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上午,大連市長海跨海大橋項目啟動儀式暨全市一季度重點項目開工動員大會在普蘭店區皮口街道長海大橋登陸點隆重舉行,標志著大連市長海跨海大橋項目取得階段性進展,從前期謀劃準備階段正式進入“實戰”階段。
▲啟動儀式現場
計劃建設期5年
2030年建成通車
大連市長海跨海大橋項目(以下簡稱“長海大橋”)是東北地區首個采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建設的跨海大橋,項目由中建股份聯合體中標。
▲效果圖
項目全長25.5公里(包括跨海段19公里,陸域段6.5公里),項目起點位于長海縣大長山島菜園村北側與現狀G507長長線銜接,經鴛鴦港東側的嶺后向西北方向入海,橫穿里長山海峽,于普蘭店區皮口港東側登陸,先后上跨濱海公路、金城鐵路、國道G201鶴大線、丹大快鐵等主要線路,終點位于鶴大高速皮口收費站與長長線交叉處,與現狀長長線相銜接。
項目總投資79億元,全線采用一級公路技術標準,雙向四車道,設計速度為80公里/小時,計劃建設期5年,運營期25年,2030年建成通車。
項目建成后,將進一步完善國家公路體系,突破陸島聯接交通瓶頸,實現陸島快速通行和全天候通行,同時對服務國家海洋強國戰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
工程亮點
長海大橋是完善國家公路網布局,連通G507跨海通道的恢宏之橋
作為國道G507的預留跨海通道,長海大橋是國道G507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在建投資規模最大的陸島公路項目,是我國唯一的海島邊境縣陸島大橋,也是東北里程最長的跨海大橋項目。
長海大橋設計以“水滴型”為創意主線,寓意大連以海為生、因海而興、宜于昌盛的城市構想,橋塔如水欲滴、滋潤長海,氣勢恢宏,將成為城市的新地標。
▲效果圖
長海大橋是運用現代化施工工藝,采用綠色低碳新技術的創新之橋
主通航孔橋為雙塔斜拉橋,下部結構施工采用海上獨立式鋼平臺,主塔施工采用液壓爬模,主梁節段采用橋面吊機吊裝;
深水區下部結構采用“無棧橋法”一體化施工平臺,減少對周邊海域養殖區的影響,主梁采用鋼混組合梁,梁場組拼,駁船運梁,浮吊逐孔架設;
淺水區主梁采用預制混凝土中箱梁,提梁站提梁,梁上運梁,架橋機逐孔架設。
皮口側陸域接線跨丹大快鐵橋,采用“支架現澆法+轉體法”施工。項目建筑材料首選低碳環保海工高性能混凝土,降低碳排放,實現綠色環保,并提高凍融環境下的混凝土結構使用壽命。
長海大橋是補齊長海陸島交通短板,升級完善海陸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民生之橋
受潮汐、大風、大霧等多種自然因素限制,長海地區海運每年有60多天無法通航,通航期間也無法實現24小時全天候通航,限制了海島居民出行和經濟社會發展,尤其對島內醫療衛生、應急救援等工作造成較大影響。
長海大橋建成后,將終結全國唯一海島邊境縣——長海縣的交通困局,打破現有陸運屏障,增強長海縣公共服務能力水平,實現公共服務的均等化。
▲效果圖
長海大橋是實現陸島快速連通,助推海島經濟騰飛的發展之橋
作為我市“一環兩翼四縱五橫”普通干線公路網中的重要“一橫”,長海大橋是連接長海與市區的交通紐帶。
大橋建成后,將結束長海縣對外的水路依賴,構建“全天候生命線”,并為海島建設提供交通基礎設施支撐。
長海大橋是提升長山群島旅游度假區品質,帶動長海整體高質量發展的希望之橋
長海縣是東北地區唯一海島邊境縣,素有“天然漁倉”美譽。長海大橋將是長海縣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經濟通道,實現海島和大陸側快速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推動長海海洋漁業向深海、集約、高端轉型,促進文體旅深度融合,將整體帶動長海縣經濟全面高速發展,成為大連市經濟新的增長極和新的發展空間。
來源:大連發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