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吉的《家事大吉》花城出版社版年前進印廠,年后大吉就收到樣書了,我雖然還沒摸到實實在在的書(寫的時候沒摸到,現在摸到了:)),但感謝是沉甸甸的,謝謝好友黃佟佟的誠摯推薦,謝謝懿總的熱情接納,謝謝周思儀、王夢迪、蘇葳葳等專業團隊的悉心編輯……
在花城的公號和小紅書推薦中,這本書被稱為素人版《平凡的世界》溫馨版的《秋園》,其中最帶勁的一句話是形容作者大吉——80歲正是闖的年紀,打破了七十歲正式闖的年紀的劉曉慶的比拼記錄。大吉在坐八望九的年紀里,用實在得榨不出沒有一丁點兒虛汁兒的筆觸寫的我們普通一家人的百年家事,并在國家出版社社正式出版,我作為這本書自出版版的初任編輯,那是相當的與有榮焉,比自己出書還振奮。
大吉他們這一代人的經歷太豐富了,民國、抗戰、解放、四清、Wenge、改革開放、溫馨退休生活……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大得大失終于歸于靜好,歷經大時代,雖說時代一粒沙,個人一座山,但是翻過無數山,現在回首都是過眼丘陵,留下豐富樸素的年輪,一圈又一圈,不枉此生。我們這些夾在大時代小時代之間的蒼茫中時代,特別能感受到大吉書寫的力量。
這本書自出版前后,我已經寫過很多篇東西。比如這篇:,關于這本書要說的話都說了很多遍。現在書還沒到手,我就寫寫80歲正是闖的年齡這件事情吧,突然感覺這個語法很蔡康永。
《人物》那篇邵藝輝里有個細節,《愛情神話》本子寫出來獲獎后,制片人葉婷跟任何人在飯局之類的場合談到這個項目,從來無人喝彩,沒有任何一個人對中年人的愛情感興趣。僅僅幾年后,劉曉慶們的旅行綜藝《一路繁華》,也能成為爆款,中老年女人旅行可以吸引那么多人的注意力,說明這個社會視野開闊包容多了,不再盯著白幼美和小鮮肉審美,當然其中70后劉曉慶彪悍的、要吃大魚大肉活要蹦亂跳“我就不死”的的年輕態是這個節目的吸睛大法,不然個個動作遲緩、老謀深算,謹言慎行,不說錯話不做錯事的老年團,不就是成精的職場旅行版嗎,那有啥看頭。
AI時代,人類活到120歲不是夢,據說,現在的老年人每多堅持一年,就有革命性的壽命前景,科技爆炸映射到人類身上,簡單粗暴的結果就是活得更長,活得更豐盛,比如八十八歲出本書,老小孩們沖啊。
老爸和奶奶
前段看了個龍應臺接受采訪的視頻,她說我們這一代人,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代不老的老人。我現在72歲,我們以前心目中的72歲是什么樣的人嘛,步履蹣跚,老態龍鐘,發蒼蒼眼茫茫。那現在的70多歲的人呢,是從健身房出來的。你要在路上撞見我,我是戴著耳機,我聽著我的音樂的。
這一代人,又有一個新的社會結構,兒女都不在身邊,他(她)一個人,尤其有更多的女性更是一個人,她的經濟條件是可以的,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有的新人類,不老的且孤獨的老人。所以全新的社會命題是,你怎么照顧自己的健康,你怎么在孤獨中找到平靜和快樂。
英國5到10年前,就成立了一個孤獨部,專門處理公民的孤獨的問題,還有一個孤獨部長。社會已經全體認到,孤獨這個事情,它是一個國民健康的問題。我們的社會還沒有把孤獨當成一個社會問題來看,就是讓大家自生自滅。孤獨的老人你自己怎么活,它就是一個社會問題。我們作為第一代的不老的老人的話,如何在孤獨之中找到孤獨和平靜,跟仍舊有幸福感,是一個好大的挑戰,而且是一個最最重要的最迫切的主題。主持人問龍應臺,你應該已經辦到了吧。龍應臺堅定地說,沒有。我享受孤獨,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我是有一點社恐的人(這年頭簡直沒人不稱自己社恐)。主持人說,我沒發現,我覺得你很幸福,你最近才抱孫。
龍應臺幸福地笑,說是啊是啊。但是孤獨是不同層次的。有時候你在人群中你更有強烈的孤獨感,有時候夫妻在一起比一個人還孤獨。我不是沒有問題的,我當然有啊。我在注視我的老。我好奇嘛,我現在72歲,假使說要活到92歲,甚至于很慘的是,搞不好我們都活到102歲之類的,這代表著什么,這是什么東西,那個老的過程是什么?就像西方有個藝術家,他用40年的時間,每天拍一張自己的照片,到最后做一個展覽。他就是在注視什么叫老,我當然也在注視自己的老,那是帶著好奇,但是因為那是自己的生命啊,所以我會喜歡鏡子里的自己嗎。這個黑斑越來越多,越來越丑的人,你不會歡喜。可是呢,這就是一個生命的過程。
龍應臺穿著漂亮的紅色襯衫,眼睛炯炯有神,的確不老。不老的老人這個說法,我理解應該不僅僅指外表,主要是指精神態和知識結構,只要精氣神在,只要沒自己放棄自己,只要對這個世界還有參與感和更新知識的能力,就不老。就像有人問AI是否會代替人類時,AI的回答是:“取代分類的從來不是工具,而是人類對自身存在價值的放棄。”
說起來大吉八十八周歲這一年,能出版一本書,記錄百年家事風云,有情懷有磨難有愛戀有文采有細節,關鍵是細節,這么好的記憶和寫作的體力,也算是不老的老人典范了吧。
我不厭其煩錄入龍應臺那段采訪,是覺得自己早晚用得上,打算提前預熱一下。之前朋友小緹在朋友圈感慨說寫得少的人,大概是才華不夠。我留言說我覺得相比才華,體力決定一切。用龍應臺的話來說,這是我到注視了自己的年齡一點點變大變老變得毛病叢生后得出的結論。才華這個東西,是由不得自己的,有就有,沒有就沒有,再努力沒才華還是沒才華,這事人和人不用比,有沒有才華都不懶自己,全賴到爹媽和基因上去。
既然才華對于一個人來說,是一個恒定的東西。那么什么是動態的呢——是體力,不僅人和人之間有體力差異,每個人的體力也都是一個拋物線, 能量和才華再出眾的人,早晚也都要面對自己的體力不支。如果大吉沒有足夠的體力,再豐富的背景和出處,也不可能在八十幾歲,完成得了這么一個大部頭。體力這玩意兒,是能拉開人和人之間的距離的標志,不管文體從業還是科學政經從業,強人首先就是體力強,用不著睡多少覺,吃多少東西,都倍兒精神那種。當然勤奮也算是助力之一,勤奮雖然不能變成才華,但能彌補一點才華不足,但是沒有體力,你連勤奮都做不到。
我就是很典型的,才華不夠勤奮補的人,現在明顯感覺到有點勤奮不動了,一周寫一篇絮絮叨叨的公號,巴巴結結,很是個事,想當年一天劃拉一篇甚至兩篇專欄的神勇,只能成追憶。上帝保佑,讓我現有體力能用得久一點,我就可以絮叨的久一點,因為寫字對我來說,是解決很多問題的藥。
龍應臺說的孤獨問題,我覺得沒有統一之解。歲月略去慌張沉沙后,站在那里的一個要老不老的我,是這樣一個人:越來越不合群,越來越沒口才,有群體恐懼癥,幾乎所有團伙活動和社交,都不享受,水落石出,一個孤僻的人石錘了。我也不相信人和人之間有真正的理解,堅定地認為,每個人都是一個孤獨星球,孤獨地來,孤獨地去,我很享受歲月賜予的這份孤獨和寧靜。但是我仍然怕孤獨的,這種難搞的人怎么辦,寫字解決了一部分孤獨的問題,我用文字和自己交流,和這個世界交流,才華不才華的不重要,受眾不多也沒關系,需要的精神疏通的這個過程。
我們家人不大表達,高興和不高興的事,都水波不興。興衰過境,人淡如菊,所以我不知道這本書對大吉來說意味著什么。但我知道它對我來說意味著什么,借用馮唐的書名,意味著用文字打敗時間,意味著微妙的鏈接,過去和現在,家人和家人,社會和個體的鏈接。比如鴨子跟我說,她把花城出版社推的關于《家事大吉》的公號發給的親密小團伙群,小伙伴都下單了一到兩本。鴨子也是我們這個不表達家族中重癥不表達候癥患者,但她也以她的方式跟家人做了鏈接。我就更加,用文字怎么表達都沒問題,見了家人基本沒話,或者說沒好話。現在機會來了,趕緊表達一下我的鏈接感。
用《家事大吉》花城版,夾帶了一篇雜七雜八的私貨,等拿到樣書,如果有感的話,再寫篇更貼近一點的。
公號后臺經常有朋友問,自出版那版《家事大吉》還有嗎,我答曰沒有了,花城版出來會第一時間告知,這里算廣而告之吧,花城版已經上市了。可以搜索花城出版社的微店購買。
另外大吉有300本樣書作為稿酬,想直接跟作者購買簽名版的,可以添加小小心意微信: xiaoxinyi-shop,登記購買,歡迎轉發。
人民幣68元一本
十本九折
國內包郵
感謝大家的鼓勵支持!
后面的私貨:
自出版那一版編輯出版銷售過程中,幫大吉找到了很多失聯的老朋友老同學老同事,還交到了很多新朋友。像書名那樣,這是一本特別有福氣特有善緣的書。現在美麗的花城版來了,期待更多快樂和奇跡會發生,也愿每位讀者大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