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開始,西方世界將出現一些重大的事情。
首先,2月24日,將迎來俄烏戰爭三周年紀念日。
因此,從2月23日開始連續三天,我將分別從前世、今生和未來走向三個角度對俄烏戰爭進行分析展望。
其次,2月23日也非常關鍵,是德國舉行聯邦議院選舉的日。
無論是德國極右翼政黨可能會大幅上揚,還是新政府組建后德國的未來走向,這一方面是德國的內部政治事務,另一方面也涉及到歐洲乃至西方整個民主政治走向。
坦率地說,這不僅部分地與俄烏戰爭聯系在一起,同時也與整個由俄烏戰爭所折射出的世界格局,以及世界政治治理方式的變化、走向息息相關。有關這個問題,我也將在今明后三天的文章中,為大家進行點評。
01
長話短說,讓我們直奔今天的主題,也就是俄烏戰爭的前世。
所謂的“前世”,大概可以分為幾個方面。如果從遠的說,可以追溯到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歷史恩怨和淵源。
簡單來說,基輔羅斯作為俄羅斯民族起源之一,決定了俄羅斯對烏克蘭不可能置之度外,不可能袖手旁觀,更不可能放任不管,使其成為西方勢力遏制俄羅斯的前沿陣地。
更不要說,這還涉及到一些在普京看來不太合理的,在蘇聯時期形成的架構。
大家知道,俄烏戰爭爆發之前,普京在俄羅斯的報紙和電視上連續發表了一系列長篇文章和講話,內容其實就是在闡述他的歷史觀。
我們經常將普京稱為業余歷史學家,但從歷史愛好者的角度,他實際上是專業的。
當然,從大方面來說,他的一些歷史觀、價值觀存在問題。比如,烏克蘭作為一個獨立并受國際法、聯合國承認的國家,俄羅斯就應該尊重它。
注意,獨立,且受國際法、聯合國承認是非常重要的兩點,這決定了烏克蘭與中國臺灣地區的情況是截然不同的。
因此,從這個意義來說,普京縱有許多歷史情結和恩怨情仇,但他罔顧國際法,這一點從價值觀來說存在嚴重問題。
與此同時,無論對于過去歷史的一些淵源,還是普京對于俄烏蘇聯時期形成的一些架構的獨特理解和表述,在中方看來也并非不能感同身受。
也正因如此,中國政府一直認為在俄烏問題上需要看兩邊,一方面我們支持烏克蘭維護其主權和領土完整,另一方面我們也支持俄羅斯提出的安全關切。
以上是俄烏之間的歷史淵源,但我想說并不是歷史淵源,而是最近二十幾年,西方和俄羅斯恩怨情仇中的一些戰略利益。
如果說在俄烏問題上,西方犯了重大的戰略性錯誤,那么俄羅斯就是犯了重大的策略性錯誤,而戰略性一定高于策略性。
從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軍事進攻的情況來看,俄羅斯明顯違反了國際法,違反了國際的主權價值觀。但問題在于,是西方先犯重大的戰略錯誤。
而這個戰略錯誤就是我一再強調的,蘇聯解體、冷戰結束后,俄羅斯其實有意圖融入西方陣營,但西方一直容不下它。
當時,我作為一個年輕博士生和新聞記者在德國學習和工作時,其實看慣了西方媒體所報道的北約東擴、歐盟東擴。
當時我并未意識到這背后有什么重大含義,但隨著時的推移回過頭來看,我們會發現,西方要么有一個巨大的陰謀,要么犯了一個重大的戰略錯誤,而現在看起來,兩者都有之。
從根本上講,西方對俄羅斯始終充滿了不信任,即便蘇聯已經解體,俄羅斯已經被西方打成了“一頭趴在地上奄奄一息的北極熊”,且即使這頭北極熊非常渴望融入西方,西方還是不斷擠壓其戰略空間。
這在葉利欽后期,普京前期都非常明顯。
當然,在這中間西方也裝模作樣,將俄羅斯納入了七大工業國家首腦峰會,讓G7變成了G8,但戰略信任感的缺失一直不減,西方對俄羅斯的戰略空間的擠壓一直存在。
一方面,用硬實力沖撞,北約、歐盟一直東擴到俄羅斯家門口;另一方面,不斷對俄羅斯家門口,在俄羅斯看來非常重要的三個衛星國白俄羅斯、烏克蘭和格魯吉亞進行瓦解。
所謂的“衛星國”合不合理另當別論,但坦率地講,任何一個大國對于自己家門口的地盤,不說將其視為自己的勢力范圍,至少也不能讓其影響到自己的國家安全。
三個“衛星國”中,格魯吉亞是最早被西方顛覆的國家。2008年8月8日,也就是北京奧運會開幕的同一天,俄格戰爭爆發,雖然俄羅斯最終取得了勝利,但這場戰爭在俄羅斯和西方心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創傷。
西方顯然希望通過格魯吉亞來遏制俄羅斯,而俄羅斯盡管取得了俄格戰爭的勝利,但這其實種下了它與西方不信任的種子。
要知道,2008年俄格戰爭爆發前,當時的美國總統小布什和俄羅斯總統普京在索契舉行了會晤,兩人不僅相談甚歡,小布什還和普京與當地的人民一起載歌載舞。
格魯吉亞是一方面,那么烏克蘭呢?
最晚從2003年開始,烏克蘭兩個領導人,親俄的亞努科維奇和親西方的尤先科就在不斷爭斗,表面看是爭奪烏克蘭總統的寶位,背后其實是烏克蘭政壇親俄和親西兩派勢力的爭奪。
這從另一方面來說,烏克蘭歷屆領導人不是沒有責任。正所謂“小國大外交”,烏克蘭最重要的其實是在眾多大國中保持平衡。
有人說這很難,尤其是在俄羅斯的家門口,但回顧最近兩百年或幾十年的世界歷史,小國大外交的案例不說比比皆是,至少不是鳳毛麟角,為什么其他國家能做到,而烏克蘭做不到。
從這一點來說,烏克蘭現在陷入熊熊戰火,歷屆領導人無論是親俄的亞努科維奇,還是親西方的尤先科,包括現在被西方捧上去的澤連斯基,都有不可推卸責任。
當然,正如我之前所說的,盡管讓國家陷入戰火,但這并不掩蓋烏克蘭受到外國勢力軍事進攻時,他們抵擋的勇氣,這也是一個主權國家人民應該有的品質。
試想,如果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民正在英勇抵抗日本侵略者,而旁邊卻有人煽動說我們應當反思這反思那,這讓中國人民情何以堪?中國人民會有何感想?
因此,我們在思考問題時要有通盤的、綜合的、辯證的考慮,這樣我們的思維才能保持思辨和通透的狀態。
02
關于烏克蘭問題,我們可以得出兩個基本結論。
第一,烏克蘭歷屆領導人在小國大外交謀略的施展成熟度上,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第二,俄羅斯發起俄烏戰爭,有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歷史淵源等原因,但其根本目的是想融入西方。但關鍵問題是,西方對于俄羅斯犯下了重大的戰略錯誤,從而導致俄羅斯出現了重大的策略性錯誤。
注意,兩者的區別是非常明顯的,西方是戰略錯誤,俄羅斯是策略性錯誤。
但無論是西方的戰略錯誤,還是俄羅斯的策略性錯誤,三年前俄烏戰爭爆發的本質是俄羅斯對西方因愛生恨。就像一個小伙子追求一個美麗的女孩未能得手,最終采取了暴力行為。
對此,西方和俄羅斯都需要反思,而作為第三方,包括中國在內的第三方,我們既是俄羅斯的朋友,同時我也希望我們能成為西方的朋友,我們應當看清這場戰爭的實質,分辨出哪一方犯了戰略錯誤,哪一方犯了策略錯誤。
西方犯下戰略錯誤的本質是什么,是它們對俄羅斯深深的不信任,我們可以說是一種文明沖突所導致的不幸。而俄羅斯發動戰爭的策略性錯誤背后,則是愛而不得的恨意。
當然,烏克蘭作為一個小國,沒有發揮好小國大外交,也是原因之一。
當我們深入探究這些問題的本質,將其從現象層面抽象到規律層面進行分析,我們大概可以對未來的走向進行研判。
西方是否會對俄羅斯保持長期的信任?答案是否定的。俄羅斯永遠,或者至少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可能仍然是西方手中的一張牌,因為西方對俄羅斯的不信任依然在,同時也希望利用俄羅斯達成一些戰略目標。
近期,隨著美俄關系的緩和,俄羅斯的戰略價值更多地體現在離間中國與俄羅斯之間的關系上。
那么俄羅斯因愛生恨的本質,會使俄羅斯在與西方的互動中走向何方?我們不妨一起進行前瞻和推理。
我的一個大膽假設是,俄羅斯仍會被西方感動,依然會階段性、表層的,或者說至少在策略層面上會被西方感動。
而在被西方感動之余,它也會委曲求全地與西方產生一些互動給。當然,作為一個大國,對于這些互動我們一般是樂見其成,但關鍵是不能損害包括中國在內的第三方的利益,這是未來我們需要警惕的一個方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