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只小鳥,被很多人認為是一個電腦合成的“假”動物,假有假的理由,例如下面這些:
“一眼假,我就沒見過這樣的鳥,長得太荒謬了!”
“這哪里是活物,應該是一個提線標本才是,明顯是拼接的。”
“小鳥天天要飛,身上長這么2個又長又大的翅膀,它還能飛嗎?”
現實是,這是真實存在的。
外號“四翼鳥”,只不過,它多長出來的那一對翅膀,和我們平時看到的鳥翅膀不一樣。它們無骨無肉,就是2根長羽毛,比身體長得多、還能立起來的羽毛。
視頻截圖
極端進化:為愛扛大旗
這種鳥生活在非洲,是夜鷹目夜鷹科的一員,叫做旗翼夜鷹。
它的英文名字很有趣,叫做Standard-winged nightjar,翻譯過來,就是翅膀像旗幟一樣的夜鷹。
確實,這種鳥最大的特點就是“吊”在身上的2根羽毛,很像提線木偶上的線。
長羽很長,它體長才20厘米,但這2根羽毛長度可達54厘米以上,比其體長2倍還要長,長羽大部分是裸露的,只有尾端部分長有毛,有網友戲稱像帶了2把“刷子”。
攜帶這么長的2根羽毛,按照常理來說,絕對不是一件好事情,尤其是對一只天天要飛來飛去的小鳥。
首先,很容易暴露目標,夜間飛行時還以為是3只小鳥同時在飛;
其次,飛起來不方便;
這對長羽是可以像旗幟一樣豎起來的,就像開頭照片那樣,這樣的姿勢飛行,“旗幟”搖搖晃晃,是會影響其飛行速度的。
最關鍵,有這么一個長羽毛,會影響其捕食。
那為什么旗翼夜鷹要額外長出這么一對“翅膀”呢?
簡單來說,就是做顯眼包,為愛扛旗!
旗翼夜鷹中,只有雄性會長這種羽毛,而且只在繁殖期展現出旗幟一樣的長羽,平時和雌鳥外形差別不大。
正常飛行時,雄鳥會將長羽收起來,就拖在尾巴后面,地面上休息時,會將羽毛擺在兩側。
但在跳“求偶舞”時,它會快速扇動翅膀,讓長羽垂直身體“立”起來,就像旗幟一樣圍繞雌鳥飛行。
它這么做,只是為了讓雌鳥看到自己,展示自己的“優秀”。
而此時的雌鳥,會被雄鳥的飛行姿勢,以及隨風飄動的長羽吸引,最終選這只雄鳥為伴侶。
交配結束后,長羽就沒有價值了,鑒于它太礙事了,雄鳥會將長羽啄掉或者折斷,有人將長羽稱之為雄鳥的“守宮砂”。
視頻截圖
最后
其實,旗翼夜鷹那又長又顯眼的假翅膀,除了吸引異性,并沒有實際用處,一用完就丟了。
有類似繁殖策略的雄鳥,夜鷹科還有很多。
例如翎翅夜鷹,它也有一對長羽,張開飛翔時,看起來更像是一個飄在空中的風箏;
大燕尾夜鷹
還有大燕尾夜鷹,它的尾羽更長,可達60厘米,同樣是雄鳥專有,是尋找伴侶的利器。
有人很疑惑,為什么雄鳥只要羽毛好看,就能獲得雌鳥青睞?雌鳥的審美這么膚淺嗎?
事實上,這在科學上是有邏輯可循的。
在動物界,能量是很寶貴的,看似“沒用”的身體部位,實際上恰恰是健康的象征。
就拿旗翼夜鷹來說吧,它用這么多能量去生長一對中看不中用的長羽,飛行時還要費勁吧啦把它立起來,就能說明2點:
一是它很健康,攝入的能量足夠供養“無大用”的長羽;二是它的食物來源穩定,側面說明它捕食能力強。
這些對雌鳥來說非常重要,久而久之,就強化了這種擇偶標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