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說:“陽春三月野菜香”,春天是一年當中吃野菜的最佳季節,這個時候的野菜最鮮嫩肥美。你像面條菜(麥瓶草)、茵陳(白蒿)、野芹菜、香椿芽、苦碟子、蒲公英、薺菜、花椒芽等等,可以說吃過都說好。
不過對于筆者個人來講,并非所有的野菜都好吃。事實上在市面上常見的野菜當中,有一種野菜就非常的好吃,可以說腥臭難聞。但是它卻是云貴川小伙伴們心中的夢中情菜,用它涼拌甚至都能多吃兩碗飯,它就是魚腥草。今天筆者就來帶大家,認識并了解這種讓人又愛又恨的野菜。
認識魚腥草、了解魚腥草
魚腥草原產于中國,它之所以稱之為魚腥草,植如其名。顧名思義就是這種植物全株散發類似于魚的腥臭味,因此得名魚腥草。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有云:“其葉腥氣,故俗呼為魚腥草”。也正是因為它有臭氣,所以在民間也有人稱它為臭腥草、臭草、豬拱鼻。
也有人叫它折耳根、紫蕺,其實它的學名叫蕺菜,它是三白草科、蕺菜屬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喜歡生長在濕氣,你像農耕地、陰濕的山谷以及林下,都能發現的它的身影。魚腥草春天時出苗,它的植株通常不超過60厘米。根有節,白色,有點像白茅根。莖紫色,上部直立,葉子互生,正面綠色,背面紫色,因此魚腥草也被稱之為紫背魚腥草。
在南北朝時期醫學著作《名醫別錄》中就有收錄魚腥草,說:“魚腥草,生濕地,山谷陰處亦能蔓生,葉如蕎麥而肥,莖紫赤色”,描述的就是它。魚腥草在我國有著非常悠久的食用,相傳春秋戰國時期,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回國之后。當時越國正遭遇饑荒,當時越王勾踐就帶領民眾在田間地頭采摘魚腥草這種野菜為食,最終度過了饑荒。
后來《名醫別錄》中還記載了此事,說:“江左人好生食之,關中謂之菹菜”。這里的江左人指的就是現如今的長江下游南岸地區,關中則是指陜西關中平原一帶。大概的意思是說南方人喜愛吃魚腥草,關中喜歡叫它菹菜。
魚腥草的價值
魚腥草也是可以食用的,不過因為它獨特的氣息,它至今都飽受爭議,和香菜一樣喜歡的人愛不釋手,不喜歡的避之不及。你像筆者就覺得它是超級難吃的野菜,筆者吃過一次,吐了,是真的吐了。不過對于魚腥草筆者并不陌生,事實上魚腥草在我的老家(湖南)也是非常常見的一種野菜,但是很少有人吃它。
記得在小的時候,家里養豬,魚腥草都是用來喂豬的,事實上我也很難想象為什么有人非常喜歡吃魚腥草。特別是云貴川地區的小伙伴,可以拿魚腥草涼拌之后當飯吃,現在甚至還發展成了產業鏈。人們對于魚腥草的喜愛更是到了狂熱的地步,有數據顯示僅貴州一天就要吃掉3萬斤魚腥草,每年吃掉的魚腥草高達20萬噸,目前魚腥草價格在每斤10元左右。
不過有一說一,雖然魚腥草很難吃,但是它的價值卻非同一般。因為魚腥草不僅是一種可以食用的野菜,同時它也是一種具有極高藥用價值的中草藥,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自古以來各朝各代的醫學著作中都有關于魚腥草的文字記載,你像醫學著作《名醫別錄》、《本草綱目》、《本草圖經》等等。
另外據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魚腥草還具有極強的消菌抗炎以及抗病毒的作用,被譽為是“天然的抗生素”。你像因為咽喉炎、扁桃體發炎以及各種炎癥引起的感冒、發燒,都可以用到魚腥草。俗話說“良藥苦口利于病”,可見魚腥草雖然作為野菜不好吃,但是它藥用價值卻不可小覷。
所以如果你的家鄉也有魚腥草,那么可不要再扯來喂豬了。我們可以將它曬干之后用來泡茶喝就非常的不錯,最重要的是曬干之后的魚腥草沒有了魚腥臭氣,相反還有淡淡的清香,是天然的一種草本茶。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寫到這里了。大家對于魚腥草了解了嗎?你吃過魚腥草嗎?你喜歡吃魚腥草這種野菜嗎?在你的家鄉有魚腥草這種植物嗎?大家有什么想說的,也可以再下方評論區留言,分享您的見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