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西蒙
注意:本文有劇透
盡管《哪吒之魔童鬧海》創下了歷史級的票房,也讓“大眾已經對電影失去興趣”的擔憂煙消云散,但電影院沒法只靠一部電影撐下去,如果后續沒有吸引觀眾的電影持續頂上來,那等《哪吒》下了線,電影院又會恢復門可羅雀的狀況。
值得欣喜的是,從已定檔的后續片單來看,今年還有不少值得期待的電影。除了慣例的好萊塢大片外,我們還會看到許多多元化的小眾佳作,打頭炮的便是最近上映的臺灣驚悚喜劇《詭才之道》。
本片去年在香港和臺灣地區上映后好評如潮,上周開啟點映后,豆瓣評分從7.4一路上升到7.8。如果不考慮重映的《花樣年華》,那本片就是春節后口碑最好的院線片。
《詭才之道》海報
從類型上說,《詭才之道》屬于大陸電影市場極其稀有的鬼片。嚴格來說,大陸院線之前也引進過鬼片(比如去年的《看不見的朋友》),但走的都是溫情治愈路線,像《詭才之道》這種主打驚悚風格的還真是頭一遭。
熟悉臺灣電影的人都知道,鬼片是臺灣電影中的熱門類型,每年都能出幾部引起討論的作品。這和臺灣獨特的社會文化密不可分,臺灣堪稱是民間信仰的大熔爐,從儒釋道、基督教、少數民族信仰,再到從大陸傳過去的地方信仰(比如媽祖),你在臺灣能看到各種不同的信仰體系。在這種大環境下,鬼神觀念已經成為了臺灣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到了上世紀90年代,電視綜藝欄目進一步推動了靈異話題的傳播和流行。最經典的就是臺視推出的《鬼話連篇》欄目,主持人會邀請明星(不乏梁朝偉、周華健、曾志偉這種大佬)分享自己遇到的靈異事件,還會安排各種“專家”對靈異事件進行分析,甚至找一些所謂的靈能力者進行現場表演。
這種刺激有趣的內容自然廣受大眾歡迎。《鬼話連篇》爆紅之后,其他電視臺的靈異欄目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為之后鬼片的繁榮打下了群眾基礎。
而讓臺灣電影人真正意識到鬼片潛力的,則是2002年上映的華語經典恐怖片《雙瞳》。相比過去老套的“鬼怪殺人”情節,《雙瞳》將道教修仙和懸疑犯罪、政治斗爭、現代科技等元素融合,把重點從鬼怪的恐怖轉到了人心的幽暗上,給中式恐怖片蹚出了一條新路。
最終,《雙瞳》以8200萬元新臺幣拿下當年臺灣本土電影票房冠軍,既展現了靈異題材結合現代元素的豐富可能性,也證明了這一方向的市場前途。
在《雙瞳》的啟發下,臺灣電影人積極吸收其他類型片的元素,從形式和內容上不斷創新,誕生了一大批富有特色的鬼片。比如采用偽紀錄片形式的《咒》,探討同志話題的《關于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結合網絡直播元素的《女鬼橋》等等。鬼片不再是“驚悚恐怖”的代名詞,而是可以加入不同食材、調配出各種味道的“湯底”。
這次上映的《詭才之道》就是借著鬼片設定講了一出內卷時代的驚悚喜劇。在電影的世界觀中,如果死人被活人遺忘,那鬼魂就會魂飛魄散。為了能一直留在人間,鬼就需要鬼委會頒發的厲鬼證,而只有那些能完成業績指標(通過不斷嚇人來獲得紙錢和貢品)的厲鬼才能續簽厲鬼證。
電影的女主角“同學”是一個平凡無奇、毫無特長的廢柴鬼,陰差陽錯之下被過氣鬼后凱薩琳的經紀人看中,希望培養她創造新的都市怪談,順帶幫處于低谷的凱薩琳完成業績指標。讓“同學”沒想到的是,如今做鬼居然比做人還內卷……
作為一部驚悚喜劇,《詭才之道》的笑點主要來自對都市怪談的解構。電影里的鬼并不存在什么飛天入地的超能力,非要說和活人有什么不同,那就是能隱身+死不了。
所謂的都市怪談其實是靠團隊搭配+個人能力表演的一出舞臺秀:跑得比汽車還快的女鬼是打扮相似的三人組交替出現;房間里突然出現的照片是趁住客上廁所時拼死拼活貼上去的;瞬間移動是趁人不注意靠著敏捷身手飛檐走壁過去。
正所謂“吃得苦中苦,方為鬼上鬼”,為了達成這些演出效果,厲鬼們每天都要進行各種艱苦的訓練(下腰、拉筋、匍匐前進……),讓女主不由得發出“做鬼怎么比做人還要累”的悲鳴。
《詭才之道》劇照
為了進一步解構都市怪談增加喜劇效果,《詭才之道》干脆把鬼界拍成了臺灣娛樂圈。有報道最新鬼界熱點的周刊和電視節目,有每年頒發最佳厲鬼獎的金鬼獎,還有讓優秀厲鬼分享人生經歷的名鬼會客室。最后一幕更是把鬼嚇人拍成了網絡直播,配合各種彈幕和解說評論,歡快的氛圍讓人幾乎忘記了是在看鬼片。
《詭才之道》劇照
不過大家也不必擔心因為這些解構失去了驚悚感,電影里幾幕高潮戲份的尺度和感官沖擊力還是非常足的,在大銀幕上看著過癮。
《詭才之道》劇照
在情感主題上,《詭才之道》把批判矛頭對準了績優主義。女主的父親是中國人都很熟悉的望女成鳳式家長,他不斷鼓勵女主向優秀的姐姐學習,拿回一堆獎狀擺滿展示柜,給女主植入“足夠優秀才值得被看見被愛”的思想鋼印。
電影對父親的塑造可以說不落俗套,編劇并沒有把父親描寫成類似去年港片《年少日記》里那種蠻不講理、動輒打罵的虎父,反而給了父親不少看似“正面”的描寫:女主成績不好時父親并沒有批評她,而是說“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甚至還會自己制作一張假的獎狀送給女兒,認為這會成為她以后進步的動力。
相比咄咄逼人的虎父,這種溫情式家長更難應對。虎父會激起孩子本能的反抗,而溫情式家長連反抗的機會都沒給孩子,他只會讓孩子感到愧疚,深信是自己做得不夠好,在自責和內耗中屢戰屢敗,讓自己遍體鱗傷。
女主生前內心最大的困惑和恐懼就是:萬一我努力到最后還是沒有變得優秀,不能被別人看見要怎么辦?可惜她在找到答案前就不幸去世。死亡原因也充滿了黑色幽默:地震時被擺滿獎狀的展示柜倒下砸死。
《詭才之道》劇照
活著時沒找到的答案死了后還是要繼續找。在業績不達標就要魂飛魄散的內卷鬼界,毫無特長的女主能否順利存活便是電影后半段的懸念。
坦白說,電影后半段對這個主題的處理并不算好,多少有點避重就輕、強行包餃子。女主在經歷種種波折之后終于找到了生前困惑的答案:不用成為優秀的孩子也可以,自然會有愛你的人去看見你。
但這個答案基本是用臺詞直塞到觀眾眼前,并沒有通過劇情充分表現。最后女主和伙伴們看似擺脫了內卷的惡性競爭,轉而以更自在放松的躺平方式生活,但仔細想想就會發現,她們只是“不爭第一”罷了,從整個鬼界來看她們依然屬于優秀的那一撥。
換句話說,對于電影提出的問題“不做TOP1是否就不值得被愛”,如果結尾只看情節不看臺詞,那我們得出的答案是“不做TOP1也可以,放輕松些做TOP10吧”。但要是再追問一句“如果我連TOP10也做不到呢?”那電影就沒法回答了,畢竟在電影的世界觀里,那些真正普通的鬼都已經魂飛魄散了。
好在《詭才之道》本質上還是以感官刺激為主的娛樂片,對主題的避重就輕并不影響整體觀感,后半段兩位鬼后攜手嚇人的高潮戲碼也確實能讓人嗨到,絕對值回票價。
最后提醒大家,電影出字幕后依然有一系列彩蛋,包括片尾曲歌詞在內有不少有趣內容,不要看到字幕就急著走哦。
聲明:我們是澎湃新聞文化娛樂部的微信公眾號,欄目官方微博為“澎湃有戲”,唯一的APP叫“澎湃新聞”。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有戲”欄目,未經授權,謝絕轉載。轉發朋友圈請隨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