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上海某醫院一位年輕護士,因為患者拔針后出現輕微出血,被患者不依不饒要求道歉,最終以護士下跪乞求原諒收場。
事情曝光后,輿論一片嘩然。網友們紛紛表示震驚與憤怒,僅僅因為這點小事,竟逼得護士下跪,實在令人難以接受。
醫院對此回應稱,該護士剛參加工作不久,事發后領導已對其進行安撫。可這樣的處理,無法掩蓋事件背后的悲哀。
這一事件,隨著熱搜熱度減退,已經開始慢慢被人們漸漸淡忘。
但這一事件折射出的問題,或者說類似現象,在業內引起的波瀾,至今尚未平靜。
醫脈通講述了一位同行網友,回憶起自己護士實習時的經歷,同樣令人憤慨。
她的帶教老師,一位認真負責且懷有身孕的年輕護士,在給 VIP 病房的某局局長打針時,出于安全考慮,提醒對方,不要在病房使用電飯鍋。
沒想到,這一善意提醒,卻像點燃了火藥桶,瞬間激怒了患者。
患者威脅,要打電話給院長投訴,帶教老師一開始還堅守原則,但看著患者真的撥通電話,想到即將出生的孩子和自己的職業生涯,她只能強忍著委屈,陪笑臉道歉。
可患者依舊不依不饒,竟提出讓護士下跪道歉的無理要求。
在巨大的壓力之下,那位懷孕七個月的帶教老師,最終屈辱地跪地,高高隆起的肚子,幾乎快要觸碰到地面
這一幕,讓初入醫院的實習護士,感到三觀崩塌。
護士跪下的是膝蓋,叩擊的卻是醫療尊嚴的底線。
護士是為病患服務的崇高職業,她們用專業與愛心呵護病患,善良應該被善待,也理應獲得基本的尊重與理解。
但在當下,一些患者將醫療服務等同于商業消費,用“顧客就是上帝”的邏輯要求醫護人員,這種錯位的認知,正在侵蝕醫療行業的職業尊嚴,醫護人員與患者之間的不對等的尷尬關系也隱藏著許多潛在危險,并由此引發了一系列醫患矛盾。
護士的跪下,不是軟弱的表現,往往是在畸形壓力下的無奈選擇。
這種現象暴露出醫療體系中權力制衡機制的缺失以及醫護人員權益保障的不足。
醫院管理者在面對此類糾紛時,往往選擇息事寧人,而非站在專業的角度維護醫護人員的尊嚴。
據老葉我所了解,不少醫院,都是綏靖式管理。對于投訴率綁架醫護尊嚴。甚至有一些醫院還規定患者投訴3次即扣績效,這種管理方法,必然迫使醫護人員對無理要求妥協。
就拿這次上海護士下跪事件來說,此次事件中,院方僅安撫護士了事而已,并未追究患者責任。
說明什么?
息事寧人的態度,已經成為了醫院處理類似事件的的潛規則。某三甲醫院管理者坦言:“面對無理投訴,常讓新人背鍋。”
但實際上,這種妥協,不僅無助于解決問題,反而助長了某些患者的不合理訴求,同時也寒了醫護人員的心。
并且,法律法規方面,也沒有為醫護人員的尊嚴明確站臺。
《醫療糾紛處理條例》對惡意投訴界定模糊,即便護士維權,也無門。患者家屬逼迫下跪的行為已涉嫌醫鬧,卻最終未受任何追責。這種縱容,讓“維權”異化為“霸權”。
老葉我一直認為,社會善意,一定是雙向奔赴。相關部門一定要聯動起來,將無理投訴者納入征信黑名單,推動糾紛司法化處理。
醫院不能僅僅止于建立“委屈獎”的行動,同時,行政部門和上級主管,也需配套心理支持和投訴甄別機制。
醫療不是服務行業,醫患關系不是買賣關系。你是求醫看病,應該給予醫護人員以基本的尊重。
看看人家新加坡是怎么維護醫護人員職業尊嚴的吧。
2023年的“中國籍女子辱罵新加坡護士”事件中,當事女子僅僅因為沒能立刻就醫就對值班護士大加辱罵,面對趕來的調查員也出言不遜,結果被控六項罪名,其中就包括“公共滋擾”。
在那起事件中,新加坡護士并未因為當事女子辱罵三小時就讓步,而是報警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事后,新加坡衛生部長王乙康也發聲感謝了警察的公正執法,重申“這正是我們要保護醫護人員免遭的行為”。
護士跪下的瞬間,跪碎的不只是個人尊嚴,更是醫患互信的基石。這起事件顯示,醫護人員的人格權利在醫患關系中呈現某種失衡狀態,已處于絕對弱勢。這是需要衛生主管部門與各級醫院予以重視的。護士下跪道歉,正是這種失衡的寫照,而卑躬屈膝的這一幕,會進一步加劇失衡。相關部門應以此為板機點,盡快行動起來,以制度建設為著力點,完善立法與相應機制,打擊抵制類似侮辱行為,保護醫護人員的人格尊嚴和權益。
若放任醫護下跪,成為解決問題的標準答案,未來誰敢穿上那襲白衣?
只有當醫護人員不再跪下,醫療尊嚴才能真正站起來。
醫客說
護士跪下的是膝蓋,叩擊的卻是醫療尊嚴的底線。
【責編】醫客君
【文章來源】老葉說醫,作者葉正松
【圖片來源】網絡
【免責聲明】我們尊重原創,版權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微信:xxxfff0518 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感謝您對醫客的支持!
【投稿郵箱】yike@touchealth.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