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山清水秀的梨花鎮,生活著一戶姓吳的人家。
吳家人丁不算興旺,卻也溫馨和睦,家中育有一兒一女。
大女兒英茹,善良純真,溫柔似水。
小兒子英華,驕縱蠻橫、自私自利,是個十足的“兩面派”,人前慣會做功夫,嘴巴甜得像抹了蜜,總能在長輩面前巧舌如簧,哄得他們眉開眼笑,沒少為自己謀取私利。
平日里,家中的大小事務,作為長姐的英茹總是默默承擔。
天還未亮,她便早早起床,生火做飯。那裊裊炊煙,便是她一天辛勤勞作的開始。飯后,又忙著洗衣、掃地、整理家務,一刻也不得閑。
而英華呢,總是在一旁嬉戲玩耍,逍遙自在。
可每當父母的身影出現,他便像變了個人似的,立刻沖上前去,搶過姐姐手中的活計,裝模作樣地干起來。
父母見了,滿心歡喜,直夸他是個懂事孝順的好孩子,卻不知這一切不過是他的表面功夫罷了。
在吃穿用度上,吳家夫婦對兒子也是寵愛有加。英華吃的用的,雖不算極品,卻也是家里能給出來最好的條件了。平日在家,也幾乎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
而英茹為了減輕父母的負擔,總是省吃儉用。她的衣服大多是粗布麻衣,甚至還有補丁,卻甘之如飴。
英茹十二歲那年,在街頭撿到一只受傷的流浪狗。她將小狗帶回家好生照養。很快,小狗恢復了活力,每天跟在她后面跑。
英華見了,心中嫉妒不已。趁著姐姐不在,伸手就想去抓小狗,小狗嚇得汪汪直叫,躲到了角落里。英華抓它不著,哭鬧不休。
吳父吳母覺得流浪狗不干凈,怕兒子染上什么疾病,便不讓他和狗玩。結果越是得不到,英華這心里就越發心癢癢。
為了哄兒子開心,吳家夫婦從村里一戶人家那買來了一只可愛的小貓。英華摸著小貓,立刻喜笑顏開,天天將它抱在懷里,愛不釋手。
然而,小貓剛到家的第二天就出事了,被家中的狗咬死了。
原本吳家夫婦只當是普通的貓狗打架,然而當小兒子一跑到他們面前哭著喊著說是姐姐的錯時,夫妻倆便立刻不分青紅皂白指責起大女兒來。
為了安撫好兒子,他們不顧女兒的苦苦勸阻,將她辛苦養好的小狗給殺了。
此后,吳家夫婦對這個大女兒的態度越發不耐煩,總是覺得她不如小兒子懂事,對她橫挑鼻子豎挑眼。小兒子稍微說幾句姐姐的不是,他們便立刻大動肝火,恨不得將大女兒趕出家門。
對此,英茹卻從未有過怨懟。
轉眼間,英茹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情竇初開的她,在集市上邂逅了一位年輕的屠戶。兩人心意相通,決定廝守一生。
當吳家夫婦得知女兒與一個屠戶相戀時,一方面滿臉不屑,認為拿殺豬刀的太過粗鄙,打心底里瞧不上;可另一方面,他們又高興于終于把大女兒這個累贅給丟出去了,家里可以省下一筆用度,好留給小兒子日后娶媳婦用。
商議親事時,吳家夫婦算計精明,從屠戶那里要了一筆十分豐厚的聘禮,卻只給了女兒微不足道的嫁妝。
幸好英茹的婆家沒有因此而看不起她,而小兩口歷經艱辛終于走到一起,此后的日子也是越過越好。總體而言,英茹嫁人之后的生活要比在娘家時舒坦多了。
過了幾年,英華也到了娶妻成家的年紀。
吳家夫婦一心想為寶貝兒子尋一位賢良淑德的妻子,好照顧他后半輩子的飲食起居。
他們四處打聽,托人說媒,最終相中了鎮上王舉人的女兒劉氏。
這王舉人,在梨花鎮那可是有頭有臉的人物,吳家夫婦認為只有這樣的書香門第之家才配和自己結為親家。
起初,王舉人家根本瞧不上吳英華。來求娶劉氏的人家何其之多,吳家實在太普通了。
可耐不住吳家夫婦給的聘禮太過于豐厚,最終還是答應了這門親事。
原來,這些聘禮有大部分是吳家夫婦當初從女婿那里謀來的,余下部分則是他們夫妻倆多年的積蓄。為了給兒子促成這門親事,夫妻倆可謂是下了血本。
費了好大一番功夫,終于把兒媳劉氏娶進門了。
原以為出生于舉人之家的劉氏,也該是知書達禮、蕙質蘭心的。
卻不想,這劉氏比自己的丈夫還要自私自利,愛慕虛榮,是個十足十的勢利眼。
新婚的喜悅并未持續多久,矛盾便接踵而至。
劉氏嫁入吳家后,本以為會過上富足無憂的生活,卻不想吳家并沒有預想之中那么闊綽。
家中的陳設雖不算簡陋,但與她娘家相比,還是差了許多。她心中的不滿日益橫生,時常對公公婆婆指責叫罵。吳家夫婦為了不讓兒子被外人笑話,只能咬牙忍著。
吳母眼饞許久的上好布匹,一直沒舍得買。兒媳婦一說要,她就不得不掏錢買下來。
衣服做好后,劉氏卻說品質太差,只穿了兩次便擱置在角落里積灰,絲毫不懂得珍惜。看得吳母心中窩火,卻又不好發作。
又有一次,吳父從集市上買了外地運來的水果,本想給全家人嘗嘗鮮。
結果劉氏一見,二話不說,便將水果全部抱進自己的房間,獨自享用。
吳父吳母看著空蕩蕩的果盤,心中滿是無奈。
面對兒媳的種種行為,吳家夫婦只能默默忍受。他們想著,只要兒子能過得幸福,自己受些委屈又算得了什么。
然而,他們的隱忍并沒有換來家庭的和睦,反而讓兒媳越發肆無忌憚,兒子對此也裝聾作啞,不管不顧。
劉氏進門后的第二年,吳母突然病重,自此日日躺在床上,臉色蒼白如紙,身體虛弱得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
小兒子明明在家,卻總是借口往外跑。
每次回來都說是去外面為母親尋好大夫去了,嘴上說得如何如何動人,可卻連為母親打一盆洗臉水這樣的小事都沒做過。
買回來的藥材也是最便宜劣質的,根本不起作用,以至于老母親的病情被拖得越發嚴重。
至于兒媳劉氏,那就更不用說了。見丈夫如此不上心,她更是懶得在公婆面前做戲,每日從飯桌上下來就沒了人影。
吳父白天要出去做活,就剩吳母一個人在家。她想喝口水,喊破了嗓子,也叫不來一個人。明明與兒子兒媳在同一屋檐下,卻得不到他們的半分照料,她心中的絕望和無助可想而知。
到這時候,吳母終于想起自己還有個已經出嫁的大女兒,這才連忙去信聯系。
英茹此時已經懷了孩子,聽聞母親病重,二話不說便挺著大肚子回娘家照顧母親,凡事親力親為,端屎端尿,什么臟活累活都做,仍像過去在家時一樣。
作為女婿的屠戶也跟著回來了,他是個粗人,不大會說話,只知道低頭默默做事,給岳母煎藥燒飯,跑腿忙活,就像伺候親生母親一般細致體貼。
吳母這病十分耗錢,英茹見弟弟弟媳只顧自己花天酒地,卻不肯拿出錢來給母親治病,只得掏出自己的積蓄來。
后來積蓄花光了,她開始變賣自己手里為數不多的幾樣首飾。那都是婚后丈夫送她的,她十分珍惜,平日里也舍不得戴。如今為了救治母親,不得已賣掉換錢。
某天,她聽聞人參對母親的病情有用,便來到街上的藥鋪購買。掌柜認出她是時常給屠戶送飯的媳婦,心地善良,幫過這街頭巷尾的許多人,還幫他送過孫子回家。
聽說英華買人參是為了救治重病的老母親,掌柜特地給她挑了最好的一支,還便宜賣給她了。
英茹道謝后,匆匆將人參帶回去燉了喂給母親。吳母吃了上好的人參,臉色果然好了許多,睡覺終于安穩下來。
這天夜里,英茹睡到半夜,外頭突然電閃雷鳴,卻是沒有下雨。
英茹睡著睡著,突然感覺枕頭變硬了。起身一看,床頭金光閃閃,她的枕頭不知何時竟變成了一袋金子。
英茹高興極了,心想母親的病有救了,要請多少名醫都不在話下。
回到家的英華發現姐姐給母親請了名醫,頓時覺得奇怪:阿姐怎么會有那么多的錢?
英茹扛不住弟弟的一再逼問,不得已將那晚的事告訴了他。
英華在這種事上有得是小聰明,他想:阿姐只是買了一棵人參就被老天爺賞了一袋金子,若我天天給母親吃山珍海味補身子,老天爺看到后,說不定會賞賜我更多的金銀財寶。
于是,他急沖沖拿出自己今日預備尋歡作樂的銀子錢,跑到酒樓里買了一堆剛剛出爐的珍饈美饌,回到家也不管飯菜還滾燙,就強硬地喂給病床上的老母親吃。
吳母不好拒絕兒子的美意,結果就是被燙了一嘴的泡。
且這些食材都是大補之物,對于吳母這副虛弱的病體來說,實在是難以承受。
她剛吃完不久,就感到一陣惡心,隨后便嘔吐起來,原本在大女兒照料下好不容易好轉的病情又開始惡化。
英華哪管這么多,做完這些后滿以為大功告成,只等著老天降下賞賜。
當天夜里,他特地待在家里沒有出去。終于捱到深夜,聽到了他夢寐以求的打雷聲,他興奮得全身血液逆流,跑到門外對著天空大喊:“老天爺,我對母親如此孝順敬愛,您也賞賜我一些金銀珠寶吧!”
話音剛落,一道雷電直直地劈了下來,不偏不倚,正好擊中了英華。英華瞬間痛得失去意識,眼前一黑,隨即昏倒在了地上。
后來,他雖然勉強保住了一條性命,但卻失了神智,整個人癡癡傻傻的,整天只知道張著嘴流口水。劉氏嫌棄不已,與他和離,回了娘家。
鎮上的人再看到吳家小兒子,都會忍不住搖頭嘆息。人們都說,善有善果,惡有惡終。人在做,天在看。那些自以為是的算計,瞞得過身邊的人,難道還瞞得過老天爺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