行業協會秘書長程鋼提出《重振“食在廣州”城市品牌》的有關建議。
1
“鮮”雞復位,搞活“外擺位”消費
“無雞不成宴”是廣州千年飲食文化的核心標識。出于禽類疫情防控需要,廣州長效實施了多項家禽“集中屠宰、冷鏈配送、生鮮上市”的政策。
“這一政策雖然有助于防控禽類疫情,卻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鮮’字當頭的文化精髓,‘白切雞’等名菜甚至‘食之無味’。”程鋼對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表示。對此,他建議由廣州市市場監管部門立項開展“餐廳現宰雞場所配置與宰殺標準”制定,以最高禽類疫情防控標準為第一基準,全面參照國內外各項技術參數,設定最高標準與審批條件。同時,建議政府按相關集中屠宰標準嚴格審核熱鮮雞企業,采取數字化采集方式匹配統計,并逐步規范餐飲企業采購渠道。
廣州市人大代表、廣東省餐飲服務行業協會秘書長 程鋼。田亦瑾 攝
在餐飲體系的市場端,程鋼還提出關于支持“外擺位”規范發展,以“煙火氣”繁榮消費的建議。
經初步調研,上海、北京、成都、南京、鄭州、常州、寧夏等全國多地已圍繞“外擺位”出臺相關政策,以促進消費復蘇和經濟繁榮,尤其是《上海市黃浦區“外擺位”實施意見(試行)》,將“外擺位”升級為具體法規,明確其定義和管理細則,可作為借鑒。具體地,程鋼建議,應出臺政策或實施細則,合理劃定外擺區域;審慎監管外擺區域的安全衛生、噪音、光污染等問題;鼓勵企業推出非遺報刊亭、快閃店等創新外擺模式。
2
開發“食在廣州”APP,擦亮城市名片
作為一座擁有2200多年歷史的國際大都市,廣州美食承載著嶺南飲食文化的精髓,也是城市軟實力的重要體現。
“雖然廣州美食文化底蘊深厚,但品牌傳播卻顯得有些滯后。”程鋼表示,順德的《尋味順德》美食紀錄片不僅在國內引發熱議,還通過社交媒體走向國際。廣州在城市的美食品牌傳播方面仍然缺乏系統性、國際化的設計,也沒有充分利用社交平臺進行數字營銷。
對此,他建議構建國際級品牌識別系統,設計符合國際標準的多語言品牌路標,方便國際游客使用;在城市入口、交通樞紐、高速公路設置“食在廣州”廣告牌等媒介標識,擴大品牌可見度。
營銷內容方面,程鋼表示可針對陶陶居、廣州酒家等百年老店,拍攝“老字號傳承”“粵菜創新”等主題的美食紀錄片,也可以聚焦廣州的夜市文化拍攝短視頻,展現腸粉、煲仔飯、糖水、涼茶等街頭美食的魅力。數字交互方面,建議開發“食在廣州”APP,為游客提供個性化美食推薦和路線導航服務。
本期編輯 丹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