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也要面子
01
近日,一位媽媽分享4歲女兒和自己“要面子”的視頻火了。
女兒說:“媽媽,人多的時候你別說我,向著我。”
媽媽答應了,隨后她輕聲問:
“人多的時候我說你,你是什么感覺?”
只聽年僅4歲的小姑娘說:
“我就是想哭,不想讓大家笑話我。”
孩子這一句簡單又直白的話,讓媽媽聯想到自己小時候,為此感觸頗深。
所以她將視頻分享出來,希望家長們不要因為孩子稍微犯點小錯誤就當眾說孩子的不是。
不少家長看到后說自家孩子也曾和自己說過類似的話。
“我閨女也和我說,如果要批評她請在家批評。”
“我兒子6歲的時候,我們在外地玩,兒子偷偷和我說罵他能不能用家里話罵,這樣別人聽不懂。”
有些大人覺得“小孩在乎什么面子”,但實際上孩子和大人一樣,都需要“面子”。
甚至,有的孩子可能比大人更在意面子問題。
懂得給孩子面子的家長,才能教出自信、自尊、自愛的孩子。
02
還記得之前看過這樣一個新聞:
四川一5歲男孩愛打人,在幼兒園欺負同學,爸爸不想打孩子,便決定“用魔法打敗魔法”。
一天,孩子出門玩耍,他拿著喇叭跟在其身后,循環播放“小心,他要打人,不要跟他玩”的錄音。
因為這段錄音,當天孩子在玩耍時,其他小朋友都紛紛對他敬而遠之。
爸爸表示:“丟丟人就長記性了。”
對于家長的做法,有人贊同認為“熊孩子就得這么治”。
但也有人覺得這么對孩子未必是好事。
“孩子愛打人是與人交往的當時不當,家長要做的是示范和引導,而不是強化,”
或許讓孩子當眾丟臉后,孩子一時間不會再出現“打人”的行為。
看似見效很快,但背后隱藏的問題著實不該被忽視。
在網上看到一句話說:
“想要毀掉一個孩子,就讓他當眾出丑。”
父母當眾教訓孩子,即便有效果,那也是拿孩子的自尊心換的。
而且有效的背后可能是長遠的負面影響,實在得不償失。
03
曾經在網上看到過一篇求助帖。
一位網友說自己已經二十歲了,可仍然竟然被媽媽當眾數落,很多次都很丟臉,這讓他很痛苦,甚至想拋下一切離開。
都說,在父母眼中,無論兒女多大,都是個孩子。
顯然,這位網友的媽媽就是這么想的,才總是當眾說自己的女兒。
就像《少年說》里,一女孩請求媽媽不要總在外面訓斥她,能給她一些面子,等回家再說她。
可媽媽卻不同意:
“在外面是媽媽的面子重要,還是孩子的面子重要?”
此話一出,大家就知道,女孩的請求媽媽不會同意。
在她看來,大人的面子遠比孩子的面子重要很多。
可孩子也有自尊啊!
尊嚴被壓制在父母的面子之下,往往會成為孩子一生難以愈合的傷痕。
真正明智的父母不會在人前讓孩子難堪。
這不僅是給孩子面子,更是對孩子的一種尊重,也是對孩子自尊心的一種保護。
一個擁有自尊、自信的孩子,在成長路上才會更有底氣。
04
常州一位媽媽的做法,獲網友點贊。
5歲女兒和小伙伴們玩耍時,被鄰居老人說長得太胖。
這時,站在旁邊的媽媽毫不猶豫地站出來為女兒發聲,回懟道:
“你也不瘦啊,能不能不要總是說她?每次你這么說,她的心情都不好。”
據這位媽媽說,這位老人曾在多次在自家店提及女兒胖的事情。
起初,出于對顧客的尊重,她并未說什么。
但這一次,老人又在一群孩子面前說女兒,她實在忍不了了。
5歲的女兒心思有些敏感,之前被人說胖心情就很低落。
作為母親,她不愿看到自己的孩子因身形而產生自卑,這才沒忍住懟了回去。
而她的這番護娃回懟行為,得到不少網友的支持。
如果一個孩子總是聽到別人說她“長得胖”或“長得不夠美”,時間久了,孩子很難以自信的態度去面對自己。
每個孩子都有不愿觸及的自尊防線。
為了孩子能夠陽光自信地成長,父母要懂得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善于發現孩子的閃光點。
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尊重,才是對孩子成長最好的守護。
05
當然,很多父母當眾說孩子,本意也不是想傷孩子的自尊,而是希望孩子能夠戒驕戒躁,做得更好。
只是這些都是大人的想法而已。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
“兒童的尊嚴是人類心靈最敏感的角落,保護兒童的自尊心就是保護兒童的潛在力量。”
希望家長們少在外教訓孩子,有什么事回家關起門來說。
父母護著孩子的面子,就是在維護孩子的自尊。
而自尊能讓孩子更自信、自愛,為孩子的成長提供更堅實的力量,讓他一路勇敢前行,尋找更好的自己。
寫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