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看到某生活博主發文:
“下個月計劃開始旅居南歐,繼續不被定義的人生。”
點開主頁看了一圈,
好好好,去年一直在出國旅行。
但她是怎么做到的?
沒有廣告植入、沒有品牌贊助,
滿眼都是「品質生活」四個大字。
后面才發現,
噢,父親是,
XXX 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松了口氣,差點又被騙去 Gap Year 了。
是的,
打開軟件,人均“曠野博主”
那我們呢?
追求自己的“品質生活”,
是為了達到博主們告訴我們的
“生活基本門檻”,
還是我們真的需要這些?
網紅同款、限量手作、中古餐具、身心靈課程、人生教練...
這些是品質生活的真相,
還是社交平臺為我們制造的幻覺?
以下,
是我們收集來的各種「互聯網幻覺」
我曾幻想著,成為家居/生活/職場/Vlog/旅行/留學...博主
但是醒醒朋友,下班要交的 PPT 還沒做完呢。
不知道為什么
最近有人提到“生活哲學”這四個字時,
我會隱隱感覺腳趾開始發力。
不是說大家太矯情,但,
一把五位數的椅子、
一張商務艙的跨國機票、
一餐主廚級的懷石料理,
「品質生活」約等于付款記錄的話,
我們是不是有點“太做作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