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人類歷史,每一次技術革命都會觸發很大程度的集體焦慮,比如蒸汽機讓紡織女工破防,計算機讓打字員徹底失業,汽車的出現讓馬車夫成為過去……這次也不例外,區別只在于主角變成了AI。
前幾天,深圳市福田區宣布70名“AI公務員”正式上崗,通過240個政務場景終端的精準解析,應用于公文處理、民生服務、應急管理、招商引資等多元場景,覆蓋政務服務全鏈條。用于民生領域,表明AI早已不是過去的“人工智障”,而是真正的人工智能。
據報道,這些“AI公務員”的公文格式修正準確率超95%,審核時間縮短90%,跨部門任務分派效率提升80%。這些基于DeepSeek大模型開發的“AI公務員”,可以把筆錄秒變公文,民生訴求分撥準確率也從70%飆升到95%,簡直就是一個24小時待命的超級“秘書”,任你再怎么“996”“007”,也不可能卷過這個不眠不休的人工智能。
可以說,“AI公務員”上崗的新聞讓很多職業覺得天都塌了,尤其是媒體、金融以及需要解決大量數據的職業,感覺自己即將被AI取代。道理其實很簡單,我們加班加點好幾天寫出來的東西,人家AI瞬間就能搞定,而且還是連標點符號都不會錯的那一種。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領導,你更愿意選擇哪一個作為下屬?
當然,評判一項新技術的好壞,發言權還得交給群眾。我之前在《法院判案:你相信機器人法官還是人類法官?》一文中明確支持機器人法官,就是因為他們不懂人情世故,不會弄虛作假,只會根據法律條文進行判案,能夠最大限度地避免冤假錯案以及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現在,我之所以支持“AI公務員”,道理也是一樣,因為它們不會用“這個我也不清楚”的官腔來搪塞到政府機關辦事的群眾,只會告訴群眾應該怎么辦甚至直接對接相關部門,這得讓群眾省多少事兒?再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去政府部門辦事的群眾,你更愿意找誰?
當然,“AI公務員”再厲害,也只是在處理大量數據以及執行重復性任務、提高效率和減少錯誤方面具有顯著優勢,他們無法代替人的創造思維、情感智能以及復雜決策等能力,特別是在政策制定、公眾溝通、危機管理等方面,別說“AI公務員”,就算是鋼鐵俠賈維斯來了它也搞不定,而這些正是公務中最核心也最難干的工作。
從這個角度來說,擔心“AI公務員”搶飯碗的可能雖然有,但大可不必過分焦慮。當前,“AI公務員”搶走的,是那些摘菜切菜、洗鍋刷碗的重復性累活和苦活,不僅能夠將公務員尤其是基層公務員從繁瑣的材料和報表中解脫出來,有時間干更多服務人民群眾的事兒,換言之,“AI公務員”不是來搶飯碗的,而是來發“外掛”的。當然,“AI公務員”也是一道鞭子,打醒那些在舒適區躺平的領導干部,如果他們再不用心、再不改變,被取代只是時間早晚得問題。
隨著AI的逐步成熟,不光公務員,其他職業也難逃其“魔爪”,區別只在于我們用什么樣的心態看待它。一個殘酷的事實是,紡織女工罵的再狠也無力阻止蒸汽機登上歷史舞臺,馬車夫抗議的再激烈也無力阻止汽車走向市場。時代要拋棄一個人的時候,很多時候連招呼都不打。當新技術來臨時,我們要用開放的胸懷去積極擁抱,而不是以抱殘守缺的心態焦慮甚至拒絕,那樣只會讓自己更快被時代淘汰。
(此文為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圖片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作者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