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韓媒公開了之前在俄烏沖突中被俘的兩名朝鮮士兵受訪視頻。
在解讀采訪內容之前要插一句,《朝鮮日報》本身的立場問題導致采訪問題多多少少具有一定的引導性,不過我們從中還是能看到兩名朝鮮戰俘的真實想法。
這兩名士兵,一位是經驗豐富的狙擊手,年僅26歲,另一位是21歲的年輕步槍手。
采訪中,兩名士兵都表達了被俘后的屈辱感,直言如果當時身上還有手榴彈,寧肯自爆也不愿被俘。
即便是韓國記者有誘導性提問,他們也沒有改變想法。
據他們所說,他們所在部隊共有2500人,是首次投入實戰。然而,由于俄軍防御不足,而烏克蘭軍隊火力猛烈,這支部隊遭到了嚴重損失。沖在最前線的士兵幾乎全部陣亡。
他們提到,無人機的威脅巨大,許多戰友因被無人機發現而犧牲,狙擊手本人也是因此被俘。
兩位士兵在被派往俄羅斯之前,原本以為只是出國訓練,完全沒想到會被卷入一場真實的戰爭。
起初,他們是被派去朝鮮的慈江道參與洪水災后重建,但后來行程被改,直接送到了俄羅斯。
經過在海參崴的訓練后,他們被告知將參與對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并于12月初抵達庫爾斯克,1月初正式參戰。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點是,盡管西方國家宣傳朝鮮相對封閉,但這些士兵并非與現代科技隔絕。
他們在朝鮮并沒有使用過翻譯軟件,但在俄羅斯的戰斗環境中,他們通過智能手機與俄軍交流,以翻譯軟件做輔助,這也說明了他們對技術的適應能力。
這兩名士兵原計劃退伍后上大學,但被俘改變了他們的人生軌跡。由于在朝鮮,被俘虜等同于叛國,他們已無法再回到自己的祖國。
韓方表示愿意全面接受并保護這些被俘的朝鮮士兵。
這倒是體現了韓國的人道主義精神,但有一個問題,韓朝關系還沒有好到韓國是出于“熱心腸”收留這兩位戰俘,而且接受之后還會有很多后續問題.
搞不好韓國和朝鮮甚至和俄羅斯之間都會產生糾紛,這么麻煩的事情,韓國為什么要主動攬下來?
我們得明白,韓國當前的國內政治環境可謂風起云涌,內部矛盾重重。為了轉移國內民眾的注意力,韓國政府不得不在國際上制造一些話題。
除了炒作朝鮮叛徒的話題,韓國就是炒作中美關系,韓外長更是公開站隊美國。這么看,接收朝鮮俘虜無疑成為了一個吸引國內民眾眼球的好辦法。
接收俘虜的背后,還隱藏著韓國對朝鮮軍事情報的渴望。
據悉,這次被俘的朝鮮士兵來自精銳部隊,他們在朝鮮軍中服役多年,掌握了不少內幕信息和重要情報。
韓國顯然希望通過這些士兵,獲取朝鮮軍隊的絕密情報,從而在戰略戰術和備戰心態上對朝鮮取得一些優勢。
然而,韓國的這一舉動并非沒有風險。
首先,韓國需要小心處理與俄羅斯的關系。這些朝鮮士兵在與俄軍聯合作戰期間,可能接觸到了一些俄軍的重要情報和俄烏沖突的內幕消息。
如果這些信息被泄露,無疑會損害俄羅斯的利益,進而影響韓俄關系。
更重要的是,一旦俄烏沖突結束,俄羅斯可能會將注意力轉移到朝鮮半島上,屆時韓國可能會因此舉而樹敵。
此外,韓國的這一操作還有可能惹怒美國。畢竟,這一舉動牽扯到多個國家,可能會引發俄烏沖突和朝韓對峙兩大地緣政治危機的聯動。
美國屆時將面臨選擇:是忙于處理俄烏沖突,還是應對朝鮮半島危機?而且,如果韓國的做法影響了俄烏和談,讓普京不高興,那么特朗普政府可能會對韓國產生不滿。
從韓國的角度看,他們可能認為這是一個值得冒險的舉動。畢竟,通過接收俘虜,他們有機會獲取朝鮮的軍事情報,為未來的統一半島大業做好準備。
然而,這種冒險是否真的值得?是否真的能為韓國帶來長遠的利益?這些是韓國需要仔細考慮的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