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乾隆五位皇貴妃中,有兩位雖無所出但是最終被封為皇貴妃的后妃:
一位是慧賢皇貴妃高佳氏,高佳氏出身鑲黃旗包衣,因出身包衣的緣故一開始是乾隆潛邸時的“使女”(侍妾);但是其父高斌卻得到了雍正帝的器重,位至河道總督。父親在朝中得力,自然對女兒的地位也是有直接影響的,雍正十二年,雍正帝下旨將使女高氏超拔為側福晉。
在大清,使女想要被晉封為側福晉,需要在子嗣上立功,而此時的高氏并無所出。
乾隆登基后,乾隆不僅將高氏直接冊封為僅次于皇后的貴妃,成為后宮第二位的存在,而且還為其母族抬旗——抬入滿洲鑲黃旗。自此高氏,便為高佳氏。
而高佳氏之所以能此殊榮,無外乎兩個原因:
得乾隆盛寵
其父高斌,不僅得雍正帝器重,更得乾隆的器重,乾隆登基后位至大學士。
在貴妃的位置上10年的時間,高佳氏病重時乾隆將其晉封為皇貴妃;然而高佳氏僅被封為皇貴妃兩日便去世了,乾隆將其追封為慧賢皇貴妃,準許其附葬皇陵。
而另一位,便是我們這篇文章的主人公慶恭皇貴妃陸氏。
慧賢皇貴妃高佳氏,之所以得封皇貴妃除了乾隆的寵愛外,其實最大的一個原因還是其母族的緣故。若非其父高斌在朝中得力,即便是乾隆再寵愛高佳氏,高佳氏不會被超拔為側福晉,也不會在被直接冊封為貴妃。可想而知,后妃母族的地位對其影響有多大。
然而陸氏,是民間漢女出身,家中并無人在朝為官。也就是說陸氏得封皇貴妃,并非因為母族的緣故,而且陸氏一生無所出,但為何在生前被封貴妃,死后追封皇貴妃呢?
陸氏是民籍漢女出身,乾隆初年時入宮。
其實陸氏并非乾隆第一位民籍漢女出身的后妃,在陸氏之前,乾隆身邊已經有兩位民籍漢女出身的后妃:一位是純惠皇貴妃蘇佳氏,一位是婉貴妃陳氏。
蘇佳氏與陳氏,在雍正五年孝賢皇后與乾隆大婚前后便入府了,是乾隆潛邸時的舊人。
純惠皇貴妃,之所以會被封為皇貴妃,除了其得寵外,還因為其為乾隆生下了兩位皇子一位公主
至于婉貴妃陳氏,之所以得封貴妃,是因為其長壽的緣故,婉貴妃病逝時已經92歲高齡,其實在乾隆一朝時陳氏在嬪位上長達四十余年的時間,一是因為不得寵、無所出,二是因為出身的緣故
而陸氏,跟純惠皇貴妃、婉貴妃晉封位份的緣由都不相同。
陸氏比乾隆小13歲,是在雍正二年時(1724年)出生的;
至于其入宮的時間暫且不確定,若是按照八旗選選秀女的年紀,陸氏應當是在乾隆二年到乾隆六年之間入宮的;像純惠皇貴妃,便是在15歲時入宮侍奉在乾隆身邊。
陸氏入宮的時間不確定,至于其是否入宮為官女子,何時得到乾隆的寵幸也便不得而知了。
但可以確定的是,陸氏在乾隆十三年之前已經入宮了。
因為在乾隆十三年(1748年)正月之前,陸氏被封為了陸常在。
這一年,陸氏其實已經25歲。
25歲才被封為常在,陸氏似乎跟寵妃確實不沾邊。
被封為常在三四個月后,陸氏被晉封為陸貴人。
同陸氏一同晉封的,還有巴林氏(出身蒙古鑲黃旗)。
巴林氏先是被封為那常在,后同陸氏一起晉封為那貴人。
陸氏同巴林氏第二次晉封位份,是在乾隆的發妻孝賢皇后病逝的次月。
孝賢皇后病逝后,便開始由皇貴妃那拉氏(嫻妃)統領六宮;
乾隆十五年八月,那拉氏被正式冊封為皇后。
此時的后宮中,位份比較高的除了皇后外,便是:
純貴妃蘇佳氏
嘉貴妃金佳氏
愉妃珂里葉特氏
舒妃葉赫那拉氏
令妃魏佳氏
婉嬪陳氏
在那拉氏被封為皇后的次年,也就是乾隆十六年正月初二,陸氏被詔封為慶嬪;同陸氏一同被晉封為嬪的,還有巴林氏,被晉封為穎嬪。
二人都是在無所出的情況下,被晉封為嬪。
其實在乾隆的后宮中,有很多后妃都是在無所出的情況下便晉封為嬪或者妃。
比如乾隆最寵愛的令妃,便是在乾隆十三年詔封為令妃,而令妃是在乾隆二十一年才為乾隆生下第一個孩子。
再比如金佳氏,乾隆二年被晉封為嘉嬪,而金佳氏是在乾隆四年生下皇四子永珹;
再比如葉赫那拉氏,乾隆十三年被封為舒妃,乾隆十六年生下皇十子。
能夠在無所出的情況下被晉封為嬪,陸氏即便是不算是盛寵的后妃,最起碼在乾隆的心目當中還是有一席之地的。
而且陸氏的封號也確實意義很好,“慶”在滿語中的意思是“有福氣的”,同乾隆的生母熹妃中的“熹”字,以及“崇慶皇太后”中的“慶”意義是一樣的。
了解清史的應該知道,乾隆的生母崇慶皇太后是整個大清唯一一位“福祿壽”皆全的皇太后。
而陸氏的一生,確實也如自己的封號一樣,頗有福氣。
雖然沒有生下親子,卻撫養了一位皇帝。
乾隆二十二年,乾隆南巡,跟隨一起的后妃除了純貴妃蘇氏、令妃魏佳氏等妃嬪外,還有慶嬪陸氏。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南巡乾隆并未帶著繼后納喇氏。
大概便是從這時候開始,繼后開始失寵,而魏佳氏在后宮的實際地位接連提高。而且從乾隆二十一年開始,到乾隆三十一年,魏佳氏先后懷孕了7次,除了一次小產外,另外六次生下了兩位公主四位皇子。
可想而知乾隆對魏佳氏的寵愛程度,而魏佳氏便是在這個時間段,徹底鞏固了自己在后宮的地位。反超舒妃、愉妃等,在乾隆三十年繼后納喇氏斷發后,成為后宮第一位的存在(在此期間純惠皇貴妃蘇佳氏、淑嘉皇貴妃金佳氏均病逝)。
而陸氏,或許便是在乾隆二十二年左右,同魏佳氏的關系越來越和睦。
在魏佳氏接連晉封位份的過程中,陸氏在后宮的地位也越來越高,反超了愉妃與舒妃,而且在乾隆外出巡幸時,總能見到陸氏的身影。
乾隆二十四年十一月,陸氏被晉封為慶妃;
爾慶嬪陸氏。夙著柔嘉。素嫻禮則。早膺象服。小心祇事夫慈宮。久侍璇闈。...冊封爾為慶妃。
而也是在這一年,巴林氏被晉封為穎妃,魏佳氏被晉封為令貴妃。
乾隆二十五年,魏佳氏生下皇十五子永琰,這是魏佳氏所生的第二位皇子;乾隆將其交給了一直無所出的陸氏撫養,這便是陸氏得乾隆皇帝、魏佳氏信任的結果。
或許連陸氏都沒想到,自己親手撫養長大的皇子,會是大清的下一位皇帝。
不管如何,有一位皇子可以依靠,對于陸氏而言總歸是有利大于弊。
而陸氏也因為撫養十五阿哥,而同魏佳氏的關系越來越牢不可破。
乾隆二十七年時,乾隆皇帝再次南巡,陸氏仍舊跟隨一起陪伴左右,除此之外令貴妃魏佳氏也跟隨一起,至于繼后納喇氏、穎妃、舒妃則都沒有跟隨一起。
乾隆二十八年,永琰出痘,在永琰出痘的一個月時間內,總管太監向皇后那拉氏、令貴妃魏佳氏、慶妃陸氏三位稟報十五阿哥的情況。
乾隆三十年,乾隆皇帝再次南巡,毋庸置疑,陸氏與魏佳氏仍舊跟隨一起。
而此次乾隆南巡,繼后那拉氏也跟隨一起。
或許讓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此次南巡的路上,“后宮之主”會換了人。
在乾隆統一行人到杭州地界的時候,繼后那拉氏“封魔斷發”,乾隆十分生氣下旨和碩額駙福隆安將皇后先行送回宮中。雖然那拉氏沒有被廢后,但乾隆卻將其所有的冊寶都收回。
而在繼后那拉氏斷發后,乾隆便讓令貴妃魏佳氏統攝六宮,并且在五月魏佳氏晉封為皇貴妃。
便是從這一年開始,乾隆的后宮中位份比較高的后妃有:
令皇貴妃魏佳氏
愉妃珂里葉特氏
舒妃葉赫那拉氏
慶妃陸氏
穎妃巴林氏
豫妃博爾濟吉特氏
榮嬪和卓氏
乾隆三十三年,陸氏被晉封為慶貴妃,成為乾隆后宮中僅次于令皇貴妃魏佳氏的存在。
而資歷比陸氏還要老的珂里葉特氏、葉赫那拉氏,仍舊為妃位,原本總是跟陸氏一起晉封位份的巴林氏,也沒有被晉封為貴妃(巴林氏撫養魏佳氏所生的十七阿哥)。
同陸氏一起晉封的,還有和卓氏,被晉封為容妃。
爾慶妃陸氏。秉姿淑慎。表范溫恭。蘭掖承歡。奉慈徽而有恪椒庭佐治。體朕志以無違柔。嘉式九御之班已夙勤于表率。令則協四星之位。應晉被夫褒榮。茲奉皇太后慈諭冊封爾為貴妃
從其晉封慶貴妃的冊文中可以看得出,陸氏賢淑溫和、謹慎恭敬,乾隆將陸氏晉封為貴妃后,便讓其協理六宮。
在無所出的情況下,能夠被晉封為貴妃,而且還幫助令皇貴妃一起管理六宮;足以見乾隆對陸氏的寵幸重視程度;對于民籍漢女出身的來說,已經達到了為后妃時的巔峰時期。
被晉封為貴妃三年后,乾隆東巡泰山,令皇貴妃魏佳氏、慶貴妃陸氏、穎妃巴林氏、豫妃博爾濟吉特氏、容妃和卓氏、以及乾隆正得盛寵的順嬪鈕祜祿氏跟隨一起。
乾隆三十九年七月,陸氏病逝,終年51歲。
其實從陸氏陪伴乾隆東巡的這一年開始,陸氏便身體不適、臥病在床。乾隆為了陸氏的病情不斷地尋找良醫,但是陸氏的病情卻是越來越嚴重。
在陸氏病重的時候,為了方便時刻探望陸氏,乾隆特地將其安置在了暢春園西側的花園養病。
然而,最終陸氏還是病逝了。
在陸氏的初次祭文中,有這樣一句話:
“何期疢疾之纏嬰,訪試良醫,未奏刀圭之效
如此便可見,陸氏的病重讓乾隆有多著急、在意。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陸氏在病逝后,乾隆下旨:
純惠皇貴妃蘇佳所生的六阿哥永瑢
淑嘉皇貴妃金佳氏所生的八阿哥永璇
繼后那拉氏所生的十二阿哥永璂
陸氏的養子十五阿哥永琰
鐵帽子王多羅順承郡王恒昌
和親王弘晝的孫兒、和謹郡王綿倫
果毅親王胤禮的嗣孫、果郡王永瑹
令皇貴妃魏佳氏所生的第二女和碩和恪公主
為慶貴妃陸氏穿孝
其實在陸氏去世的前一年,乾隆便已經將十五阿哥永琰秘定為皇儲。
這不僅僅是乾隆對令皇貴妃的寵愛與信任,更是對陸氏的認可,畢竟永琰一直都是由陸氏撫養長大。而永琰在乾隆17位皇子中序齒如此靠后,還能被秘定為皇儲,便足以看得出陸氏確實很用心地在撫育永琰,在乾隆的心目當中,永琰擔得起重任。
陸氏去世僅四個月后,也就是乾隆四十年正月令皇貴妃魏佳氏病重,已經臥床不起。
乾隆為了沖喜,為其抬旗,將其抬入了滿洲鑲黃旗。在抬旗四日后令皇貴妃病逝。
在失去養母僅4個月后,永琰又失去了生母。
而對于乾隆而言,在失去了慶貴妃后,又失去了令皇貴妃。
接連失去十分在意的后妃,對于乾隆來說打擊還是非常大的。
便是從此時開始,一直到嘉慶朝之前,乾隆的后宮中再無皇后、皇貴妃、貴妃,位份最高的便是妃(至于愉妃是去世后詔封為貴妃的)。到了嘉慶朝時,乾隆才將陪伴自己多年的穎妃晉封為穎貴妃、婉嬪晉封為婉妃(嘉慶六年晉封為婉貴妃)。
嘉慶元年,陸氏的養子永琰繼位,成為大清第七位皇帝。
嘉慶四年,乾隆皇帝病逝,嘉慶帝正式親政。
嘉慶從未忘記陸氏對自己的養育之恩,所以在親政后便將養母追封為慶恭皇貴妃。
惟皇考慶貴妃,......轉憶幼沖之日,感念美報,特晉崇封,謹以冊寶,追謚曰皇考慶恭皇貴妃
如此,陸氏在去世25年后,有了皇貴妃的封號。
成為乾隆后宮中,第二位民籍漢女出身得封皇貴妃的后妃。
而陸氏也因為得乾隆的寵愛,讓其母族入旗——滿洲鑲黃旗包衣。其實在陸氏還是慶嬪的時候,乾隆便讓其母族入旗了:
乾隆二十二年兩淮鹽政普福曾想要為陸氏的父親陸士隆捐官,但是江蘇布政使安寧(忻貴妃戴佳氏的姐夫)認為此舉不妥,便上奏了乾隆。而這年十月,乾隆便下旨讓陸氏的家族入旗,在鑲黃旗英廉的佐領之下。
不僅如此,乾隆還為了讓陸氏的娘家人能夠生活無虞:
給陸氏的娘家人每人每年三兩錢的糧米
涿州七頃八十五畝地,每年所得264兩的租銀
崇文門蘇州胡衕入官房43間房子
如此妥善的安置,足以看得出乾隆的用心。
作為乾隆民籍漢女出身的后妃,在無所出的情況下,得厚恩家族入旗,得皇帝信任得以撫養十五阿哥,在生前便被封貴妃,去世多年后養子繼位,并且被養子追封為皇貴妃。如此便可見,乾隆給陸氏的封號有多恰到好處——“慶”,陸氏確實做了一輩子有福氣的妃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